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催婚下隐藏着的父母孤独感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1月26日 09:46 |
播放

春节的大幕已经拉开,随之一起的还有归家路上年轻人忐忑的心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成为年轻人的宿命,也成为父母在自己生活上指点江山的理由,而对父母来说,子女的成家则是他们最后的一块重担和责任,一旦成家之后,父母便可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了。因此,子女的婚姻,是家长行驶权威和责任的最后界限,自此之后,家长便没有太多理由干预小家的生活。

在旧约的犹太人中,婚姻同样是重中之重,但旧约的犹太人家庭是家长父权制,因此婚姻全是父亲安排。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什么时候当,该当谁,都有父亲之命来决定。男人要结婚,女人要出嫁,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亚伯拉罕为自己的儿子以撒安排婚姻,亚伯拉罕对管理他全业最老的仆人说:“请你把手放在我大腿底下。我要叫你指着耶和华-天地的主起誓,不要为我儿子娶这迦南地中的女子为妻。你要往我本地本族去,为我的儿子以撒娶一个妻子。”(创世记 24:2-4 和合本)

以撒同样为自己的儿子安排婚姻,以撒叫了雅各来,给他祝福,并嘱咐他说:“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你起身往巴旦·亚兰去,到你外祖彼土利家里,在你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女为妻。”(创世记 28:1-2 和合本)

大力士参孙喜欢一个女孩子,同样需要得到父亲的许可,参孙上来禀告他父母说:“我在亭拿看见一个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愿你们给我娶来为妻。”他父母说:“在你弟兄的女儿中,或在本国的民中,岂没有一个女子,何至你去在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中娶妻呢?”参孙对他父亲说:“愿你给我娶那女子,因我喜悦她。”(士师记 14:2-3 和合本)

男性的婚姻要遵守父母之命,那么女性的婚姻同样是如此。而且与男性婚姻相比,女性婚姻更没有自己的选择权,全凭着自己的父亲来主宰。

扫罗做王的时候,为了拉拢大卫,许诺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他,扫罗对大卫说:“我将大女儿米拉给你为妻,只要你为我奋勇,为耶和华争战。”扫罗心里说:“我不好亲手害他,要藉非利士人的手害他。”……扫罗的女儿米拉到了当给大卫的时候,扫罗却给了米何拉人亚得列为妻。(撒母耳记上 18:17,19 和合本)扫罗后悔,就将大女儿嫁给了别人,大女儿在这个婚姻中,完全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只是一个政治工具。

后来扫罗又将自己的二女儿米甲嫁给大卫,扫罗的次女米甲爱大卫。有人告诉扫罗,扫罗就喜悦。扫罗心里说:“我将这女儿给大卫,作他的网罗,好藉非利士人的手害他。”所以扫罗对大卫说:“你今日可以第二次作我的女婿。”(撒母耳记上 18:20-21 和合本)将婚姻完全视为政治和工具,根本不会考虑女儿的感觉。

在扫罗与大卫交恶之后,扫罗又将自己已经嫁给大卫为妻的二女儿米甲,嫁给了他人,扫罗已将他的女儿米甲,就是大卫的妻,给了迦琳人拉亿的儿子帕提为妻。(撒母耳记上 25:44 和合本)

除了女性无法在婚姻中做主之外,那么在婚姻中他们同样无法做主,他们在婚姻中要取悦丈夫,否则可能被休掉,历代志就记载了一个犹太人休掉自己的两个妻子,沙哈连休他二妻户伸和巴拉之后,在摩押地生了儿子。(历代志上 8:8 和合本)因为旧约律法规定只要给妻子休书就可以休掉她,“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 ”(申命记 24:1 和合本)

在这种制度下,每个犹太人,尤其是男性成员,结婚就成为父母的使命。而接受父亲为自己安排的婚姻,则成为他们的义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婚姻同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在婚姻中并没有太多的自由之地。在中国传统的故事中,《梁山伯和祝英台》这部悲剧就充分说明追求婚姻自由的沉重代价。如果我们再放眼历史,看看春秋战国那些贵族王室之女,更是充当政治的工具。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王室嫁女,流行的是嫁一送一,就是姐姐嫁给一位国君,妹妹要充当陪嫁,而且嫁的这个国君,可能年龄很大。

在传统的婚姻制度中,接受父母的安排,是父权制社会的特征,父权也通过为子女安排婚姻,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因此,当这种传统家长制,遇到现在的开放社会,那么可想而知,这种家长权威就受到很大的折扣,但面对家长权威的失落,家长们也只能在催婚中找找存在感。

另一方面,代沟所造成的隔阂,让父母和子女之间也会产生生疏,共同话题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无话可说,因此催婚就成为父母能找到不多的与子女交流的话题,因此,催婚的盛行也从另方面彰显了父辈在今天社会中的孤独。

不论是犹太人还是我们,都面临着催婚的困境,这不是父母故意为之,而是社会发展之中,两种不同社会传统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所在。

因此,今天的年轻人面对父母的催婚,是否应该去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及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反思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和父母多交流呢?

社会发展造成了社会传统文化的断裂,这造成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鸿沟,这也造成了爱“唠叨”的父母,但是我们更应该想到,这种断裂之下父母的无所适从和孤独。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