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专访丨趴睡训练致三月女婴死亡 基督徒育儿师:爱与陪伴比训练更重要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4月24日 08:35 |
播放

新闻背景:

近日,一则“3个月婴儿趴睡身亡”的新闻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4月16日下午,一名新手妈妈在“某付费睡眠引导群”提问,称小孩翻身趴着睡觉一直在哭,想向群内的老师寻求帮助。群友答“不是大哭就没事”。孩子哭的期间妈妈始终站在门口,虽然焦急却并未进入房间查看。然而约两小时后,这位妈妈去给孩子喂奶时才发现,孩子已经不幸身亡。

据这位母亲曾在3月份购买过一家叫“芝士×馄饨”的付费课程并加入该群。据了解,这家机构提出了一套宝宝睡眠理论,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宝宝在几个月的时候,会有一个“翻身倒退期”,这阶段宝宝晚上睡觉会不停的翻身,直到宝宝会趴睡了,才算完成“解锁趴睡”这个任务,结束倒退期。

在群里,会有相关的“老师”来“指导”母亲们如何训练婴儿独立睡觉,并提出让婴儿跟母亲分房睡,且是睡在完全漆黑的空间里。

这则新闻一出,网友们纷纷发声,有的为孩子的离去感到痛心,有的谴责机构黑心害人,也有责备母亲无知不负责任:
“任何对小婴儿训练的因为都是错误的,小婴儿只需要被呵护。”
“这是什么家长啊,根本不配做家长!!!好可怜的宝宝,最近太多难过的新闻了……”
“这什么团队搞的像邪教洗脑一样。”
“这简直是谋杀,群负责人和孩子妈都应该负法律责任,建议去吃下牢饭清醒一下,群里的其他人也是帮凶。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群里的人都应该反省一下!”
“恐怖的不是这个妈妈,而是看全程直播而并没去提醒这位妈妈去救自己孩子的恶魔!”

虽然各类的谴责声层出不穷,但是“训练婴儿自主睡眠”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对很多的年轻父母而言,“睡眠训练”其实不陌生,不管是育儿的公众号还是母婴相关的APP、亲子论坛等,都能时常见到这方面的广告和推销。

对婴儿的睡眠训练,顾名思义就是训练两岁以内的宝宝,让他们不需要拥抱、摇晃或是哺乳,就能自主入睡,一觉到天亮。这种训练过程一般会有“婴儿睡眠咨询师”远程进行指导帮助,培养孩子形成“困了自己就能睡着”的过程。

困了自然入睡——这个对于普通人看似非常简单容易做到的事情,却困住了很多的新手妈妈。因此,抓住了妈妈们的需求,这些睡训机构犹如春日里的雨点般密集降临,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但这些机构到底是否专业?是否有正确的育儿经验?他们的经验又是从何而来?……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有人便说: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所针对其使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能一百个孩子都用同一种方式,更加不能全都网络远程指导,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是的,带孩子不亚于做科研,尤其是现在很多新手父母还未曾准备好,就被推上了“家长”的位置,因此他们也会有很多的疑问:孩子睡觉需要训练吗?新手妈妈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带孩子?怎样的育儿方式才能使宝宝和父母们同时受益?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基督时报邀请了一位从事多年教育方面、并常常带领父母社群学习和成长的基督徒海归妈妈张老师,来讲述了她的看法。

基督时报:您当时看完这个消息后,最直观的想法是?

张老师:我觉得很痛心和惋惜,对这种机构我是谴责的、感到可憎的。机构打着“育儿”的幌子,用他们以为的理念来蒙骗妈妈们,令人感到很痛恨。

但为什么这么多妈妈愿意相信,甚至深信不疑?我同时也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现在的育儿理念太多了,多到以至于观点相互打架的都有。到底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哪些理念是我们需要应该去执行的?哪些是错误的?我觉得育儿上其实没有绝对的是是非非,每个孩子的生命都不一样,我们对待孩子前提是要以爱为基础,至少无论做什么都要建立在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果连健康、生命都没有,那还谈什么育儿呢?

基督时报:您是怎么看待对孩子睡眠进行训练的这个事情呢?

张老师:我有三个孩子,当年带老大时我也曾试过让他单独睡,但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以失败告终。我觉得孩子肯定会睡整觉的,只是每个孩子的时候和情况都不一样,不能刻意的去训练。妈妈能做的就是陪着,只是这样妈妈会辛苦一些。但养孩子、使一个生命成长肯定是需要付出的,不是说我来训练孩子入睡这就够了。

如果有些方法可以让妈妈和孩子都舒服那是好的,但如果没有,一定不要去刻意训练,不要以影响和损害孩子身心健康为基础。

基督时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育儿方法,新手父母们去学的时候有很多困惑,越学越混乱,但为了孩子又需要去学,那么这个度应该怎么去把握?该怎么学习比较好呢?

张老师:我认为肯定是要去学的。像我们做一份工作前至少是有培训的,但父母是没有培训的,直接就被扣上了“父母”的职分,所以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到底学什么?怎么学?这些需要我们很好的去知道。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父母不能将他相关的所有事情都压在自己身上,这会导致父母很焦虑。例如孩子怎么睡眠?怎样才能出色的成长?……很多父母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来培养孩子,态度是好的,但太多时候夹杂着焦虑和紧张,往往会适得其反。

比起给孩子强行灌输知识,更多的是父母的爱给孩子带来的安全感,还有妈妈给孩子的呵护,例如她饿的时候给奶,要玩耍的时候给与陪伴,这些都很重要。前三年父母给与孩子的安全感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慢慢让孩子学习早起早睡,吃健康的食物,语言上的表达,这些都重要,但也需要一个过程。

生活当中的习惯父母去引导和教会孩子们表达,父母的呵护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好的生活习惯自然而然就会逐渐养成。

基督时报:现在市面上育儿的知识太多,在最基本的育儿原则上,需要注意哪些?

张老师:当父母成为父母时,和孩子天然有爱的链接和纽带。如何健康地爱孩子,答案仍然需要回到生命根源的神那里。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恒久忍耐,是以对方的喜乐为满足。学习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以孩子的表现、能力、成绩、外貌等来衡量,这是很有挑战的。

以正确的爱为前提,方法也很重要。比如:让孩子入睡的方法很多,趴睡不是唯一的途径。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不要想着寻求捷径。爱是一定需要付出的。

对于新手妈妈,面对新生儿一般容易焦虑,而且会搜索大量的育儿资料甚至加入一些组织、机构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这本身是好事情。但也要有一定的辨别力,如果让你和孩子都煎熬甚至痛苦的方法,那要看看是否真的合适。

生命是很宝贵的,不管是孩子还是妈妈,都是生命的链接,这种血溶于水的关系,不应该让机构来左右。

基督时报:您自己在育儿方面有哪些宝贵的经验,可以跟妈妈们分享一下。

张老师:在育儿方面我认为一切应该以爱为出发点,然后要接纳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向孩子们表达父母的爱,让他们懂得:不论他们的言行举止如何,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多么地失败,爸爸和妈妈始终如一地爱着他们。

当孩子们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真正的接纳后,他们会感到很安全,会知道在父母心目中自己是无价之宝。他们的价值并非取决于表现有多好,而只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是谁,他们被爱仅仅因为他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就是接纳孩子,可事实上,父母们给与孩子的接纳往往还是基于孩子的表现,这是有条件的。换句话说,在宝贝们乖、表现好的时候,爸爸妈妈才接纳他们;一旦孩子做错了事情、失败了或不听话时,这些接纳就烟消云散,至少有时候我们是这样的。

如果说接纳是和孩子发展良好关系的基础的话,那么赞赏便是房角石。接纳自己的孩子是建立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而赞赏则添加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觉得:原来我还是挺重要的,爸爸妈妈喜欢我在他们身边,他们以我为荣。

我们不要总揪着孩子没有做好的地方,总盯着他们需要改变的地方,而要努力寻找孩子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由衷的赞美。

当然,这并不表示我们非得把适时的管教和纠正搁置一边,而是要让孩子先明白,父母的确注意到了他们所做的正确的事情,并且对此非常认可,借此为管教铺平道路,然后能在一个积极的氛围中纠正孩子的错误和不当行为,而非满眼都是孩子的不是。

接下来是关爱。这个看起来好像很平常,因为我们都很爱孩子,可问题是父母不善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关爱。事实上,孩子从来不会嫌关爱太多的,他们需要每天从父母那里感受到大量的爱。在身体上,多给孩子拥抱;幼儿,可以多多抚摸他们;稍微大的孩子给与拥抱,可以拍拍肩或抚摸背。在言语上,应该告诉孩子父母是多么爱他们,他们不会听腻的。

也许父母们还不太适应,但爱要说出口,这个可以去学着练习。当被父母好好爱过的孩子,他们会很健康,不需要通过别的方式来寻求满足,不需要通过别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然后是时间,这是非常的重要。如果父母们总不在孩子身边,怎么向孩子表示接纳,赞赏以及关爱?怎么教导孩子学会负责任?怎么样行使爱的权威?现代社会里的父母都是很忙的,很难挤出时间给孩子;即便有了时间,也是独自刷着手机。但比起工作、家务、娱乐等,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笔者后记:

看到宝宝因被训练自主入睡而死亡的消息时第一反应也是痛心和惋惜,第二想的便是不知道还有多少的新手妈妈们,还在如同那个无知的母亲一样,寻求着机构、“专业老师”的帮助,来训练自己甚至还不能求助的孩子做到让家长们满意。

孩子的生命是宝贵而脆弱的,在育儿上永远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所使用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例如曾经一段时间非常火的婴儿游泳圈,将小小的游泳圈套在婴孩的脖子上,帮助他在水里面游玩。有些孩子看似确实喜欢,玩的不亦乐乎,但也曾出现有孩子被套住脖子后在水里面挣扎,以至于差点憋气而亡的危险。

如何正确的育儿?真要探讨起来,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但经验往往都是因人而异的。在这条生命的道路上,家长们需要的是在咨询有经验人士的同时,谨慎且小心地使用,要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不断做出调整和改变。正如文章所言:一切的方式,都要建立在孩子生命健康、安然的基础上。否则,生命都没了,还谈什么育儿呢?希望父母们都能以此为戒,不要让这样沉痛的事情再度发生。

稚子无辜,何故要为大人的无知以生命买单!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