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基督徒当正确看待君士坦丁的《米兰赦令》

作者: 若望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4月14日 09:20 |
播放

君士坦丁大帝是人类历史上一位改变历史的君主,他于公元313年发布的《米兰敕令》,让饱受打压基督教会在罗马帝国取得了合法化的地位。他的事业到了狄奥多西一世达到了顶峰,基督教成了罗马的国教。

对于君士坦丁的作为,中国教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他让基督信仰合法化,促进了福音在西方的发展,成为其文明的基石。另一种则指出,君士坦丁之后教会掌握了太多权力,从而导致世俗化的出现,偏离了使徒时代的敬虔,在真理教导上的错谬日益增多。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乃在于不少人把使徒时代到《米兰敕令》这段教会历史看得较为完美,而把君士坦丁之后的教会描述得非常不堪。那么这种观点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呢?

基督教会取得合法化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会,不但可以公开宣讲福音,更得到强有力的物资、政策的支持。而这不但让基督徒人数直线上升,更促进了拓荒宣教的发展。在今后的几百年里,现在的法国、英国、德国、东欧国家、北欧国家乃至俄罗斯等等欧洲地区都相继归入主的名下,这是使徒时代以来最为大规模的宣教运动,也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信徒增长最快的时期。而在异教地区的亚洲,教会同样取得瞩目的发展,至少在伊斯兰崛起前,基督教会是中亚-西亚最为重要的信仰之一。因此,不能只看到罗马国教化和教廷主导西方教会以来所存在的腐败问题,更要看到这一时期福音的广泛传播,以及基督信仰对于欧洲基督教文明的塑造。

当然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也导致了某些人出于世俗的目的,而纷纷涌入教会,出现了世俗化的问题。当时有些虔诚的基督徒,为了与世俗的教会“分别为圣”,就发起了修道运动。而这又极大丰富了教会的属灵遗产,对于后代的灵修神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只是我们要看到,教会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君士坦丁之后才有的,初代教会也并非很多人说的那样完美无缺。

从使徒的书信中不难看到,当时的教会也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保罗提到了教会内有结党纷争(林前1:11-12)、虚情假意(腓1:17-18)等等现象。雅各也劝告那些以貌取人、歧视穷人者要警醒(雅2:1-5)。而《启示录》中的七个教会,除了士每拿、非拉铁非没有遭到责备外,其他五个都因种种问题被严厉批判。更何况耶稣的十二门徒中,不也出现了大恶的加略人犹大吗?

这是因为教会一直以来就是麦子与稗子并存的,有形的教会都是真假信徒杂处,出现败坏的事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君士坦丁之后,教会的社会地方提升,加入其中的人增多,从而出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现象,因此教会的美善与罪恶都比以前放大了。而有的人仅看到负面的地方,就得出国教后教会日益败坏的结论。

当然很多信徒对于君士坦丁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极力地批判,另一方面又希望在现实中出现这样的人物,从不少华人信徒疯狂挺川就能看出。其实说到底,有的人反对君士坦丁只是出于宗派主义(反建制派教会)或者所属教会的处境而发的。其目的只是通过对古人事迹的论断,来证明自身神学、组织的合理性而已。

可教会历史是神人关系的总和,其中蕴含了神对历代教会的带领,我们不能以打扮小姑娘的态度去对待教会历史,随意论断神所使用的仆人。只有对教会历史秉持尊重的心,才能以史为鉴,促进当代教会的发展。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