2024年05月04日
微信

张达民博士论中文圣经翻译百花齐放

作者: 于嘉豪 | 来源:基督日报 | 2011年12月01日 03:02 |
播放
自西方宣教士以百年翻译《圣经和合本》面世90多年,近10年来中文圣经翻译呈现一个推陈出新、力求以最准确语言翻译圣经的新气象,相继已有六至七种中文圣经译本面世或修订出版。为何译本会那么多?各译本之间有何不同?信徒如何应对?上周六《环球圣经新译本》奉献礼之“不变的圣言与锐变的译本”专题讲座上,该译本主编、圣经学者张达民博士讲论中文圣经翻译百花齐放现况,就以上三点作了分析及回应。
 
为何译本那么多?
 
张博士指出圣经译本增多不单是中文圣经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与现时代的科技、学术研究以及语言发展密切有关,促使众多各层次的学者都能参与圣经研究及译经工作。他套用一诺贝尔得奖科学者的话是“二三流的学者可做一流的工作”。
 
第一,电脑科技的突飞勐进,包罗万有的电子资料库,功能强大的分析软件应运而生,能以惊人的效率、为原文字词和语法结构研究分析,提供更全面、更详细及更准确的客观数据,使译文更加统一。过去学者需要踏破铁鞋去搜罗资料、经年累月去疏理资料,而现在则在电脑键盘上弹指可得。而且,透过互联网翻译团队能随时沟通集思广益。
 
第二,学术不断进步,诸如古卷的发现、原文字典产生、对文法的瞭解和圣经背景考究方面都有发展。
 
第三,中文语言的改变,中港台及其他华人社会迅速发展,频密沟通,丰富了中文的词彙和表达方式。一些以前恰当的译文用词或成为了生僻难懂的字,甚至产生歧义,而需要修订或重译。
 
译本不同在于何处?
 
张博士指出各个译本不同点在于使用的底文有所不同,有的是直接翻译,也有的是从英文译本间接翻译,在翻译策略上有偏向归化或是偏向异化。“归化”是重本土文化,译文语言与原文化重叠性大,以消除读者的陌生感;而“异化”则是倾向保持原文化特色,丰富本土文化。例如圣经是父权文化下写成,当时文化是儿子比女儿更为重要,所以圣经用“弟兄们”,若译本保留“弟兄们”属“异化”,若用“弟兄姊妹”则属“归化”的手法。
 
张博士又分析意译和直译的两种翻译取向皆是以忠于原文意思的准则为首,直译忠于原文形式,用词结构风格等放方面儘量接近原文,意译则儘量以符合中文行为习惯表达而不执着忠于原文形式。他表示综合两者优点和限制,好的翻译力求直译而不硬译,意译而不流与演译。
 
此外中文圣经《和合本》具权威地位,所以有些译本翻译的时候会以和合本的框架作参考,用词风格也会保留和合本一致,比如《新译本》就是这样。但也有的译本则刻意脱离和合本的框架,为面向非基督徒而翻译。可见各译本因应译本的阅读对象和群体会採用不用的翻译策略和行文用词。
 
信徒怎么看各译本?
 
最后张博士回应作为信徒是否需要这么多的译本的提问,他以走路和乘坐交通工具都可达到目的地为例,后者好处是省去周居劳顿的精力,所以一本好的译本能帮助信徒更好地更直接地明白圣言的信息,省去不必要的用脑处理文字的功夫。而且人们对熟悉的文字读得长久会产生僵化,所以除了有一本主要阅读的圣经译本之外,信徒阅读其他版本译本时候能从中得到新鲜感。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