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当谨慎手中的笔、口中的舌,做荣耀神的好见证!

作者: 志献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9月06日 09:25 |
播放

杜甫曾在《偶题》中写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意思就是说:“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历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独特的成就、地位,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轻易地流传于后世。”

语言和文字就像一把尖刀,但却比尖刀更加犀利有杀伤力,尖刀可以杀掉人的性命,但是杀不掉人的铁骨铮铮的精神;语言和文字却直逼人的心灵深处,直入心底…...

一个观点、一个词语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不是毒品,却会产生超越毒品的塑造和依赖的效果。

文学创作的价值不言而喻,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存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且在每个时代都熠熠生辉,但腐朽的文学作品不仅会败坏人的内心,甚至还会出现代代传承的悲剧。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现今的社会中太过于平等和民主,仿佛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是不好。历史中曾经有百家争鸣的时期,但现在甚至是万家争鸣的时代——太多的文化体系,太多观点的表达,太多似是而非的的道理在网络中充斥着,而通过“*条”“*信”“*音”等等渠道这些观点又被几十万、几百万的人没分辨的接受到,想一想这就非常可怕。

很多所谓基督教的平台似乎从文字的输出和信息的传递上,也在推送着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信息,甚至有些基督徒作者为了赚取人的眼球,不惜从各种特殊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歌林多前书10章23-24节说:“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

其实我们蒙召做传道人、做牧者,我们有自由寻求自己的好处,同时我们也有自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自己喜欢看的东西,但有一个既定的原则乃是“能否造就人”。倘若所行的事情不能让众人得益处,那我们就不要去做。

当以赛亚蒙召的时候他说:“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军王万军之耶和华。”当一个蒙召的人认识到自己所侍奉的上帝有多么伟大时,就会像以赛亚一样发出敬畏的心。

犹太人抄写圣经的时候,但凡遇到神的名,就要洗手、站起来,才能写。而且一张牛皮只要有一个错字,整张牛皮都废掉,埋在深土里。旧约中记载:“乌撒就伸手扶住约柜。耶和华向他发怒,因他伸手扶住约柜击杀他,他就死在神面前。”

当看见这些事奉上帝之人的行动时,怎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呢?

如果我们敬畏神又怎能随自己的想法发表言论;如果我们侍奉在耶和华面前又怎能忽略圣经的教导以人本的角度书写文章。只是今天我们在恩典中失去了太多的敬畏。

上帝给我们写文的恩赐,乃是为了建立教会拓展神的国度。现今社会是一个文化泛滥的社会,但如今更需要从文化的层面让人认识到基督的美好,所以我们看见神使用一些团队通过文字、视频、音频从文化层面见证基督,将纯正的真理宣讲给世人。而这就是我们领受文字恩赐之人应该看见的事情,按着正意宣讲天国的道,按着正意将这个时代的信息写下来。

文章千古事,也许过百余年我们就都不在这个世界,但我们曾经写过的文章会依旧在这个世界中,这些文章将会继续说话。试问如果我们存着一颗负责的态度,又怎能轻易的写下不合神心意的字呢?之前看一位牧师作见证时他说自己写过几百首歌曲,但他也毁掉了几百首歌曲,只留下了几首非常宝贵的歌曲进行传唱,因为他说不想将残次品留在世界上。

这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为自己的呼召负责,更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负责。然而今天很多人似乎失去了这样严谨的态度,随着感觉、情绪、灵感,随意动笔然后开始传阅,其实这真的是一个漏洞。

王明道先生的太太曾对他说:“你是神的仆人,你的话语很多时候是代表神来说话,那么你说的话句句都要合乎圣经真理,要准确。”这话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作为牧者作为传道人,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精准,因为很多的会众都在看着。而我们最为基督徒作家的人,更需要精准的使用词语,按着正意分解神的道,因为我们不是代表我们自己发表感受,在外邦人的眼中我们代表的是整个基督徒群体。

我不是一个会运用文字的人,我也不是一个会运用语言的人,但上帝却给了我越格的恩典,让我可以在文字和语言方面去服事祂,我就像被耶稣骑过的小驴驹一样自豪而窃喜,但是我也担心自己会忘记,其实自己不过是驴驹的这一本质。

人生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被上帝使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被上帝弃绝。

得失寸心知,愿自己能谨慎自己手中的笔,存敬畏上帝之心控制自己的舌头,愿自己不辜负上帝的呼召,得以在见主面的时候坦然。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