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微信

【历史】中国消失的9所世界级“教会大学”

作者: 楚恒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09月22日 09:59 |
播放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大规模调整,一批世界级“教会大学”退出历史舞台。

1807年,马礼逊抵达澳门,成为基督教新教"来华宣教第一人"。随后,一大批外国宣教士来到中国传扬福音。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关于教育的条款使得外国人获得在华兴办教育的权力。随后,之江大学、燕京大学等一批教会大学陆续建立。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福音传播,教会大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根据1921-1922年“中华基督教教育调查团”的报告,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包括天主教教会学校)在五四运动前夕有7382所,学生总数达214254人。天主教教会学校学生数为145000人(学校数不详)。

虽然国内教会大学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天中学刊的文章《民国时期中国教会大学办学特色简析》中这样讲到。在鼎盛时期时教会大学共有21所,其中17所为基督教所创设,4所为罗马天主教大学所创办。

文章还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

浙江大学田正平教授曾在《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一文中讲述了教会大学与与早期现代化的人才培养、近代女子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中讲到,当时以金陵大学、燕京大学为代表的教会大学大多有着高水平的办学质量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近代各领域培养出了许多人才。特别是教育领域,许多教会大学都设置了教育学院,专门培养从事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科研教学人员,毕业生拥有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颖的知识结构、生动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生力军。另一方面,在宗教课程取消之前,教会大学为教会培养了一大批牧师和相关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供给了福音传播和教会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1952年6月至9月,中央人民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期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调整的特点是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经过全盘调整后,全国许多高等学校被分拆,私立大学全部被裁撤。此项调整波及到所有教会大学,以下是当时国内被裁撤的9所“世界级”水平教会大学的一些情况: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在北京开办的大学。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创办于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噪。在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消。中国大陆国民政府迁台后,燕京大学在香港被并入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学院。在中国大陆,其资产由中国政府接管后被整并,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京大学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1925年由罗马教廷创办,20世纪初与北大、清华、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并驰名于海内外华人社会。创始人之一同为复旦大学的马相伯先生。1952年在中国高校调整过程中被撤销,其校舍划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北校区。人员与系所编制则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现辅仁大学旧址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正式校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为1904年至1952年在中国山东省办学的一所教会大学,由来自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联合开办。鼎盛时号称“华北第一学府”,与燕京大学齐名,有“南齐北燕”之称。大陆许多知名学者如老舍先生、历史学家顾颉刚、墨学大师栾调甫、戏剧学家马彦祥等纷纷到此执教。齐鲁大学是当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13所教会大学之一,在1952年的院校大调整中被撤销,原校址今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其各学科分别被并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其法学教育在当时饮誉海内外,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1952年中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会计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大学,以“光与真理”为校训。有“东方哈佛”和“外交人才养成所”之雅称,创下了民国教育的多项第一,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上遥遥领先。上海圣约翰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1952年,圣约翰大学被分拆至上海各大名校后解散,圣约翰大学原校址给华东政法大学,一代名校就此消弭于历史长河。该校培育了林语堂、张爱玲、邹韬奋、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刘鸿生、贝聿铭、施肇基等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的杰出人物。

震旦大学(Aurora University)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上海创办的著名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校。由中国神父马相伯于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创办。所设学科有语文、象数、格物、致知四门。震旦是印度对中国旧称,英、法文校名分别为Aurora和L'Aurore。1952年中国院系调整,将震旦大学各院系分别归并上海市各有关高等学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中国的13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在中国高校中有一定历史地位,林汉达、金仲华、朱生豪(翻译家)等知名人士都是之大校友。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2年因中国高校院系调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是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在南京创办的教会大学。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哲学家方东美、文学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均出自于此。是第一个向中国政府请求立案并获批准的教会大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对外人在华所办大学编类中,金陵大学是教会大学中唯一的A类,持有金陵大学学位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是当时社会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享有“江东之雄”、“钟山之英”之美誉。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金陵大学撤销建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其余院系参与组建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高校。其历史档案划归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将校址从四牌楼旧址迁至金大鼓楼校址。

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前身为格致书院,开创了中国华侨教育的先河,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于1888年在广州创办,当时以钱树芬为首的一批爱国校友倡议接办学校,同年7月经广东政府批准,学校收归中国人自办,并正式改名私立岭南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南方著名的大学。1927年4月学校宣布停办。1952年岭南大学在院系调整中与国立中山大学及其他院校的文、理科合并,组成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更多想到的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伤痛和耻辱。从另一方面看,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神通过他的百姓给这个国家带来了福音,为中国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一批世界级“教会大学”消失了,但是它们所带来的贡献和影响仍在,教育家和学者至今仍然会通过历史中的教会大学来研究和思考教育的改革。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