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微信

宗教社会学学者讲座分享:鸡娃大潮前,基督徒父母因为信仰会减少育儿焦虑吗?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9月03日 09:58 |
播放

2021年7月16-18日,中国社会学会主办2021年学术年会在重庆西南大学举行,其中宗教社会学的分论坛于7月17日举行,主题是“新时代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本土议题与话语建设”,论坛以主题发言、评论和自由讨论为主,共有20多位学者参与。

此次宗教社会学的分论坛为期一天,邀请了21位学者,就宗教社会学理论、宗教现状及关系、宗教治理和宗教与生活世界共4个主题进行发言。

在宗教治理主题讲座中,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研究员杜伟泉分享了题为“基督教信仰影响育儿方式吗?——一项关于基督徒家庭育儿理念、实践与收益的定性研究”的讲座。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杜伟泉老师把我国家庭育儿方式的演进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社会时期,更加强调“严父慈母”和“重男轻女”;二是计划经济时期,来到了去家庭化的阶段,开始男女平等;三是市场经济时期,传统的“照看”功能被“教育”功能取代,父母的指责开始多元化。

不同的育儿方式各有利弊,那么中国的基督徒有怎样的育儿理念?他们采取了怎样的育儿方式?他们的育儿收益又是如何?

针对以上问题,杜伟泉老师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式,深度采访了21位以基督教为信仰背景的家长和8位非基督徒家长。

从育儿知识上来讲,非基督徒家长的育儿知识普遍是比较欠缺的,也没有专门的学习,即便学习了育儿知识,其学习来源也是五花八门,不乏很多营销号贩卖“焦虑”误导父母。而基督徒家长的育儿知识主要来自于基督教的信仰或者《圣经》的教导。

从育儿理念上来讲,非基督徒家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终极目标是希望孩子功成名就;而基督徒家长更加注重根基教育,就是所谓的品格的培养、作为神儿女的衡量标准,体现在敬畏、感恩、忏悔等方面。

而基督徒家长在育儿实践上,更多是夫妻协同参与育儿。虽然夫妻双方在育儿方面投入的时间经历有所区别,但是父亲缺位的现象更少见。基督徒家长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孩子带来信仰的引导,对孩子的信仰给予厚望但也不勉强。总体来说,基督徒家长的育儿焦虑更低一些,因为基督徒家长更想要培养的是神的儿女,更加注重品格而非功利性地培养成功人士。

在育儿收益上,非基督徒家长所培养的从小被“鸡娃”的大学生很容易患“空心病”,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退学;“找好工作取得高收入”的设想进行育儿这种逻辑也不一定能够正常运行。

而基督徒家长的育儿方式有利于孩子能够认清自我,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让他们的生活具有意义感,也能够改善他们的亲子关系。

最后,杜伟泉老师总结的到,基督徒的信仰影响了他们的育儿理念,让他们在育儿时间和育儿收益上产生了和非基督徒家长的本质区别。根基教育、日常生活神圣化有利于降低育儿焦虑,注重父亲在育儿方面的责任,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