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微信

张远来:有关中国基督徒工商团契的一点反思

作者: 张远来 | 来源:基督时报专栏作家 | 2014年10月06日 11:26 |
播放

目前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在继门徒训练热之后正如火如荼地在国内各大中小城市纷纷建立。从有形的大教堂由教会组织的基督徒商人的团契活动,到脱离某个具体教会的基督徒商人小组;从作为教会牧养之补充的团契牧养,到走向商会形式的基督徒商人共同体等,形式和目的吹万不同,但都是以基督徒商人作为基本的服侍或者活动核心。基督徒工商团契有效地凝聚了工商界基督徒的力量,充实了教会的牧养,增加了教会的影响力,提升了教会成员的整体素质。但同时大量跟风式的基督徒工商团契的建立也带来了牧养、神学、组织及发展方向上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及国际一些基督徒工商团契等的观察,做一点反思性探讨,以期在与业界工商团契的朋友们就工商团契发展之交流中,厘清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的基本的方向。

一、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的源起

(一)、国际基督徒工商团契

国际基督徒工商团契由来已久,而且组织繁多。比如对国内工商界产生较大影响的如:

CBMC-基督徒工商人员协会,1930年成立于美国芝加哥,是为了应对当时的经济危机。1938年发展成為国际性的福音事工团体,目前共有90个会员国,会员约有7万人。

FGB-国际全备褔音商人团契。1952年在美国创立,其宗旨定位在寻找男人归主。创始人代摩士弟兄 (Demos Shakarian) 其原初的目的是为了兴起男人而推动教会复兴。其活动已经发展到全球140个国家。

ICCC,国际基督徒商会,1975年,一位瑞典商人Gunnar Olson创立,类似对基督徒企业家的培训机构。现在105个国家设有机构。

近几年对中国教会积极的推动培训活动的基督徒商业团契还有CFM(Crown Financial Ministries)-冠冕理财事工机构。其宗旨是教导基督徒理财。更像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培训机构,不过发展和针对的对象多在基督徒商人中间。目前事工已发展至全球80个国家,6千万人以上接受冠冕理财培训。

(二)、国内基督徒工商团源起

上述国际基督徒工商团契对中国基督徒工商团契的建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之兴起,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因:

1、牧养需求

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大约起源于2004年,随着我国商业化进程的推进,随着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商人的兴起,他们面临着传统教会信仰群体所不同的问题和需求。传统的中国教会的牧养管理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个时候,有针对性的对基督徒商人的牧养,和其他以职业划分的牧养一样,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牧养需求。比如,广州工商团契就成立于2004年,作为当时的发起人,我们的目标就是很单纯地要凝聚工商界基督徒,以该群体的群体性力量,增加教会的影响力,也借对工商界基督徒的联谊,建立基督徒资源中心——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升基督徒企业的竞争力,并以此建立对企业家传福音的平台,从而实质性提升教会的影响力。

2、利益需求

沈阳先生在其《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中对基督徒工商团契的兴起有如下评述:企业培训师及基督徒企业相互需要而产生基督徒工商团契。这个群体有其利益需求:对企业主来说,他们赚钱,需要把企业做大,需要有一个心灵的港湾,来证明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而培训师需要有企业购买他们的课程 [1]。从某个角度看,企业培训师和培训人员相互的需求确实是推动基督徒工商团契成立的动因之一。这种利益需求不只是发生在培训师及企业之间,教会或者某些个人在追求工商团契之建立是,某些教会或多或少地有一定的功利欲求。

3、国际影响

国际基督徒工商团契对国内的影响也是推动国内工商团契发起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很多地区基督徒工商团契在建立之初,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海外基督徒工商团契的鼓励或者帮助。比如,广州基督徒工商团契建立不久,就联系到香港CBMC,该组织最初的相关同工给了我们不少人脉及经验上的支持。同时,他们还在深圳、厦门、温州、杭州等多个地方的教会的工商团契之建立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与鼓励。

4、组织推动

一个地方的基督徒工商团契建立之后,出于某种单纯的爱,或者发展联谊圈的需要,他们开始在自己接触的教会里推广基督徒工商团契的理念,并且帮助其它教会建立相应的工商团契。这种组织推广也是中国教会基督徒工商团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的动因之一。

二、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之类型探索

出于不同的目的,基于不同人群来组织基督徒工商团契,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也形成了不同形态。以下笔者尝试做一个粗略的分类。

1、牧养型

牧养型工商团契之是作为教会牧养事工的一个补充。对其成员组成也相当松散。这类基督徒工商团契多为强有力的牧者自己直接领导和组织,企业主只是一个简单的协助者角色。由于企业家难以按照自己的主观经验和能力直接组织管理,相对缺少主观能动,故,难以在团契中发挥真正领导力。由于牧者不一定具备企业家的经验和视野,有意无意就会把基督徒企业家团契建立成一般性的牧会。因此,牧者越有牧会能力,就很难组织成一个单纯的企业家团契。最后基督徒企业家团契就成了平信徒打工仔的特殊聚会,而失去了基本的初衷。这种现象几乎出现在所有以牧师为中心的工商团契中,团契也相对委身在一间独立的教会里。笔者观察,在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的行内圈子里,他们几乎不把这类基督徒工商团契视为“同行”!

2、精英型

相对于上述牧养型现象,国内以重庆基督徒工商团契为代表,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精英路线。这类工商团契成员施行的是会员制。会员缴纳一定的会费。他们注册成一个独立的机构,按照一定的章程运作。教会性不一定很强,但经济实力相对雄厚。他们是地区性,而不一定委身于同一间教会。

3、商会型

刚刚在深圳市基督教两会名下成立的基督徒工商分会,走的就是精英路线,同时吸纳了商会的经验,注册为独立的机构。他们有较强的商会基因。他们不一定委身一间教会,但这类团契若是牧养得当,很可能发展成另类的教会。

 

4、事工型

这种类型的基督徒工商团契牧养特征不明显,而是以某类型的事工作为基本的凝聚点。他们整合了工商界基督徒的人脉和财力,致力于开展一些社会性或者教会性事工。比如:有的工商团契成立了助学基金,有的工商团契成立了建堂基金,有的致力于帮助提升传道人的生活水平等等不一而足。

5、综合型

综合上述不同类型。他们都具备上述特征,但不一定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6、教会型

目前这一类型的工商团契并不明显。但不久的将来我相信将会在某些基督教工商团契中发展出一些相对专业人士的教会。

就目前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的活动类型看,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

1、福音餐会:这是大多数工商团契最初的发展形式,比如广州工商团契的前身就是在酒店定期举办福音餐会而逐渐成形。全福会是以举办福音餐会著称,国内有全福会背景的工商团契也基本擅长福音餐会。他们基本在非教堂内发展,会邀请职场基督徒以及幕道友一起聚餐并传福音;

2、特殊聚会:如:音乐赞美、名人见证、明牧布道、专项祷告会、周年庆典等;

3、特别培训:有针对性地对主内企业家提供职业和信仰关联性培训。如北大的CEMBA班,就是专门为主内企业家开办的EMBA课程。广州工商团契也是每月一次举办讲座式的聚会活动。

4、社会慈善:慈善几乎是每一个基督徒工商团契或多或少必做的事工。

5、联谊活动:不同地区的基督徒企业家以工商团契的名义组织考察成功企业的经验教训;

6、家庭事工:深圳工商团契这几年都在开展夫妻家庭事工;广州工商团契率先成立了心理辅导400热线等 [2];

可以说,工商团契的兴起组织形式和发展思路都不尽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国人员结构的提升,也是教会自身牧养管理的一种觉醒。

三、基督徒工商团契的积极意义

针对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的兴起,目前已经引致国内学术及商业界的关注与兴趣。尽管大家的看法褒贬不一,但作为一种时代性现象,其发生与发展对中国教会的自身优化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

1、补充牧养

不同类型的基督徒工商团契及不同的组织方式有效地弥补了国内教会牧养的不足,激发了信徒的信仰热忱,建立了企业家相互扶持和鼓励的系统。无论是对基督徒企业家本身的灵命造就,还是对教会的管理、牧养和自身社会影响力之提升,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凝聚力量,帮助教会发展

工商界基督徒在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他们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管理经验,更加灵活的处世技巧,若经过完备的圣经真理之教导,就能帮助教会提升管理能力。

3、提升教会整体素质、形象和影响力

借着工商界基督徒之建立,教会可以通过这种软实力建立与社会对话的平台,教会也多了一个机会向另一个层面的人传福音。同时,基督徒工商团契的成功建立,可以一改过去教会“妇女多、老人多、穷人多”的三多现象。从而提升教会整体素质,优化教会成员的结构,改善教会形象,提升教会影响力。

4、促进公民社会之健全,促进教会慈善

教会群体结构的优化,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参与对社会结构之完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督徒工商团契是教会开展慈善,走进社会的重要平台。实际上,几乎国内每一间基督徒工商团契都开展了不同形态的社会慈善活动。这一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具体帮助了多少人,更在于,中国教会这几十年来,第一次,有能力和机会走出自己的围墙,走进社会。它不仅是教会自身的提升,也是社会结构本身之优化的历史性进步。

5、净化商业空气,建立基督化企业文化

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香柏领导力的口号:不行贿,不受贿,不包二类,刚刚宣传整合成立的深圳基督徒工商分会也明确提出自己的目标使命:“家庭是起点,职场是重点,国度是终点”的口号。虽然正如沈阳先生在其《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一文中所言,基督徒企业家不一定那么美!但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个知道自己不那么美,而追求更美的渴望。基督新教有商业文化的信仰根源。耶稣就提出了按才干受银子的比喻,提出生命倍增的理念,马太效应及多走一里的理念。新教卫斯理约翰提出了gain all you can, save all you can, give all you can!(尽量赚取,尽量节俭,尽量给予)的商业理念。基督徒工商团契若可以继承基督信仰的工作伦理,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净化商业空气,建立基督化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基督徒企业家也正在尝试着如此行!

6、增加基督徒商圈的影响力

2004年我们发起基督徒工商团契活动。我们一个基本的浪漫想法就是链接和凝聚基督徒群体成为一个相互扶持的信息、资源及经济共同体。在相互的联谊中增加基督徒商人群体的影响力。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在实操中 有很多困难,但基督徒工商团契的建立,确实给基督徒企业更多的人脉及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基督徒企业商圈的影响力。

7、建立健全中国企业文化

基督信仰的契约精神,经济伦理,都对以农耕文化为主题建立的中国式商业伦理是一个补充和完善。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新教的经济伦理对建立健全中国企业文化可以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8、帮助商人基督徒在彼此服侍中相互建立和支持

在工商团契的服侍中,商人基督徒彼此的团契和联谊建立了更加健康的社交圈。不赌、不嫖、不骗的理念,加之行之有效的团契组织形式,不仅建立了外在的经济互补圈子,更多时候也成了彼此心灵的家园。在相互扶持中帮助这些基督徒企业家摆脱了各种罪性的缠累,让他们的生意更加诚信,对婚姻更加忠贞。更多地可以尽到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义务。

 

9、建立一个共同的平台向外传福音

在全福会和CBMC的组织方式上,都很重视企业家的福音餐会。团契把有共同职场背景的人士邀请到一起享受餐会及相关活动,分享他们生意和家庭及信仰的见证。建立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教会的传福音的平台。工商团契是向工商人士传福音的一个卓有成效的平台。

10、基督徒商人与文化人的结合将是中国教会文化建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就教会文化建设而言,中国教会似乎刚刚开始有意识。我们知道教会文化才是基督信仰是否植根社会的最根本软指标。基督徒企业家与基督信仰文化的结合,将是推动中国教会文化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商业与文化的结合可以建立一个社会的根基。

11、跨体制的基督徒商人团契有效地成了链接不同教会,促进教会合一的平台

建立基督徒工商团契一般都有一个我们没有想到的结果,即,基督徒商人团契往往能有效连接不同性质与群体的教会人士。打破宗派和体制的藩篱,以共同的信仰好目标,造就了教会的合一。故,基督徒工商团契往往成了地区性教会合一的最佳履带之一。

虽然,基督徒工商团契从在国内建立第一天开始就充满争议和非议。但就其初衷和效应看,其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其消极影响。

四、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目前的挑战与机遇

据笔者粗略估算,国内已经有超过50多个城市教会建立了基督徒工商团契或者类似组织团契。但这种飞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诸多可见和隐现的危机。

(一)、国内基督徒工商团契目前的挑战

1、身份定位不清

虽然从较早有固定形式和名称的基督徒工商团契已经差不多10年了。但由于其在教会历史上没有完善的教会历史之实践与神学内涵。故,在国内虽然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工商团契在国内教会依旧难有清晰的身份定位,是作为一间教会内牧养的补充?还是跨教会的联谊活动?还是逐渐走向特殊群体聚会的教会?这些都难有定位。某些跟风式的团契建立了,但缺乏明确的使命和目标。各地区工商团契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不一,制度和管理不健全,有的甚至出现负效应。

2、神学定位混乱

CBMC基本在亚洲的影响基本属于福音派信仰传统。而全福会等则有较强的灵恩派痕迹。这两种思想对中国基督徒工商团契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工商团契不太在意神学立场,他们更强调实践神学,或者实用主义。因此,在某些工商团契里,成功神学有一定市场,而忽略了那十字架的救恩,有从根基上动摇信仰的危机存在。

3、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定位不清

近几年某些基督徒工商团契开始出现与地方教会相处的矛盾。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工商团契从建立开始,筹委们对对工商团契角色及功能定位就很暗昧,不明确团契与教会之间的关系,工商团契自身的事工可能无可厚非,但该项看似造福人类的事工,是团契自己独立的行为,还是由教会名义实际指导执行的行为?这往往定位不清。作为传统的牧者,他们希望可以更多把握团契活动,而作为工商界自己主持的团契,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性。两者的风格不同,可能会引起误解和不信任。久而久之,工商团契会认为教会牧养不力,观念守旧;而教会则视团契不够委身,成为教会的不稳定因素。从而造成裂痕。

 

4、团契实际领导力归属不明

工商团契有个基本的现象:若是没有商业经验的科班牧者全权带领,工商界基督徒的活力就不够,而且难以做成跨教会的团契,而如果真的做成跨教会团契,又容易出现教会与教会之间的人脉竞争。而若由工商界带领,牧者辅助,则团契不容易把握,甚至产生以企业大小,赚钱多少作为基督徒工商团契的领导权划分标准,教会反而容易被一个团契,或者团契中的某些企业人掌控,容易出现分裂等。如何把握好彼此的尺度,需要教会的智慧,也需要工商界基督徒的耐心和热忱。

其实使徒行传就给了我们一个基本的体制原则:让牧者去制度发展方向,做好牧养,让团契选立,牧者团队按立的管理团队去管理。也许这一原则也可以套用在基督徒工商团契里。

5、缺乏针对性牧养

工商基督徒团契如何牧养,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让圣经真理和原则,可以有神学根基地应用在基督徒工商团契里?这其实是一个不容易的牧养工作。国内目前并没有可以拿来照用的教材。那些引进的几套培训材料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中国企业家。我们一套有圣经真理基础,有神学根基,有生活实践,简明实用的工商团契的教材。就目前来看,工商基督徒团契的架构建立起来了,但牧者一般都还没有适应这一群体的牧养,牧养系统尚待完善。

6、遭遇瓶颈期,亟待一个突破

目前经过几年的发展沉淀,很多城市的工商团契都遇到了自身的瓶颈。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批热心福音的基督徒企业家,他们渴望按照上帝的心意经商,得到上帝祝福,得到教会的信仰支持。但往往教会不是无心,就是无力面对。现在工商团契的架子已经建立了。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方向和方法上的突破。不然,接下来将会有不少工商团契将会走向自然消亡、质变、分裂或者被整合。我们需要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升目标,寻求一个突破。

 

7、缺乏专业的牧养团队

我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牧养方式,面对新兴的基督徒工商群体,我们传统的牧养经验和现有的神学培训体系都缺少相应的专业牧养能力。我们需要有职场经验,有神学根基的牧者团队来做好相关牧养。

8、缺乏标本和领军式人物

目前国内超过50个城市都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基督徒工商团契。但已经发展成熟的,可以作为标本式基督徒企业典范的并不多见。当然,也不一定非常必要。但另一方面,自发式的工商团契的兴起,需要领军式的团契或者基督徒企业家,可以真正有机凝聚各团契。真正建立和发挥一个大中华基督教工商团契的风范。我们需要这种国度的胸襟,才能真正影响到整个的民族社会,带去积极正能量。

基督徒工商团契在国内这几年雨后春笋般的发展确实可庆可喜。但背后存在的隐忧,也不得不需要我们正视和面对。

五、中国未来基督徒工商团契发展模式展望

基督徒工商团契在国内的发展有着广大的空间,也有着巨大的挑战。未来国内基督教工商团契的发展,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平台化

工商团契鉴于自己的特殊背景,往往具有跨教会特点,较容易发展为一种链接各种资源的平台。基督徒工商团契可以发展为一种连接教会与教会、教会与社会,以及工商团契与工商团契之间的平台。

 

2、专业化

中国基督徒工商团契目前基本为教会牧养的一种补充,或者一种简单的新兴事工。未来随着工商团契的发展,工商团契将会走向更为专业的路线。随着宗教政策的更加开放,基督徒工商团契或许将以不同形式注册为独立的法人,出现为更为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3、事工化

目前国内工商团契尚未清晰自己的使命,为了更好地凝聚工商团契,教会必须给予工商团契更清晰的事工为履带,以让工商团契有更多主观能动,及其发展的机会。从而让工商团契走向更加专业的事工。如慈善、培训,及与其他商业行为的结合。

4、本土个性化

本土化发展是中国基督徒工商团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本土化不仅是有别于CBMC,或者全福会及ICCC的中国模式。也需要发展每个城市,或者每个个体工商团契的个性差异化发展。

5、社团化

基督徒工商团契是带领中国教会走出自己院墙,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未来的基督徒工商团契可以成为教会与社会之间的连接的桥梁。而更具社团化特色。

6、教会化

目前的大陆工商团契基本为教会内的牧养补充式团契及跨教会的事工型团契事工。随着工商团契的发展,大陆将会出现大团契带领小团契式的工商专业人士的教会。

7、综合性事工

随着单纯的工商团契的发展,为了事工发展的需要,工商团契的商业模式及传统中国家庭模式以及文化界的结合将会成为必然。出现工商界与文化界的综合性事工。

8、国际化

随着大陆工商团契的发展壮大,与国际工商团契的非官方接触将成为必然。随着这种较为的逐渐增多,也随着宗教政策更人性化的转化,将来国际基督教工商团契间的官方交往有可能成为现实。

经过近十年的大陆基督徒工商团契的发展,目前国内工商团契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工商团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开始普遍性被城市教会所认可。相信,接下来才会是大陆教会工商团契发展的爆发期。值此时节,笔者想表达的是: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周围,教会的信众有不同群体,工商基督徒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是教会的全部。我们不能顾此而失彼。我们建立工商团契的目的不当是为了一群有钱人,更不该是有钱人的钱,或者为了工商团契而团契,而是对一个个活生生具体的人的造就与培训。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亲情和新兴职场宣教模式的双重进路,将是中国教会走出自己的院墙,影响社会,走出国门去见证福音的最佳组合;商业与信仰,商业伦理与基督文化的结合将是中国教会文化建设的有效组合。工商基督徒和其他人一样,都是教会的一份子。如果我们成功地牧养了工商界基督徒,我们同样可以将这些经验普及到其他群体。实际上,也只有教会不同群体有机的配合,才能建立好教会——这基督的身体。

2014年1月16日星期四

 

[1] 沈阳:《中国基督徒商人,真有那么美?》,见《时代周刊》267期

[2] 工商团契组织纲要

原文刊载自作者博客,链接按此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