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反思丨你将基督信仰“神话化”了吗?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10月26日 09:31 |
播放

在我们通常的语境中,神话包含着虚构的成分,是一种超出真实之外的夸张故事。说到神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神话传说,诸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之类。

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这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和认同中心。因此,每个民族都有关于自身起源的神话传说,正是这些神话将民族中的个体联系起来,起到身份、价值和族群认同的作用。

当然,今天在我们看来的神话,在古代人那里可能并不是神话。今天之所以我们有了神话的概念,是因为我们自身对世界和宇宙起源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古人面对大山大河,面对生老病死,他们无法追溯自身乃至一切的起源和发展,他们只能根据自身的经验,在头脑里通过想象加工,最终形成了世界、民族起源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可能是夸张的,但是其中包含着人类自身的不屈,和战胜自然并最终独立的坚韧精神。

神话的功能就是他是一个人为确立的起点。

这个起点是一个群体的起源,或者天地的起源,或者一个连续问题的起点。亚里士多德在四因说中,把动力因的起点说成第一因,正是第一因的推动,那么才有了世界的运动。这后来被托马斯阿奎那使用,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那么这个第一因,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类似起点,同样也是一种神话的功能。我们今天学科的起点,不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神话,而是起源于公理和常识。这些都是我们经验中能感受到的。

为了这个起点能作为起点,而不再继续追问下去,那么对这个起点神圣化,给予这个起点以不可追问的神圣性,就成为必要。那么一个起点加上神圣性,就变成了神话,神话也就因此具备了封闭特点。

按照这个观念来看,圣经中上帝创造世界是不是神话呢?对这个的看法决定了我们对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态度。

如果我们持着古人的观点,把上帝创世看成一种拟人的神话活动,这种创世观之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那种地球有六千年历史的观点了。在这种神话观点之下,面对任何一种不同于该神话创世观点的学说,都会吃一种激烈的反对态度。

封闭观念之下,产生的必然是一个封闭团体,他们秉持的观点不是对外自信开放,而是对外排斥和敌意。他们不能接受任何不同意见,因为他们已经对自己的观念神圣化了。

对待上帝创世的另一种观念,则是非神话的方式。在这里,上帝创造世界和宇宙,只是世界和宇宙的起源的方式,我们既不对它们做拟人式的断定,也不神话其创世的方法和质料。因此,上帝创造了世界和宇宙,但是他创世的方式却是我们无法把握的,因为上帝创世有无限种可能,宇宙大爆炸是其中的一种可能。今天科学界普遍认可大爆炸,也许随着观察和研究工具的发展,大爆炸理论会被推翻,产生一种新的宇宙起源论。

这种创世说,形成了开放的观念,因而形成开放的团体,他们可以自信地回应社会,回应自然科学的发展。因为自然科学也被容纳在这种信仰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神话本身并没有对错,它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是把这种特定历史条去掉,在我们今天的时代,也持一种神话观念看待问题,那可能就会产生许多误差。

实际上,用神话看待问题的方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并不仅仅限于对圣经创世纪的理解。

上面说到,神话产生是为了确立一个不再被追溯的神圣起点。在我们的教会实践中,有许多牧者被塑造成了神话。

有些牧者在讲道风格和个人魅力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他们的讲道更吸引人,更让人能从听道中得到一种动力。慢慢地,这样的传道人,就会被大家当成偶像,因此关于他的神迹不断被制造出来,那么这个时候,这样的传道人也就成了一个神话。

成了神话之后的传道人,就不能被质疑。面对那些质疑,相信该传道人神话的信徒就会反驳,而不是思考这些质疑。因此,被神话的传道人,成了他们信仰不容置疑的起点,传道人的一切都被打上神圣的色彩。这种情况下,传道人会在信徒的崇拜热情下逐渐失去自我,他会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一个神圣的人,而信徒也会在不断失去自我的传道人带领下,走向远离耶稣正道的方向。因为,在这里,传道人身上的光芒,遮蔽了耶稣,耶稣显得黯淡无光,而被信徒忽略了。

神圣如果没有加以分辨的能力,就会变成神话,一旦被神话就会带来以虚构为真实的观念。这是阻挡在我们走向耶稣福音道路上的一个障碍。

今天,我们对待民族创世神话,民族起源神话,往往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把它们作为一种文化作品或者故事来看。
但是如果我们带着神话的心态进入基督教信仰中,这就会远离上帝的真理。
因此,独立、理性和自信地看待圣经,看待牧者才能避免我们进入神话的窠臼。耶稣让我们常常警醒,免得入了魔鬼的圈套。
因此,我们要时时保持警醒的状态,多学习,多读书,多进入大自然。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