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围绕耶稣上十字架的三个争议,你清楚吗?

作者: S.I.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4月23日 08:32 |
播放

基督徒信仰的关键所在,便是十字架。

耶稣基督,上帝之子,为了使人类可以摆脱罪恶和得到生命,自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在历史上是个重要时刻,基督徒也相信了这个故事很多很多年了。

作为上帝化身的耶稣上十字架,这对于世上基督徒来说是有着非常意义的重要时刻,但耶稣究竟成就了什么却充满了激烈的争论。

几个世纪以来,神学家一直在讨论赎罪的性质 – 耶稣是如何为罪附上代价,使得人类与上帝和好– 以及在2000多年前的那次犹太逾越节期间所展现出的特殊性。在那期间,耶稣被当作逾越节的羔羊而献作牺牲。

围绕着耶稣上十字架及耶稣之死,以下就是三个误解、历史性错误或看似出于圣经,但实际并没有具体圣经依据的推论。

1.“犹太人”杀害了耶稣

数个世纪以来,在教会历史中,“犹太人”这个概念从广义上来讲,指的就是那些将主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在自称为基督徒人群中所反反复复出现的反犹主义(anti-Semitic)主题中,也经常提到“犹太人”。因此,这一说法成为了一个谜思。

4月17日周三,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本森三一神学院(Beeson Divinity School)的教授、圣公会牧师格兰特·麦克德莫特(Gerald McDermott)向《基督邮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他澄清说:“是犹太圣殿人员干的,而不是一般犹太人。他们是与罗马人同谋的。对《约翰福音》的错误翻译才导致这一假消息的出炉。”

麦克德莫特是《为什么以色列事关重大:为什么基督徒必须对其人民和国家作不同的考虑》(Why Israel Matters: Why Christians Must Think Differently About the People and the Land)一书的作者。他最近的著作为《每日荣誉:上帝的启示存在于所有的现实当中》(Everyday Glory: The Revelation of God in All of Reality)。

麦克德莫特称:“对于‘犹太人’和‘犹太领袖’,希腊语都是用同一个词‘Iudaioi’来表示的。”他也指出,与《约翰福音》多处出现的“犹太人”不同,这里的“犹太人”应该具体标识为“犹太领袖”,但大多数圣经英译本在这里还是作“犹太人”处理。

此外,在上周晚些时候,麦克德莫特还指出,在棕枝主日 (Palm Sunday)哭喊耶稣“和散那”(Hosanna)的同一群人不太可能再喊出“钉死他(指耶稣)”的口号来。他还作了补充,称“在棕枝主日向耶稣表示欢呼的人群可能从未改变对耶稣的忠诚。”

“撒都该人和圣殿人员中的政治黑手,他们正是喊着叫着让耶稣上十字架的那群人。”麦克德莫特作了个类比,将那个时代的撒都该人和圣殿人员中的政治黑手与如今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党派活动家相齐并论,而将犹太人民比作华盛顿特区的常住居民。

2. 在他去世的那天,耶稣去往了天堂或阴间

从耶稣死亡至复活那刻之间的几十小时被视作“神圣星期六”(Holy Saturday)。几个世纪以来,“神圣星期六”都受到严格的对待。

在敬拜仪式中,会众们经常会念到尼西亚信经或使徒信经。其中,基督徒承认耶稣死后“降在阴间”的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公元三世纪中期的信经当中。

但是,当耶稣在十字架上行将死亡的时候,身旁一个十字架受刑者求他在进入神国时记得他。耶稣是这么回答他的:“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这一发言使得部分人相信耶稣在他去世的那天去到了天堂。但也有人反对并援引了《约翰福音》20:17中耶稣的话“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

在《彼得前书》3:19中,有“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一句。人们经常将这句作为依据,以证明基督在去世后不久确实降到“阴间”。(译者注:彼得前书 3:19这句NIV版前有After being made alive,但和合本和修订本都没有这句,可能会给中文读者带来困惑)

类似地,《彼得前书》4:6也有一句:“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传给他们,要叫他们的肉体按着人受审判,他们的灵性却靠神活着。”

这是否就是为了经历“阴间”的苦难之深并为罪提供完全的赎价– 很多人根据耶稣在十字架上称“成了”而引发了争议 – 或者是为了释放过往年代的灵魂呢?有关耶稣如何以及为何“降在阴间”的细节,圣经并没有给出精确说明。“降在阴间”这句反映了在教会传统中随后的神学发展。

麦克德莫特指出,《彼得前书》这些段落确实非常难以理解,“但(教会)教父们认为,这为回答‘那些生前没有听到福音的人会发生些什么事情’的问题而提供了答案”。

他表示,这些经文表明“上帝是公平公正的,会以自己的方式和时间去接触那些还没听到福音的人,给他们需要听到的内容。”他指出,马丁·路德就宣称耶稣在“神圣星期六”去阴间宣告自己的得胜,并拯救那些属他的灵魂。

麦克德莫特表示:“这就意味着得救的人不是在阴间得咒诅的人,而是那些因弥撒亚尚未到来而在像阴间一样的境界中等待的人们。”

一些神学家还认为,这里的“阴间”实际上应该翻译为“sheol”或“死者等待之处” – 一个在最终审判之前的临时位置。

3. 当耶稣在十字架上时,父神“转脸不看他”

部分人所相信的另一件事情为,当耶稣在十字架上时,父神“转脸不看他”。当无辜的耶稣把世界上的罪恶都归到自己身上时,父神从上方观望着,但目光并不在自己儿子身上。

同时,尽管圣经从未确定断言,但有人推断父神就是如此。

“父神转脸不看他”这句出自斯图亚特·托文德(Stuart Townend)最近的赞美诗《父神爱我有多深》(How Deep the Father's Love for Us)。这首赞美诗同时也是很多福音派教会歌唱时首选曲目。

这首赞美诗似乎受到了德国神学家于尔根·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的影响,因为莫特曼在著作《被钉十字架的上帝》(The Crucified God)中认为,耶稣拯救世人工作最为重要的时刻当属父神在各各他抛弃了他。浸信会神学家、贝勒大学特鲁特神学院(Truett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Baylor University)教授罗格·奥尔森(Roger Olson)则在一篇6月5日的博客文章中指出了这点来。

莫特曼认为,与耶稣不一样,父神是以另一种方式遭受了丧子之痛。但是,很多人指责他的这种“三神论”(tritheism)是暗示分裂三位一体。

同时,奥尔森指出,有些人认为耶稣的遭抛弃感更为主观,因为全程父神都与耶稣在一起。奥尔森坚持认为“无法以各种方式证明,在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的时候,‘父神转脸不看他’并抛弃了他。”

就个人来说,奥尔森“毫不犹豫地相信,在耶稣为了我们的罪而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父神转脸不看他’,耶稣也确实被上帝抛弃了一小段时间,为的是完全认识到我们的罪恶,以及接受将耶稣作为我们罪恶的惩罚。”

“当然,我想立即强调父神抛弃耶稣时的痛苦和境遇(如莫特曼在《被钉十字架的上帝》中所叙述的那样)。”

“这就是三神论吗?好吧,最为重要的是,要相信上帝化身的耶稣限制自己、剥夺自己使用大能和荣耀的神圣属性(kenosis),以便过一种我们之间真正的凡人生活。”


以上翻译自《基督邮报》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