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因信称义,就抛弃行为善功了吗?

作者: 大漠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0年10月29日 10:23 |
播放

这个世界的诱惑实在太多,几乎分分钟都让我们陷入人情世故与假面谎言的包裹之中。稍不留神,信仰就会被揉进这样的诱惑里,随风而飘。因此,如果不将信仰植根于自己的生命里,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宗教仪式或者哗众取宠的嘴唇上,那么,这样的信仰势必是无力乃至是病态的。

500年前,改教家马丁路德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信仰理念。那就是众人皆知的“因信称义”。这一神学观念,不仅影响和震撼了整个基督教界,也波及到了整个世界,在西欧被认为是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其主要贡献就是挣脱了教会外在宗教礼仪和繁琐的清规戒律的束缚,让信仰的方式回归到了个体性和内在性。也就是说,将信仰的内在生命性提到了信仰的核心地位,一个没有生命的信仰,都不过是风过无痕的信仰,是难以得到基督的救赎的。

路德的观念是,灵魂得救不在于教会,也不在于善功,而只在于个人内心的信仰。信徒可以由于信仰直接成为“义人”,信仰是得救的条件,信徒可以通过信仰可以直接与基督建立联系,获得上帝的恩赐。教会只能用《圣经》真理来教导信徒,根本就不存在掌握人们死后灵魂上天堂的权力。同时路德认为,信徒得救的条件不是依靠教会繁琐的宗教礼仪,而是凭对上帝的虔诚之心便可“称义”。所以路德说:“我们是因着相信因着信心才称为义人的,而不是行为。”唯有那些心里不敬虔和不信仰的人才叫有罪,才能成为可诅咒的罪的奴仆。

路德的这一“因信称义”理念,肯定了神的赦免是白白给予每一个信徒的,与赎罪劵和金钱一点关系也没有。赦罪是神与信徒之间的事,其他任何人都无权干预。这一主张从根本上动摇了教皇至上的权威,打破和颠覆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让信徒拥有了精神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这一新的信仰理念也成为新教信仰的核心。但在当下的一些教会虽然将这一理念在信仰中铺展开来,尽人皆知,却在信仰实际中把“因信称义”衍化为一个空洞的概念,更把“善功”完全抛弃,这与路德强调的“因信称义”几乎是相去甚远。

路德的意思并没有将“善功”搁置起来,只是认为善功在灵魂得救上的作用是有限的。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从善,获得上帝的救赎,外在的一切苦修与善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因为,外在的东西对于灵魂的圣洁或者污秽,自由与束缚都毫无影响。如果一个人想凭着善行获得拯救,成为一个基督徒,他便会立刻失去信仰,以及因信仰所带来的一切裨益。

但是,路德这个说法不是反对善功的。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信仰是得救的条件,善功是信仰的结果。有了这个得救的条件,必然会产生信仰的结果,善功的外在表现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把这个关系反过来说,没有善功的结果,那么信仰自然也会是空洞的。内在的信仰决定着外在的善功,一个有信仰的灵魂是拒绝欲望的奴役,这样必然会通过善功克制欲望的蔓延。

路德认为,善功虽然不能改变和消除一个人的欲望,但只要做到抑制的作用就可以了。应该说,路德的思想是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人的欲望,让基督徒把目光从对肉体冲动的压抑转向心灵本性对上帝的诉求。因为,最终让人得救的不是那些清规戒律,不是那些宗教仪式而是内心的信仰。

改教时期提出的这一神学观念,教会牧者是经常提到的,也经常讲解其中“称义”与“善功”的关系,理解起来也并不难。但是惯常的思维却让我们始终认为“只要信就能称义,行为好坏都无所谓”,进而造成有其言而无其行,而言行举止与世俗没有什么区别,看不见信与不信之间的差异。

对一些教会来说也是这样,只是囿于会堂上的敬拜和赞美,侧重于宗教礼仪,忽略“善功”的重要性,难于走出教会去做一些公益或者慈善的善功。这般如此,便将信仰封闭在教堂之中,信徒的思想也逐渐僵化而凝固,自觉与不自觉地成为“教堂里的信徒”,这与耶稣基督步向社会,驱病赶鬼,荣神益人的精神与行为,显然是相悖的。其实,路德否定的不是善功本身,而是对善功的那种迷信,是对那些想凭着善功得救的幻想之人。

路德所谓的“善功”,其实就是在因信称义中,以行为之善彰显内在之义。称义只有以善的行为表现出来才能真正得到主的救赎。正如如雅各所言:
“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信心能救他吗?”
“人称义是因着行为,不是单因着信。”
“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由此可见,因信称义依然是离不开善功的,没有善功就没有称义的凭据。但这个凭据是从内在信仰的生命中自然释放出来的,没有矫情造作,没有装腔作势,更不需要教会的各种约束和规范去强迫,而是如同太阳那样,是从信仰之神那里发出的一道光。自然,也不是像那些没有信仰的人行善,虽然他们也出自内心,但与从信仰发出的善功是不一样的。

从信仰发出的善功,是信仰生命中迸溅出的基督之光,是从神而来的。没有信仰的人发出的善功,虽然也是出于神,但那不过是神在创造人类时,镌刻在人的心灵中的善,但也是被原罪污染了的善。所以,很多做善事的人都存在个人的私欲目的或者是瞬间发出的一种善的冲动,是很难持久的。

因此,我们在因信称义之时,必须结出称义之果。我们在家庭在社会在职场在每一个角落,都应该做出与称义相应的善功,用我们的好行为彰显出神的光辉,荣神益人。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