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突破极限,迈向卓越(一)——以“管家信念”之真理,破“私有至上”之迷信

作者: 文/于明捷 | | 2009年09月08日 05:24 |
播放
于明捷,北京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曾任中国某著名大学经济学院助理院长,目前担任哈该国际领导力培训学院中、英文讲员、新加坡文化更新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在圣经领导力、圣经管理学、基督徒领袖人才培训、东西方文化比较等方面有着开拓性的研究和探索。于明捷博士还是一家海外华人教会的创办人兼主任牧师。 

一、不可思议?
    
让我们先从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始。Dr. Stanley Tam, 美国塑料公司(United States Plastic Corp.)等数家公司的创办人,一位相当成功的企业家,今年已经93岁了,但依然很健康,还能经常到各地去分享他的奇妙见证与成功的经验。Stanley年轻时正赶上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像其他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Stanley非常渴望成功,虽已信主,但却一门心思 想发财。于是乎,他不停地创业,不停地失败,真可谓“屡败屡战”。他曾是美国最早尝试从照片的显影液中提取银子的人,生意开始看似很好,但不久Stanley再一次面临倾家荡产的局面,在他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上帝感动了他,让他信靠上帝,不要放弃。从此他转向上帝,不再个人奋斗,立志过一个信仰与创业相一致的生活。为此他作了一件奇事,可视为企业管理上的一个壮举,产权制度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创新:他注册了一个股权结构非常奇特的公司——51%的股权所有者是上帝,他自己只拥有49%,并严格按照这一比例分红。从此他的事业一发而不可收,数十年来,创造了每年都盈利的惊人记录。1955年,Stanley再一次深深地经历神,神让他将生意全部交托给神,专心做拯救灵魂的工作,因为这是最有永恒价值的事。Stanley经过疑惑与挣扎之后,最终将100%的股份全部转到神的名下,自己完完全全地成为神的雇员。奇妙的是,他的事业进一步蒙福,规模迅速扩大,目前他的庞大厂区就在美国俄亥俄州Lima市75号国道上,厂房迎面的墙壁上写着巨幅标语“基督就是答案”,这也恰恰是他的企业如此成功的答案。
 
由于上帝是财产的所有者,Stanley只是上帝的管家,所以企业的利润100%地用于圣工,目前Stanley每年奉献的金钱达三四百万美元,几十年来他和妻子奉献的总金额高达1亿2千万美元。
   
因为是神的管家,尽管物质富足,Stanley却过着节俭的清教徒式的生活,夫妻曾长期住在房车里。他行事也很低调,从不抢夺神的荣耀,但却大胆分享神的福音。几十年来,Stanley平均每天带领3个人归主,迄今已经带领25000人信主。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当我对失丧灵魂的负担增长时,我的生意也增长。”因此,虽然经营着大小五个企业,Stanley却投入大量的时间在世界各地为主作见证,直至今日。而他的企业却一直蒙福,常年没有亏损,是名副其实的“恩典企业”。Stanley将自己的奇妙见证写成几本书,其中最有名的是“上帝拥有我的产业”(God owns my business),几十年来,一直畅销不衰。
   
这个真实的案例对绝大多数中国的企业家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说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的事。但这却是个事实,个中的原委何在呢?
 
二.管家信念
   
不解的根本原因在于信仰的不同。Stanley是个敬虔的基督徒,而绝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家与学者专家是无神论者。
   
基督徒相信人类和整个宇宙源于一位创造者,他在这个被造的世界之外,是位超越者,同时还介入与维护着这个世界,最终还审判这个世界;而唯物论和绝大部分人本主义者认为宇宙是个封闭自足的系统,其外没有超越者,人就是可知宇宙中顶级的存在,人类无须向一位超越者负责,死后回归物质界,也不存在什么死后的盼望与审判。因此,基督教信仰所孕育的诸如“管家”、“天职”、“敬业”、“呼召”、“谦卑”、“平等”、“信实”等观念就不可能产生于唯物论和人本主义盛行的环境中,即使有类似的概念,其含义也大相径庭。例如:中国文化中也讲谦虚,但却是因为“满招损,谦受益”,这与基督教的谦卑是有天壤之别的。这种根植于信仰的文化差异会在生命的很深层次塑造着东西方的企业家,决定了他们的差异。
   
既然基督徒相信上帝是万有的主宰,那么人又是什么呢?《圣经》告诉我们:人是上帝在世上的管家和代表。这就是基督教所揭示的著名的“管家信念”。它不仅是一种观念,还有背后的属灵真实,即有一位又真又活的上帝在掌权,其要点可概括为:
 
上帝是万有的创造者,因此也是万有的所有者(诗146:6;伯41:11)。
 
人是上帝在世上的代表和管家(创1:26)。
 
所以,人要忠心良善、兢兢业业地经营管理好上帝所托付给的产业(林前4:2;太25:21)。
 
人既不是产业的最终所有者,也不是产业利润的最终所有者(太25:14-30)。
 
人应尽力有效地经营好上帝的产业,使其增值,以获得上帝的祝福和在天国里的奖赏(太25:23)。 
 
 不难看出,这一信念将对世俗的管理理念产生根本性的冲击,带来质的变化,孕育着全新的范式。
 
三、四大问题
   
谈到“范式”的改变,英文叫paradigm shift,就意味着一些根本性的转化。那么,企业管理都有哪些根本性的要素呢?“管家信念”能触动其中的哪个或哪些呢?
   
我们都知道,企业管理非常复杂,需要考虑诸如成本、营销、效率、质量等等许多因素,但是有四个问题是最最基本的,它们是:
   
1、产权问题:产权也就是企业的所有制。对此大家并不陌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有一大半时间是在讨论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问题,由此引发了“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讨论,所谓“股份制”也变得家喻户晓。产权界定不清或不能落实会导致低效率、大锅饭,这是我们还记忆犹新的,所以界定与规范产权可以说是创办一个企业的首要问题,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2、动机问题:即经营的根本动机、动力和经营好坏的最终评价标准。它是影响企业家决策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常听说企业经营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不能只顾个人和企业利益,还要兼顾集体、社会和国家利益等等,都关系到这一问题。
   
3、分配问题:即如何使用利润。企业利润的分配去向:是进私人腰包?还是员工福利?还是国家税收?还是企业再发展?还是社会公益与慈善?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利润分配不公与不当,如一刀切、大锅饭;或过分悬殊,都会导致低效率和低效益。从主次与先后关系上来说,“分配问题”取决于“产权问题”,但二者都是企业管理的根本问题。
   
4、用人问题:即选才的标准。它关系到团队建设、公平、企业文化、授权机制和企业发展的后劲,如果一个企业的用人制度和授权机制不合理,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
   
以上这四个问题是企业管理的四大根基性问题,可视为企业的“根本制度”,这四个问题解决得好,企业就有了成长的根基和发展的后劲;否则就会后劲不足。对这四个问题的看法与处理,反映出企业家深层次的境界与价值取向。
 
四、四大捆绑
   
遗憾的是所谓现代管理学、MBA、形形色色的培训与名人演讲已经对这四个问题给出了近乎公理式的“标准答案”,即被想当然地认为“绝对正确”的答案。如果谁提出不同意见,他就会被认为是犯了常识性的错误,是不可理喻,是白痴。这四个公理型答案是什么呢?
   
1、对于产权问题,答案是“私有最大化”或“私有至上”,即股份私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和所有者对所拥有的财产占有权或处置权越绝对越好。我们看到国企改制实际上就是在这样的观念驱动下进行的,国有股份渐渐地变成私人股份,私有财产也被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私有观念被空前地强化了。
   
2、对于经营动机问题,答案是“利润最大化”,即赚钱越多越好。
   
3、对于利润分配问题,答案是“私人占有最大化”,即个人占有利润越多越绝对越好。
   
4、对于用人问题,答案是“可靠最大化”,即越听话越好。
   
这四个“标准答案”仿佛铜墙铁壁将企业家囚锁在一个“无形匣”中。虽说企业家是最具创新意识、最敢承担风险和面对挑战的一群人,但是既已在不知不觉中无条件地接受了这四大公理,就在一定意义上与“囚徒”没有什么两样了。其负面影响已日渐显明,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遏制力量。对此我们会一一分述,现在先来谈谈“最厚的一堵墙”——在产权上的“私有至上”观念的后果。
 
五、致命局限
   
“大锅饭”之弊对许多人来讲还记忆犹新,但是“私有最大化与绝对化”之弊却常常被现代人所忽略或低估。实际上,这一观念已经给中国的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此先摘要谈几点:
   
1、乾刚独断:现代企业的管理既要求集权,也需要分权。但是在“私有至上”观念的驱使下,中国的企业家都追求最大限度和最大程度地拥有企业股份或产权,从而保障自己拥有企业的经营权与分配权。这就导致了中国企业常常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上“两权不分”、“两权难分”的现象。这种观念也会塑造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使他们以成为大股东为最终目标,这就是中国所谓“MBO”现象(即国企高管买断国有股,使自己成为大股东兼上市公司高管)的根源。这样就进一步挤压了本来并不发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使中国民营与私营企业的授权变得很难,因为一旦放手给别人,很容易面临资产的流失或上当受骗。所以常常是企业创办人就是大股东,同时也是总经理,而且权利高度集中,是名副其实的“大权独揽,乾刚独断”。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家族独享:“私有最大化”自然会促进中国企业的家族化,因为只有家族成员充当高管才可以相对缓解私人占有和企业用人之间的矛盾,从而保障公司资产不致流失,(即使流失,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笔者以前在新加坡曾在几间这样的家族企业工作过,目睹了“家族独享”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诸多弊端。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一方面家族成员在挥霍;另一方面外来人才无用武之地。
   
3、等级分明: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和长期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市场化改革不但没有消除等级观念,反而有所加剧,这在南方私人企业中尤显突出,私企老板与打工仔、打工妹之间的等级差别是不言自明的。美国人所信奉的“人被造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观念,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企业老板与雇员之间的契约关系,工作之外的平等相处等商业伦理,在中国的商场上几乎是缺失的。国内企业的上下级关系倒更像是“主从关系”,甚至“主仆关系”。当人权不被尊重,雇佣关系就容易导致两级分化,企业规模越大,这种两级分化就越明显,越难以逾越,以至公司老板的影响可以渗透到员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现象实为西方所罕见。
   
4、 “志大”“才疏”:其实中国许多企业家都是超一流的,因为他们一直在极不规范甚至恶劣的环境里拼搏,结果是他们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还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所以,中国的企业家从个人能力上讲,堪与任何其他国家的同侪比肩。但为什么还要说 “志大才疏”呢?是因为“私有至上”的观念几乎使中国的私营企业家对财富的占有欲达到一种没有节制的状态,因此企业扩张迅速,可谓“日新月异”。然而,这种快速膨胀是由“私人占有”的狭隘动机所驱使的,这就使企业家的“并吞八荒”之志与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被激化,当企业迅速膨胀到一定地步时,就一定会出现超出管理者个人能力极限的情况,“才疏”就不可避免了。为什么国内许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频频出现决策上的“昏招”,以至于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6年?为什么企业家健康会频频亮出红灯,乃至英年早逝?原因正在于此。
   
5、天功己有:对于一些效益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其所有者很自然地会将之归功于自己的个人魅力与个人奋斗。即使有些慈善之举,也会大肆宣传,亮相、作秀、冠名等等,将慈善变成广告,宣扬个人功德,踌躇满志,实不知正“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以上这些现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实际上将私有观念绝对化的弊端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只是略言一二。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局限呢?
 
六、冲出樊笼
   
有一把利刃可以破除“私有至上”的捆绑,那就是《圣经》启示的“管家信念”。它至少可以从两大方面使企业家从狭隘的、以攫取和占有物质财富为经营目的的自私自利的观念与行为中解放出来,为着更加超越的目标和使命而活。
   
首先,它可拆除“私有至上”的根基,成为所有制创新的源泉。当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产权最终的私有化为动力和归宿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弊端。“管家信念”却让我们从更加超越的角度再次思考“产权私有化”和“私有绝对化”是否合理,其实就连常识也告诉我们,财产对于任何人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就说明人对财产的拥有绝对不是“绝对的”。当我们象Stanley那样把公司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交托给那位宇宙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上帝时,通常以一项事工、教会或基金为代表,或是将公司收益按照一个固定和法定的比例用于上帝所喜悦的用途——无论是带人归主还是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时,企业就可能会因这位超越的上帝的介入而蒙福,成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恩典企业”。这是在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上的一个全新概念,一个质的跨越。当基督徒相信这个世界以外有一位真神,他不仅创造了这个世界,而且还关注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时,基督徒的企业家首先应该相信“恩典企业”是完全可能的,并应该成为这样的企业的大胆实践者和受益者。另一方面,且不说从《圣经》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先人曾在产业上蒙神祝福的例子,如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等,就是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也有比比皆是的实例可资借鉴,笔者曾在今日的韩国、美国、乃至中国亲自见过不少蒙神祝福的企业与企业家;历史上,特别是宗教改革以后,曾兴起无数的信仰坚定的基督徒企业家,他们在创业中持守信仰,活出信仰,因此大蒙祝福。我们会在以后的分享中继续给大家介绍。
   
第二,“管家信念”也是医治“懒惰懈怠”与“挥霍无度”的良药,是责权利平衡的根本。责权利三者间的关系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关系,拿捏得好,企业受益;一旦失衡,企业就会“生病”。第一,在责任方面,持守管家信念的企业家会把自己的责任看得非常崇高、神圣和荣耀,因为是受上帝的委托,照看上帝的产业,因此也就非常严肃认真、忠心敬业,并会竭尽全力使上帝的产业升值。正因为如此,一个基督徒的企业家不会随便为讨好一些人就康上帝产业之慨而轻易分割产权;也不会挥霍浪费,盗用上帝的资产及其利润;更不会玩忽职守,使上帝的产业贬值或亏损,成为败家子。第二,在权利方面,上帝对忠心的管家会给予极大的信任与授权,正如在起初将万有都赐予了人类那样(创1:26),所以,我们会享有广阔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各自的领域里积极进取,追求卓越;而不应抱残守缺,无所作为。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基督徒的企业家不能违背神所立定的一些基本原则,绝对不能“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因此一个企业如想成为蒙神祝福的“恩典企业”,就必须首先成为一个遵行神的原则的“圣则企业”。第三,在利益方面,如果你是忠心的好管家,神绝对不会亏待你,这一点不仅可以从伊甸园里上帝对亚当的恩待中反映出来(如创2:16-18等),也从“马太福音”25:21和23节明确地启示出来,上帝给他忠心的管家以极大的奖赏,并让他分享神的荣耀与喜乐,还得享神在永恒之中赏给他的不朽坏的产业。
   
至此,我们看到世俗观念给企业家所带来的种种根深蒂固的影响,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圣经》所启示的“真理的大能”。靠着“管家信念”和其背后上帝的真实,基督徒的企业家完全有能力挣脱“私有至上”这一俗念的捆绑,通过产权制度上的大胆创新和恪尽职守,就能领受祝福,迈向卓越。

 文章来自:《商界基督徒》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