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提姆·凯勒:对于“重生”的定义, 圣经与美国文化迥异

作者: 翻译:May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4月05日 09:15 |
播放

按著名的长老会牧师和作家提姆·凯勒(Timothy Keller)的话说,圣经对“重生”的定义与大多数美国人对这个词的看法大相径庭。

本周一(4月1日,在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的“福音联盟2019年全国大会”(The Gospel Coalition’s 2019 National Conference)上,凯勒发表了主题为“与耶稣的对话”( “Conversations with Jesus”)演讲。

凯勒的话题集中在约翰福音3:1-16内容中,一位名叫尼哥底母(注:新标点和合本作尼哥德慕)的著名法利赛人遇见了耶稣,才清楚知道他必须经过重生才能进入到天堂。凯勒指出,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听到某人是一个“重生的基督徒”时会让他们想到一个“另类人”。

凯勒说,尤其是当许多美国人想到重生时,他们会想到情绪化”人,他们用举手和哭泣来拜,或者“那些活支离破碎且过得一团糟的人”,他们现在常去道德严格的教会,或者是“下意识的保守主义者”。凯勒说:“所以一般说来,当美国人听到重生’这个词时,他们立刻想到的是为了成为一种人,一另类的人,

凯勒解释说,约翰第三章“间接和直接地完全否定了上述看法”,并把美国人的看法称为“一厢情愿的想法”。凯勒说:“首先,它只是间接地通过尼哥底母的例子告诉我们,并指出尼哥底母是不符合重生标准的人。”

“他是犹太公会的成员,应该是一个地位很高的人物。而且是一个很富有的人,但绝不是情绪化的人。凯勒补充道,尼哥底母不会是“一个心智不全和支离破碎的人”,并指出,作为一个法利赛人,尼哥底母“不需要了解更多的道德构架”。而对于一个法利赛人来说,尼哥底母常会下意识的自然流露出“保守主义者”本质,对此说明他本人极其开明。

凯勒指出:“他来见耶稣时,耶稣既没有什么家族背景,没有通过层层等级得以升迁,没有师从拉比,没有任何资历。

“尼哥底母称他为'拉比',他显然想与耶稣深入交谈。这是你在福音书中看到的最开明的人之一。

凯勒认为,重生并不是说“你的生需要更多的道德和信仰”,相反,重生是“对道德和信仰的挑战。”凯勒对现场与会者说:作为像尼哥底母这样的人,即使拥有世界上所有的道德和信仰,也需要重生。

“他不会说‘你确是一非常有德行的人’。你至少已走了四分之三的路能到达天堂。但你也许中途坚持下去走完全程,你需要某种属灵的维生素的补充……不,不,你需要的是重生。你所做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凯勒说,这段经文“直接”颠覆了美国人的观念。他指出,耶稣说:“没有人能到神的国,除非他们得以重生。凯勒说:“无论你们有多优秀,无论你们有多团结,你们都必须要重生。”“但同时这也意味着,无论你们有多糟糕,无论你们有多破碎,你们都可以重生。

凯勒接着指出,当一个人重生时,他们形成了一种带有属灵真理“新的身份”和“新的情感”,可能有人听说过,但至今仍无法理解。

凯勒说:“经过这么多年的事工之后,我仍无法告诉你,当一个毕生恪守来教堂做礼拜的人开始说‘事情正发生奇妙变化。’我平日对这些圣经经文早就熟记于心、倒背如流,但现在突然感觉灵光闪现。

“也许我读过这段。我确实读过这段经文,但现在突然间它如雷击顶触动了我的内心。我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前从没有发生过。我也不认为自己曾遇到过,但更重要的是,实际上真正意思‘我平常就知道上帝爱我,但实际上,直到现在我才开始真切感受到。’”

2016年,内布拉斯加州帕皮利昂威尔斯普林教会(Wellspring Church)的丹·德尔泽尔(Dan Delzell)牧师,在《基督邮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中,探讨了一个人何时重生的问题。德尔泽尔在他的专栏中说,“重生”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依靠上帝的应许”。

德尔泽尔写道:“如果你还依靠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被上帝接受宽恕你的罪行,那说明你还没有得到重生。

“没有人能依靠律法重生。重生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十字架。也就是说,接受耶稣为你们所作的赎价。”德尔泽尔接着指出,到底是一个人“相信十字架以求救赎”,还是以他们的事工来作为“你是否得以重生的首要和最大的标志”。

德尔泽尔继续说:“除了只有相信基督才能得救,一个重生的人将真诚地希望为基督而活。”

“一个重生的人不会把祂的救恩看作是‘罪的许可证’,任何以这种方式看待基督的人都不会得以重生。信徒不是为罪而活,而是为基督而活。


 以上翻译自《基督邮报》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