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微信

再谈:抛开人性常识只"依靠信心过生活" 对不对?

作者: 申羔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4月10日 14:27 |
播放

“过信心的生活”这其实是一个老话题了,传统教会里一直有人提倡“过信心的生活”。但《圣经》当中并没有提倡一定要过信心的生活。

就几日前,一位在教会做牧养的弟兄询问我的信仰状况,我坦白的直言我所在的地方没有教会,很久没有聚会了。这位弟兄就问我为什么不参加聚会,基督徒是不能停止聚会的,对生命十分不好。

我只能回答他是生活所迫,当地没有教会。这位弟兄又接着说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去哪个地方呢,为什么不找一个有教会的地方,而要偏偏去那里?信仰应该放在首位,基督徒不聚会影响生命成长和神的亲近。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说信仰当然重要,但人总是要先谋取生存的。谁都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但是生存所迫,一些选择是由不得自己的。

这个弟兄听后又言之凿凿的说“你应该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需用的一切神都会加给我们的,这是《圣经》上耶稣的话。生活上所受的局限反而是神惩戒的结果,如果我们甘心为神做事,神不会让我们缺乏。

最后又说,我根本不懂“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是什么意思,等等。其实教会之中像这位弟兄这样抱有这种看法的很多。

听完这些我也只能无语。作为一个读过几年神学的人来说,这种“依靠信心而活”的论点早就听了很多次了。坦白来讲我起初也是抱有这种理解,认为基督徒应该像这位弟兄说的那样。因为我真的是受到过不少次这样的鼓励和教导。说不要忧虑,好好读神学,上帝不会让我们的生活缺乏,会供应我们的一切。

我那时是真的信,“依靠信心而活”被我当成了一个从上帝而出的信仰理念。可是后来在现实却是被严重打脸,经济的窘迫常常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而且,几年的时间在读神学的学校中学习,让我进入社会之后没有任何一技之长,连生存都觉得是陷入了险境。那时,因为没有钱而产生的不安全感真的是初次深深体会到,信仰也在现实中遭受到严重的撞击,惨不忍睹如同车祸现场。

我也曾遇到有几个神学毕业之后就在教会事奉的同学,陆续离开了自己所事奉的教会,因为教会给的薪资过低,连养家糊口、供养儿女都不能满足。

但在传统教会里整天宣扬过信心生活的人,反而轻视甚至是歧视经济缺乏的弟兄姊妹,让我深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鼓励他人奉献,不去追求金钱物质,可又对经济缺贫穷些的弟兄十三分的轻视。让我深深认识到一些教会里人性上的虚伪。

说句实在话说,若不是自己当初经历过的神迹,还有初信时上帝的一些特殊引导,就在教会里感受到的那种虚伪的氛围来说,我可能早就成为一个放弃信仰的弃教者。其实,因此而弃教的神学生并不是没有。有一位姊妹写过一篇文字,讲述的就是神学毕业几年以后和同学聚会的场景,虽然关系依旧还好,可有几位同学已经不再谈信仰了。因为传统教会一直宣扬过信心的生活,让他们有被骗和受伤的感觉。这种感觉我想很多人都有体会,只是一些传统教会之中不允许说这些不属灵的实话。

我以前写过几篇批判传统教会里“过信心的生活”这种观念的文章,写过的东西其实是不喜欢重复写的,可是传统教会里这种传讲却依然存在。

曾经在我的母会中有一位中年大叔向长老提出过这个问题,大叔是一个资深基督徒,与一般信徒不同的是他比较理智。在某一次谈话中他温和地对教会长老直言,这些年轻人毕业之后怎么办?教会肯定养不起,年纪轻轻的走上社会也只是一脑子神学,啥都不会,生存都是个问题。那么他们花费几年的时间去读完神学以后,生存怎么办?因为我们教会只是一个很小的乡村教会,根本不可能需要那么多的传道人。

当时教会的长老有些难堪,“过信心的生活”、“上帝会负责的”这些话长老一时有些说不出口,就脸色微红地转过了身去。接着这位中年老大叔又直接转向了我,问我你以后准备怎么办?在教会服事吗?有没有教会?以后靠什么生存?你以后怎么办呢?话语依旧理智温和。

因为当时把“过信心的生活”当做是一种信心,所以我依然坚持着“过信心的生活”这类想法,支支吾吾的我当时也没有回答上来,但也没有妥协,认为信仰也许就该是这样的。对于当时还没有吃过生活的苦的我来说,真的是不会考虑以后怎么办,也不担心生计,因为家里一直有金钱供应,自己并无所缺,并不真正的了解“锅是铁打的”(我们那边一句俗语,形容生活艰难)。

后来,面对经济的窘迫,生活的举步维艰,从神学学校里出来踏入社会,就像是一脚猛然踏入了真空,我才开始反思信仰。当初教会呼召年轻人进神学班,说的便是虽然神学不能赚钱,但上帝会付我们一切责任,供应我们的一切所需。这种出于“信心”的话,听起来真的是言之凿凿,如同真理。

可惜,对于教会的这种许诺上帝不一定会负责。因为这种许诺并不是出自于上帝,而是出于教会对信仰的误解,对《圣经》的误读。

这种空口承诺从来不是来自于上帝。

我们常常对信仰错解,把自我对信仰的认知理解真理,而这种“真理”的代价和恶果,最终还是由信徒个人和教会来承担。

“过信心的生活”这句话哪里有错误?我们看一些耶稣所受的试探就知道了。

耶稣禁食四十天,魔鬼试探他说你可以把石头变为馒头,耶稣拒绝了。在教会中魔鬼说依靠上帝,过信心的生活,不必再担心吃喝,因为上帝会供应的。教会却立时接受了。

一生不必考虑生存,只要传道就衣食无忧,这是多好的事情。这其实是和耶稣受到的第一个试探“把石头变为馒头”是同一个事情。不同的是耶稣拒绝了,但是传统教会却让我们去追求这个。

耶稣是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太6:33)

但是耶稣说的“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并不是要我们什么都不做只去传道,传福音;而是要我们不要像外邦人一样在世界上只求吃喝,是要我们在吃喝的基础上去求神的国和神的义。

我们不是什么都不做,只做传道就会有乌鸦叼饼给我们吃;更不是说基督徒只传道不要考虑生存。这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饿了要找吃的,穷了要去挣钱,这都是人的基础本能。我们不能抛弃最基本的常识,去追求穷属灵。

当然,教会可以教导我们,应当效仿使徒保罗一边编织帐篷谋生,一边传道,而不是让传道人不愁吃喝的去传道,只带着信心仰望神。这两样哪一种信心更好?当然是一边应付生存一边传道信心更好,这种信心也会使传道人更加真实。

我们若每天不愁吃喝,只传道就可以了,那还有什么可夸的。或者说我们是为了吃穿而传道,因为只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上帝就会供应我们。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理论,也是在落入被魔鬼的试探当中。

我为什么会写这篇文字,是因为最近想报读一所神学院,可院校里的老师又用“过信心的生活”鼓励我去就读。当然作为基督徒需要有信心,但不是说光有“信心”别的全都抛弃不要。

对于想进入神学院校就读的弟兄姊妹,我想给予出于我个人的以下忠告:

第一,你如果真的有服事上帝的心志,最好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不是想着我只要带着信心事奉,就一定会得着供应。

很多时候现实就是如此,如果我们真的在社会上混的很差,其实讲话是没人听的,在教会中也是如此,这是现实。人们更喜欢那些光鲜亮丽的人讲道。

第二,不经历现实的生活也是理解不了信仰的。如今传统教会当中对信仰的理解不是基于现实,往往是脱离现实。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信仰的理解是在神学理论上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基于现实来理解的。

我们在神学院里只能学习到理论,理解信仰是要根据现实生活,真实的去生活才能理解真实的信仰。神学只是一种见识和认知的延伸,并不是读一些学术理论就能理解信仰的。

有些教会的问题就是把学术理论当做真理。神学只是理解信仰的方法和过程,并不是读完神学就真的理解了信仰,也不是说读完神学就能服事。

一些教会里有太多不着边际的信仰理论,就是出于无知的学院派,就像是旧约的文士和法利赛人。

第三,如果你还年轻,二十岁左右,并且只是一般的家庭背景,经济并不充裕,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读神学,首先需要好好祈祷,不要盲目就读。

第四,如果你家庭条件优越,神学倒是一个可以很系统的理解信仰的方法。但也不要被神学理论限制了头脑,那样还不如不读。很多没有读过神学却有着真实人生的基督徒,比一些“神学头脑”更加理解信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