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专访 | 一导演十年淬剑 藉自传体纪录片深度剖析春节逼婚现象与乡土中国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3月11日 14:29 |
播放

据中国慈善家杂志消息,对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逼婚的父母”大概可算得上是“新三座大山”之一。

这些为了让自己子女早日结婚的父母,可谓是绞尽脑汁。甚至百度百科上都出现一个新的词——‘’中国式逼婚”,被定义为“父母用威胁和暴力手段强迫自己的儿女成婚”。

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的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逾七成人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单身汪”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

这个人群中,不乏单身基督徒,纪录片导演耿海洋弟兄就是其中一员,他无意间开始,之后持续10年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一年年衰老的父母每年春节的必有节目——催婚。“10年坚持拍摄,前3年拍摄图片,后7年拍摄视频,历经60天,剪辑成片95分钟,这就是我与纪录片《蜂拥而至》的故事,也是我与父母家人的故事,是被家人与亲戚逼婚的真实故事,本片运用倾听式的记录形式进行,作者既是倾听者,又是记录者。”2021年春节结束不久,他在网上公开分享了他的一部以逼婚为主题的自传体纪录片《蜂拥而至》。

日前,基督时报邀请耿海洋弟兄分享了他在制作这部作品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对于时下中国特有的春节逼婚现象的一种观察和剖析。

逼婚为何成为这个时代的热点、难点和痛点?

谈到遭遇逼婚的大龄未婚青年,耿弟兄认为,不管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都普遍会遭遇这种压力,是很广泛的一种现象。

“我觉得这些人群分为来自城市和农村这两种。因为在城市的有些家长相对还是比较开明一些,城市的大龄未婚青年受到家里逼婚的压力大部分可能会小一点。但是农村的大龄未婚青年面对逼婚的压力会更大一些,”耿弟兄说,”父母对婚姻的看法和见识比较传统,通常父母会跟他身边或者老家的这些同龄人去比较,比如说之前的同学、玩伴都结婚了,你怎么还单着。另外一方面,就是他们确实也觉得结婚生子是每个人都应该要经历的、要完成这样的一个任务,他们觉得到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样的事儿。”

与此同时,他也发现在教会中,大龄单身青年越来越多,包括三四十的,有的甚至五十岁的还没有结过婚,而这样的群体并不在少数。

对此,他分析说,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第一,大家的标准上升了,在世俗的标准上又增加了属灵生命上的一个标准,而且教会的男女比例失衡。很多姊妹不仅学历高,经济又独立;而弟兄本身人数就少,再加上一些弟兄学历普遍相对偏低,比如说上过初中、高中的、送外卖的、跑滴滴的、在食堂做大师傅的、做理发的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导致了无法门当户对,没有办法进行心灵的沟通。”

第二,现在大家都沉浸广撒网的时期,包括线上、线下,特别线上很多的网站、微信群等等,但是没有真正的去更深入的了解一个人,大多数人都是走马观花的状态,甚至有的人就享受这种感觉。真正认真的去考虑走进婚姻还是两个人比较需要多接触,需要合得来。但是现在的人缺少接触的机会,很多人都比较宅,还有很多人有社交恐惧症,缺少交汇在一起并彼此发现各自优点的机会。”

遭遇逼婚最难的是与父母很难沟通只能倾听

耿弟兄在过去十年,遭遇了来自父母持之以恒的逼婚压力,这让他多次陷入到痛苦之中。面对逼婚,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有痛苦的。海洋弟兄坦然地分享了自己面对逼婚时的感受:“有一年春节回家,我刚进门,父母就开始聊这事儿了。没聊几句我就觉得很不舒服,那种咄咄逼人的感觉真的很想让我转脸就走,就不想在这个家呆着。”

“即便和父母沟通说自己一定会把婚姻的事情放在心上,他们也不会觉得这样就可以了。他们会提到所有他们认识的我的同学、玩伴都结婚了,就我还单着。可是,我觉得这些人并没有参考价值,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人生方向是不一样的。婚姻是从众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案例。”耿弟兄分享说和父母沟通时的艰难,“我尝试和他们沟通,劝他们说‘你不要关注其他的那些人,关注我就好了。因为你都不了解我在现在在做什么,也不能了解我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在城市里,我的工作、生活遇到了什么。’但是他们依然也听不懂,也不理解。”

他无奈地说:“面对父母,我大多数的时间都倾听,没有去做过多反驳等,即便这样就已经全身发麻了。我想从心里面放下逼婚这件事情,为此画一个句号,因此结束了拍摄,剪辑了《蜂拥而至》这部片子。”

春节逼婚现象背后深刻的原因:城市化进程太快了

耿弟兄在《蜂拥而至》这部纪录片中,除了逼婚,他把镜头对焦在了自己出生和成长的故乡,也记录了很多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试图以自己的视角展示这个时代真实的“乡土中国”。

“我从老家出来已经有二十年了。很多农村的观念已经没有办法去接受,或者说至少没办法去融入了,只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他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极大多数人都有‘回不去的故乡’和‘留不下的城市’的这两种交错的心情。因为绝大多数人从农村进入城市,生活过得相对有点苟且。可能经过几十年的打拼,都不一定出人头地。”

他分享说,春节逼婚现象背后,是他现在更加关注的“乡土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与乡村社会的变迁”这些话题,尤其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真实凸现的社会问题。

“城市化的进程太快了,给乡村带来的弊大于利。”耿弟兄列举了两点:一是让农村人的心态变得过于浮躁,想要迅速地去进行财富积累,这样人变得越来越功利。以前邻居之间都是帮忙做事的,现在帮忙做一些什么事情,都是以钱来衡量的。二是造成了很多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离婚率也是居高下。

“城市化进程也造成严重的农村彩礼的问题。我看了一个新闻,有的地方结婚,在城里必须买房子,必须买车,还要加上另外的彩礼,至少有百八十万。这些钱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他继续补充说到,“城市的工厂搬到农村也造成污染。堵车的现象在农村也变得非常严重的。户籍制度、攀比心、家族之间的一些矛盾等好多问题,没办法一一罗列。”

从乡土中国和城市化进程再度谈到逼婚中和父母一代人的对话,耿弟兄说到:“很多人对故乡是有一定感情的,但是仅仅停留在童年。而对父母的感情也需要跨越自己的界限,才能更好的和他们对话。

对大龄单身基督徒如何面对婚姻的思考

在遭遇逼婚的数年过程中,耿弟兄一边痛苦着一边思考着对于婚姻的认识。他建议说,大龄单身未婚的基督徒在面对婚姻的问题,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同时找到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要么就是两个性格、兴趣爱好等等都相当,而这是一类,确实是能聊得来。另一类是互补型的,就是互相弥补缺陷,能够成就彼此。切忌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总有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这样很难进入婚姻,很难定睛在某个人的身上去深入了解。

他接着分享了对于婚姻的一个看法:“对于婚姻,我的理解是两个人在婚姻中能够共同成长,一起往前走。从一个角度上看,一个人在很多方面的确不如二个人一起可以更好地在神里面去成长,因为一个人是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两个人结婚的目的是完成神让你的人格逐渐完全这样的一个计划,就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或者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这样他/她才能够更完全,像爱我们的天父一样完全。婚姻中的两个人会彼此磨合、互相提醒、彼此帮扶着往前走,这样婚姻才是神喜悦的婚姻。”

对教会如何帮助大龄未婚基督徒的建议

耿弟兄提到,多年来看到教会中的不少牧者只是给出了:“你要忍耐等候神”这样的忠告,顺从听话的姐妹竟然等到了四十多岁还没有进入婚姻,有些教会的弟兄姐妹们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基督徒结婚甚至离开了教会。

他承认弟兄有些教会的牧者很关心弟兄姐妹的婚姻,但是效果不大。“有些教会的牧者对弟兄姐妹的婚姻很关心,有的会组织跨教会的联谊活动。可是,大家并没有觉得有太多的收获。” 

他认为教会需要在帮助单身基督徒上需要更主动和积极,“我觉得教会的牧者不能太过保守的处理婚姻问题,应该要特别关心这些人群,真正看到这些人的需要,让他们能够进入婚姻。”他建议说:“教会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制造一些机会,在牧者监督的情况下,让大家彼此了解和认识。在这样的事情上,教会牧者需要更加上心,因为牧者可以帮助大家、引导大家有一个正确的婚姻观。”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