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何光沪:现代的理性化与保守的信仰并不矛盾 反而彼此支持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4年12月29日 14:24 |
播放
何光沪教授资料照片。(图:基督时报) +
+

中国著名宗教哲学学者何光沪教授上月推出他的十年沉思录《秉烛隧中》,引人关注。日前,他接受了《新京报》的专访,谈到他的人生确立世界观的经历,并谈到他对时下世界与信仰的认识。 

何光沪教授说,现在的世界是个充满不安和疑惑的时代,同时也是个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谈信仰很不容易,但信仰十分重要。他说:“正因为‘眼前的世界’如此,人才需要‘眺望更高的境界’,祈望‘那里有平安喜乐’;需要是可能的前提,祈望是信仰的结果。”

这篇访谈刊登在12月29日的新京报上。

何光沪属于“文革”结束后中国第一批宗教学者,堪称三十多年来中国宗教学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人。因此,访谈中问到他的年少时代时面对‘充满悖谬扭曲且贫瘠的时代”,是如何克服现实和梦想的疏异感和痛苦的。何教授谈到人生寻找意义的重要性。他说:“…现实同理想的距离是永远的,其所带来的痛苦也是永远的。人生无法脱离痛苦,但是不能没有意义,意义可以帮助应对痛苦。所谓寻求支持,就是寻求人生的意义。这种支持来自信仰的对象,即天地之本源与主宰。如果你确信世上存在终极的真善美,并把为之服务作为目标,相信这才符合天地大道,那么,只要真心尽力,即使成绩很小,人生也就有了意义。”

访谈中还谈到“现代的理性化与保守的信仰,在原则上并不矛盾”。新京报问到何光沪教授曾多次表达过的观点,“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人心片面地偏向狭隘的理智,已经太久了,所以,良知、良心、公平、正义、创造与爱,与我们渐行渐远。”

何教授再次强调说,“所谓片面地偏向狭隘的理智,是说凡事都从自己的或自己(或大或小的)团体的利益考虑,从可见的、或短期的、或单方的、或片面的利益考虑。这是哲学家所谓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这种理性或理智不可缺少,但是只有这种理性,人就不复为人。”

他问到:“你想,即使依靠这种理性获得了物质的富裕、地位的强大,但却远离了人之为人不可或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良知、公平、正义、创造和爱,那同弱肉强食的林中禽兽有何区别?” 

他还说到:“对良知、正义、自由、平等之类理念,是需要信仰的;这种信仰同理性完全一致,古今中外,理性可以而且已经为之作出了无数雄辩的论证。所以,现代的理性化与保守的信仰,在原则上并不矛盾,而是相互支持的。” 

那么,“从个人出发,幸福与尊严何以可能?充满不安与怀疑的时代,信仰如何发生?”面对这一问题,何教授回答说:

何光沪:“正因为‘眼前的世界’如此,人才需要‘眺望更高的境界’,祈望‘那里有平安喜乐’;需要是可能的前提,祈望是信仰的结果。在充满不安与怀疑的时代,信仰虽不易发生不易确立,但是如果怀抱虚心、坚持寻求,怀抱祈望、坚持爱人,我相信‘斯人’已不远矣!”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