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专访】基督徒亲子教育专家剖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如何取长补短培养出真正人才?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3月04日 12:01 |
播放

俗语云,“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如果教育变得不健康的话,对一个国家可谓是一大危机。当下,一些重视教育的基督徒开始研究中西文化教育的差异,以及两种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旨在结合两者的长处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培养21世纪需要的优秀人才。

2015年1月1-2日,深圳举办了第二届《爱心智慧家长营》,在此期间,基督时报同工有幸采访了其中的主讲老师罗斌,她主要分享了自己在从事多年的教育经验中发现的中西文化教育差异以及如何取长补短的建议,希望激发更多国人的思考。

罗斌老师是专业心理咨询师,专业培训师和公开演讲人,她是加拿大Providence Universitiy College心理学硕士,加拿大PACCP认证心理咨询师,加拿大卡尔加里移民妇女协会家庭辅导员,应邀在北美及中国等地主领多场家庭婚姻研讨会。

在采访中,罗斌老师首先分享中国文化的优势与不足,“中国孩子勤奋、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好,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不擅长讲、表达,不独立、依赖性强,接触面不够广,不够冒险、不够创新,不善交际,不够自信等,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缺乏之处。”

在进一步解释中西文化时,罗斌老师分享说,21世纪就是要培养全方位人才,不是光培养注重成绩的孩子。“我的两个孩子在加拿大出生,接受的是加拿大教育,我自己是在中国出生,大学毕业后,到加拿大读的心理学,发现中国和加拿大由于历史文化、传统背景的不同,导致许多教育差别。”

中西教育差异——教育目的不同

谈到中西教育差异,罗斌老师首先强调了教育目的不同,中国式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家族命运,出人头地;但是西方的教育目的,是让一个人成为人,而不是单单成才,中国人的文化是一个竞争性的文化,竞争就是心存争竞,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里就不舒服,好朋友之间也会产生嫉妒。教育也不例外,人们关注的是最好的学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要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好的老师,但是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难道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的,神创造我们的时候,看每个人都是好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教育是要针对孩子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不能光用成绩来比较,最好是不要比较,因为一比较就会把孩子压下去了,神创造你是最好的,最特别的,最美的,你是有价值的,这样的孩子教出来,他会合作,懂得去爱人,会给予,不会光是智商高,没有思考能力。

罗斌老师还指出,中国教育只是光教知识,缺乏教思维。但真正的教育不是光教知识,也要教他思维,知识不能代替思维。大脑就像一个容器,不断往里面灌输知识,但是知识如果不运用,就无法改变人的生命,就不能成长,人就成为一个光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头大身子小,充满了知识,然而,《圣经》说知识叫人自高自大,知识有不完全的地方,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思维,如果孩子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这就是创造力。

中国教育缺陷——成绩不代表一切

罗斌老师指出,中国父母看孩子的成绩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中国教育很大的缺陷,所以变成只要把孩子培养成考上大学就好,上个名校一切就完事了一样。但问题是现在很多的孩子觉得上大学也没意义,也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钱。

然而,因为中国有高考制度,就是只看考试成绩,什么样的制度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所以父母也只是看成绩,认为孩子只要能考个好大学人生就稳妥了。

但是,很多东西是不能量化的,例如你的诚实、品格怎么量化?你的爱心怎么量化,这些没法测度,所以高考制度下面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数品格不健全。罗斌老师坦言,她们的课程设计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格、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以及享受生活的能力,这些都是人格的培养,教育应该要注重的是这些。

如何取长补短?

如何取长补短,怎么把中国文化里好的东西提高,缺乏的东西给予弥补?罗斌老师建议说,“我们要鼓励孩子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善于讲的孩子,要鼓励他们用思想、用言语表达出来,怎么能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呢?就要多花时间了阅读。”

罗斌老师表示她会花时间教孩子阅读,当阅读的时候,就会有信息进入孩子的大脑,信息进去就会有提高。孩子沟通能力怎么提高,不是只让他大胆说,而是要有信息进入他里面。然后是写作,通过写作可以教孩子怎么构思,把他的想法、概念和创新的东西展示在写作中。所以,我们鼓励孩子要讲得清楚,写得有条理。这样我们中国人不善讲的文化可以得到改善。

培养孩子思考和思维能力

另外,罗斌老师还提到,很多时候中国父母不给孩子机会提问,往往是父母代替孩子思考和做决定,导致孩子变得不会独立思考,这样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孩子不会成长。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挑战传统思维,中国人对天赋的理解不一样,我们想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同样的人,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只要帮他填满就行。

但实际不是这样,罗斌老师继续解释说,我们需要对孩子因材施教,不是老师帮他填满白纸就可以了,要明白上帝创造每个孩子的特长各不相同,根据多元智能的说法,每个孩子的长处都不同,要懂得因材施教,不要想把每个孩子培养成为一样的人,这样的话孩子就喜欢攀比,父母也喜欢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其实你的孩子就是独特的,因为神造人都是好的,懂得做自己的孩子,他会有独特的见解,会追求真理,求知欲强,会坚持客观,不会随便盲从,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横向思维,能触类旁通。

值得一提的是,还要鼓励孩子冒险,这也是中西文化的一大差异,中国孩子在冒险方面相对于西方的孩子比较弱。罗斌老师解释说,敢于冒险的孩子不怕面对新事物,创新能力强;另外,还需注重团队精神,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

罗斌老师特别指出,中国传统教育把人的个性抹杀掉,如果一个人失去独特的人格,他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很多时候,中国父母替孩子做选择,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不愿意学习,因为是父母在强迫他学习,当父母没有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强迫他学习时,他就会反叛,因为这不是他爱做的。21世纪的人才就是要找自己热爱的工作。如果因为要赚钱而去工作就会痛苦,容易失去动力和创造力。

现在的华人只会找工作、赚钱,功利心太重,不能均衡人文科学,缺乏右脑思维,所以罗斌老师称她们的教育会讲最新神经科学的东西,这样的话,知道孩子需要触类旁通因材施教,发挥孩子的潜能,学习左右脑思维,给孩子发挥恩赐的机会,这样才能让他们活出神对他们的美好设计,找到孩子自身的价值。

罗斌老师深切希望,通过纠正一些中国文化的缺陷,然后通过她们的课程,为孩子将来的人生做准备,让他们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能变通,有创意,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国家的未来是由孩子继承和创造的,如果下一代不成长,社会难以进步,有品格的孩子对我们的社会才有益处,不是光学知识,而是要学智慧。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