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学术讲座|黄裕生教授:马丁·路德不仅是一名宗教改革家 重新发现他和近代启蒙哲学的关系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11月23日 11:34 |
播放

11月11日,马丁·路德与第三次启蒙论坛第二季继续进行,当天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哲学系的黄裕生教授,黄教授分享的主题是“马丁·路德与近代启蒙哲学”。

黄裕生,福建省平和县人,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多年来他致力于以现象学方法把第一哲学问题本身与哲学史研究(特别是德国哲学、基督教哲学研究)结合起来,对诸如自由、真理、现象、时间、历史、同一性、希望、普遍之爱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努力把对自由问题的理解与思考贯穿到对其他基本问题的讨论与理解之中,在相关作品里确立起了一个以自由为基础的理路体系。近年来着力于对现象学与康德哲学、犹太-基督教信仰对西方哲学的贡献、中国古典哲学的普遍主义思想等课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当天的讲座上,他带领参加者重新认识马丁·路德与近代启蒙哲学的重要关系,他说:“马丁·路德不仅是一名宗教改革家。”

重新认识马丁·路德,发现马丁·路德和近代启蒙哲学的重要关系

黄教授说,无论是对于基督教的演化史,还是对于西方整个文化世界,特别是对于现代性社会的基本底色,马丁·路德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但是,在东方世界,马丁·路德一直只是以宗教改革家的身份出现,却忽略了他首先是一个神学家又是一个思想家,忽视了他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以他的神学思想以及相关学说为基础的:没有路德的新神学,就不可能有路德宗的宗教改革运动。这种忽略与忽视防碍了东方学术界对路德思想的应有重视,以致他几乎成了汉语学术界一个“失踪的思想者”而隐身在一系列哲学家的背影中。

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不仅主导了其宗教改革运动,而且也影响了后来的启蒙哲学。他的神学思想通过否定以罗马教廷为代表的神职阶层对属灵阶层的垄断,在确立了每个个人在属灵方面的平等地位的同时,把人从“单位”与“类存在”中解放出来,使每个人在神-人关系中成为能够且必须独自面对神的独一者,因而是不可被替代、被代表的个体。

近代哲学思蒙思想

如果我们对启蒙思想做一个最简要的概括,那么,我们可以用四个命题来表达:
1,独立-自主地有所承人类个体具有本体地位:个体是理解与确立人-人关系,人-共同体关系,人-神关系的基点。
2,人类个体的本位地位是基于其内在的自由意志。正是这种内在的自由使每个人成为能够担、有所决断(包括在被召唤下下决断倾听与接受)的道德-人格主体。
3,因而,每个人类个体在人格及其尊严上是平等的。
4,一切传统、历史、制度并不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它们都能被重估,且需要被重估,才能被成全而具有合法性。

黄教授认为马丁·路德真正确立了人类个体的本位地位:把个体(而不是集体或团体)作为理解、确立人与人之间、人与共同体之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的基点。传统教会严格区分了教会垄断的属灵阶层和世俗的属世阶层,路德的神学思想通过确立个体在属灵方面的平等,把人从“单位”中解放出来,从而把个人推到上帝面前,使他成为不可取代的个体。

属灵的自由意志和属世的自由意志

马丁·路德进一步区分属灵的自由意志和属世的自由意志。马丁·路德承认每个人具有属世的自由意志,也正是据此,人们才能履行“属世的义”,即外在行动符合律法及传统信条,世俗生活也因此而有秩序,人们也才有可能等待被救赎。另一方面,马丁·路德否认人们具有属灵的自由意志,因为这意味着人能依靠自己的属灵意志修得善工而称义,而这在根本上意味着否定基督对人类救赎的权能。因此,人不可能自义 ,只能靠信而称义。而信则在于通过决断认可福音书的要义,践行“爱人如己”的诫命。

如果否定人的属世的自由意志,则无异于否定了人本身,否定了人的本罪,否定了属世生活本身,也否定了救赎之可能与必要。因为没有属世的自由意志,也就不存在罪,不存在希望,不存在决断,因为信就不存在了。

因信称义与律法主义

在“因信称义”学说里,人类个体作为理解世界、理解人自身、理解神—人关系的基点或本位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觉与确认。对人类个体本体地位的这种自觉与确认既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基本精神,也是近代启蒙哲学与启蒙运动的核心要义。

对于信仰生活来说,传统权威越浓厚不仅意味着“律法”的内容越多,而且也意味着“律法”以及基于“律法”的“善工”越重要。马丁·路德在《加拉太书注释》里面说:“你不觉得教皇、红衣主教、主教、修士和撒旦的整个会堂都是麻烦制造者吗?事实上,他们比假使徒们还要糟。这些假使徒们教导说,除了信基督以外,遵行上帝律法带来的善工对得救也是必需的。

但是教皇党人完全忽略了信心,教导他们自己发明出来的传统和善工,而这些都不是上帝所命令的,事实上,它们是与上帝的道相抵触的,然而,他们还要求众人特别关注和遵守这些人的传统。”在其历史展开过程中,基督教在把信徒置入了一个类的集体世界的同时,把信徒带上了“律法主义”的努力方向,不仅使善工成为通向称义的要件,而且使善工成为了可以出售的商品。这使基督教世界蒙上了双重阴影。

功德论者们认为他们有属灵的自由意志,因此,在有生之年,凭他们属灵的自由意志的努力,就可以彻底脱罪而称义。并且修善工的过程就是彻底脱罪的过程,因此,善工实乃通向天堂的支票,甚至可以假借与买卖。

马丁·路德把罗马教会容纳功德论视为对基督教的根本性背离,因而要坚决否定功德论,根本上就在它的两条信念,而其中最根本的则是承认:有属灵的自由意志。而承认属灵的自由意志,则必定导致否定基督及其福音。

如何重归基督教正轨?

如果要回归基督教之正轨,重建与基督的亲密关系,就必须彻底放下罗马教会的传统教导,回到福音,回到基督教的一个要义:因信称义。因信靠着耶稣成为义人。马丁·路德认为这是关涉到基督教生死的问题:“在称义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否则我们将丧失福音的真理。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