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微信

“犹太难民与上海”展览美国休斯敦开幕 再现当年“诺亚方舟”中的故事

作者: 李哈拿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09月11日 16:13 |
播放

当地时间9月10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美国犹太委员会休斯敦分会共同举办的“犹太难民与上海”展览在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贝斯以色列会堂揭幕,此次展览主要呈现1933年到1941年上海总共接纳了近三万名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的犹太难民与中国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的故事。

据中新网消息,此次展览是由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美国犹太协会休斯敦分会合作,今次在休斯敦贝斯以色列会堂举行为期两个月的展览,将以图片、中英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观众讲述当年犹太难民在上海的这段历史。

出席开幕式的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李强民在致辞中表示,展览中所展示的图片和故事把我们带回了二战时期,那时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从纳粹控制的欧洲逃到了上海,犹太难民与上海居民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度过了艰难的岁月,最终获得了胜利与和平。历史不能遗忘。七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的世界仍然存在着恐怖主义威胁和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我们要回顾历史并对未来有所启迪。

美国犹太委员会休斯敦分会执行主任兰迪·萨林斯基则在开幕式中说:“美国犹太协会与华人社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次展出体现了休斯敦华人与犹太人民之间的强大纽带。休斯敦分会致力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以促进国际融合,希望这次展出能够继续体现两国人民之间的长青友谊。通过筹划和举办这次活动,我们意识到犹太人与中国人在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诸多共同点。”

当年在上海的犹太难民、如今已成为美国公民的汤姆·乐温逊(Tom Lewinsohn)从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赶来参加展览的开幕式。他感谢中国人民对犹太难民的接纳,称上海象征着和平与庇护。他回顾了与家人从德国柏林逃难到上海——当时唯一对犹太人开放的地方,并生活在虹口区容纳了1.5万多名犹太人的街区里。来自欧洲各国的犹太难民的文化生活以及体现出的社区精神是令人赞叹的,社区内生活丰富多彩,有会堂、乐队、社区中心和学校。

今年6月23日到7月初,该展览还在首都华盛顿展出,在华盛顿展出开幕仪式上,两位犹太难民幸存者在开幕式上回忆当年:“全家人在欧洲走投无路,而上海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上海阿妈对他们这些犹太孩子很好,但是日本占领当局对中国人却很凶残。他们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残酷迫害。”

据统计,从1933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约3万名来自德国及德占区的犹太难民,其中,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1943年2月,日本占领当局宣布建立“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强行把1937年及此后来沪的犹太难民迁入虹口提篮桥地区一个不足一平方英里的地方。当时这里已经有约10万中国居民。至1945年战争结束,大多数犹太难民得以幸存。

9月3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揭幕了一座名单墙,上面罗列着二战期间在上海避难的13732个犹太人的名字,成为全球唯一以拯救为主题的幸存者名单纪念墙。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