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基督徒感悟:信仰在疫情之殇中被惊醒的那一刻……

作者: 大漠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06月09日 09:50 |
播放

2020年1月23日传来武汉封城的消息,这无疑令整个国人震惊。这个举措是史无前例的,自然表明新冠病毒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态势,而且蔓延与传播的速度超越人们的想象。

虽然如此,但人的本性是,只要病毒没有落到自己的身上,就都满不在乎,甚至有人幸灾乐祸。况且,我所在城市沈阳距离武汉又有千里之遥,所以,一切都是比较平静的。即使第二天的除夕之夜,在电视春晚和窗外礼花爆竹的烘托下,依然充满了新年的喜庆。

但喜庆之中,多少也夹杂了一些阴影晃动在人们的心头。因为,在这个时候沈阳已经出现了一位病毒患者,正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这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赴武汉旅游三天,归沈后出现咳嗽乏力发热的症状,武汉封城那天就已来到医大一院就诊。

除夕微信的信息里,除了相互祝福之外就是有关疫情的内容。这让一个人的心情就像天上的月亮,虽是明亮但总是掠过一块块的黑云似的。尤其对疫情的传播,没有谁不惧怕的,表面的淡定是丝毫掩饰不了心中的忐忑。

在这种心情下过完了除夕。第二天起来上班时,老伴叫我把口罩戴上,我迟疑了一下,顺口就说:“没事,一个基督徒是有神保守的。”老伴见我没戴口罩,也没再说什么。我开门就走了。

整个单位都在放假,就我一个人。从大玻璃窗能够浏览到整个一条小街,人虽稀稀拉拉的有戴口罩也有不戴口罩的,但很难猜想这些戴口罩与不戴口罩的人的内心想法。从人们的脸部表情来看,我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完全丧失了以往春节期间的那种欢笑。即便有的笑得很灿烂,给我的感觉也像似硬生生挤出来的。显然,在疫情信息的轰炸中,能够保持淡定的人毕竟是少的。

新冠病毒的蔓延与传播性是出乎人们预料的。不到几天,我市就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病毒患者。紧随疫情事态的扩大,再加上疫情信息轰炸的力度也越来越猛烈,已经到了人们不敢再忽视的程度。也就在这个时候,即2月3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了禁止聚会的指令。

指令一出,不但各类场所聚会停止,满街即刻出现一道可以载入历史的景观,凡是大街小巷的行走之人,没有不戴口罩的。但最令基督徒扼腕的是崇拜聚会的停止。

奥古斯丁有句话:“信仰是去相信我们从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这时候的基督徒,到底有谁看见了我们相信的我不知道,但我看见的却是一片迷蒙和不解,那个从未看见的却已是转眼成空。

那些日子,手机里的信息都是一个调子一个音符,都是有关疫情的信息,而且是狂轰滥炸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抗疫战争,便从这里首先打响了。在这里,一批批的抗疫英雄接连出现,可我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很想看见这些英雄中,有没有我们基督徒的身影,有没有教会参与的战斗。

很遗憾也很失望,更有些伤感。还好,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群里的一个姊妹,正在忙着给武汉一个教会张罗口罩,问群里谁能买到。死水终于泛起了微澜,叫我有了几丝惊喜。接着,又发现有人给武汉捐款捐物等。但基督徒和教会的那点动静与整个社会相比,不过是河里的一瓢水,太微不足道了。

更有趣的是,不知道谁传给我一张在武汉街头传福音的视频,只见一个弟兄憋足了劲,大声向路人猛喊猛吼,说什么“天国近了,你们当悔改,叫人们都转向神”等等。无论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这样的福传方法适合不适合,但这位弟兄的信仰激情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疫情之中,教会与信徒的“喑哑”,叫我这个对信仰本来不是很笃定的信徒,对教会和信仰不禁产生了一种怀疑。论激情,我们是呼口号上的精英;论口才,我们是雄辩上的猛狮;论学识,我们都可堪称是“圣经通”;但如果论爱心、论行为似乎与我们一点边都不沾。或许疫情面前,我们还在“分别为圣”呢,还在坐山观虎离得越远越好,但就是不知道离基督是远了还是近了。

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尤其在关键的一刻,我们就是冲不上去。美国著名作家和牧师亨利·范·戴克说:“有些人在知识道德宗教信仰方面受过教养,但没有成为社会上行善的积极力量,这些人就对不起为培育和供养他们而花费的代价。如果他们也算是基督徒,他们就犯了因伪装而受尊敬的罪。他们本应成为世上的盐,而盐的首要责任应当有盐味。”本来应该做光做盐的基督徒,包括教会,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平时那浓烈的盐味却在悠忽之际居然随风而飘了。

宅在家里,有了手机就有了世界。聚会视频,聚会崇拜,手指一点,便连接了所有的肢体和牧师。网络聚会不是驱走了疫情,而是叫疫情都甘拜下风,束手无策。更想不到的是,就连牧师和教会领袖都甘拜下风,束手无策。因为聚会时,信徒参与人数不知道,信徒在干什么不知道,谁听没听道不知道。网络聚会的效果究竟能得多少分,没有人能给出来,分散和丢失了多少“羊”,也没人知道。对我而言,我只知道,我们教会的群里疫情前群员120多人,现在只剩下104人,还不算后加进来的。

凝视过山水就以为尽览其风光,把握了其中的玄妙,如此来看,我对教会的了解,未免太过幼稚和浅薄了。在这一刻,我才发现信仰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单纯和简单。原来,我却是一个正在沉睡的信徒,是这场疫情之殇惊醒了我。

但我更希望能够惊醒教会,惊醒教会牧者和领袖,惊醒我们每一个信徒。一场疫情深刻激发了信众复杂的情绪体验和各种心理应激反应,改变了信徒之间的互动方式、交流模式。这种外在的改变,必然引发愈加诡秘复杂的心灵激荡。而这时候一个人的信仰很容易走向迷失。

正是这样,给我们的教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牧养。如果以成败论英雄的话,在这次疫情中证明我们往日的牧养是失效的。当然,我并不否定确有一些教会牧养出一批拥有爱心的“群羊”,在疫情中荣耀了主基督。教会复兴,虽然不是某个牧者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个名牧就能做到的,是需要每个基督徒的努力和奋进的,但牧者的牧养成效却是教会复兴与否的关键。牧养模式的单一化,听课似的灌输化,都不能将基督的真理真正融化在信徒的心灵中。只有采取多元的牧养模式,或者以小组与家庭为单位的牧养,或者培养一批有一定水平的信徒,来领导小组或家庭的聚会等等。也就是说,打破固定的聚会模式,走开放式的牧养模式。调动每个信徒的力量共同提升对基督真理的认识。

再有,疫情给以我们最大的警示莫过于网络人才的缺乏了。这完全是教会与牧者轻视知识和人才所造成的。很多教会,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连最简单的视频聚会模式都不知道怎么操作。致使信徒的大量失散而跑到其他教会或者不再信仰基督了。也就是说,由于教会对人才的漠视,在疫情这个关键节点将许多肢体绊倒了。

总之,教会存在的问题很多,这次疫情如同督查一般,让我们的漏洞完全暴露了出来,也清晰地看到了教会与信徒的信仰素质的本来面目。这与其说是疫情在督查我们,莫如说是神借着疫情之手在挽救我们。疫情过后,如果依然故步自封,陶醉于自我满足的层面上,教会的破茧成蝶,焕然复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的教会或信徒,主基督是不会悦纳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