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滕更 (Daivd Duncan Main )于1856年6月10日,出生于苏格兰西南部艾尔郡(Ayrshire)的一个叫科克 •麦克(KinkMichacl)的村庄,是家中的第三个儿子。他的父亲罗伯特•梅是一个磨坊主和商人。他的母亲名字是滕更(Duncan)。他的大哥,威廉•滕更•梅,是格拉斯哥(Glasgow )的一位富裕商人,经营玉米及种子生意。这位兄长与梅勝更关系极为密切,并且在日后创办医院的筹款以及其他事宜上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和帮助。17岁时,梅滕更来到苏格兰的工业城市格拉斯哥,他并很快找到了一份在轮船公司办公室的工作。
因受到一位在印度从事医疗传教工作很多年的医生纳尔德•莫里森的影响,他参加了一个学习班,为医疗传教工作做准备。经过努力,他如愿在 1877 年通过了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预科考试。之后,他搬到了爱丁堡,在爱丁堡医学传教团接受专门的训练。1881年,25 岁的梅滕更完成了为期四年的医学培训课程,取得了他的医学学历。早就梦想着去海外宣教的他,接受英国圣公会的安排,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投向了杭州。是年9月,梅滕更与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史密斯(E N.Smith)小姐在爱丁堡举行婚礼。9月28 日,这对新婚的夫妇,在南安普顿告别了他们的家人,起航前往中国。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颠簸后,他们于 12 月到达了上海,不久就经宁波去往杭州, 开始长达45年的在杭州医学传教生活。
杭州最早的麻风病院 由梅滕更创建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传播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的皮肤、神经及内脏等。如果不治疗,可引起对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睛的损害。杭州曾经是麻风病传播和流行较早的城市。特别是在 20世纪 20年代,杭州流行过麻风病,那个时候,萧山、余杭是麻风病高流行区。
据记载,梅滕更莅杭不久就遇到如何医治“数量如此众多、遭遇却如此糟糕之麻风病患”这个严重问题,因为对麻风病而言,门诊治疗“仅仅只能作为临时措施”一天,梅滕更循例问诊病人,碰巧诊到一名近乎失明、臭不可闻的麻风后期患者。在门诊室被迫进行消毒和通风时,梅滕更在医院的小花园里漫步。
初夏花园里鲜花盛开,迷人的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对比之下的强烈反差如闪电击中梅滕更的心,沉思之后,他决定“为无助的男女麻风病患筑家园,使得他们能够在此家园中得到所有的药物治疗、心灵援助和希望”,但“救济麻风是一最大的经济河题,若取容病人,在院长期住诊,其所耗衣、食、住及医药等费,为数实不少,经费梅滕更与麻风病人支出是做事的最大障碍”
在爱丁堡万国麻风救济会 (the Edinburgh Mission to Lepers )和其他苏格兰朋友的资助下,1887年梅滕更在毗邻广济产科医院的一间空教室内,正式开设了男麻风病院,这是杭州最早的麻风院。在梅滕更的努力下,杭州麻风院蒸蒸日上,1914 年广济医院松木场分院成立,设有男、女麻风病院【01】。1926 年初梅滕更退休返回英国,他为麻风人筑就的“家园”规模可观、设施完备,堪称当时传教士为麻风人筑家园的典型。在此基础上,继任者苏达立精益求精,使麻风病防治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930 年苏达立积极争取英国国际麻风救济会的援助,在松木场病区新建了砖木结构的男女病房、礼拜堂、诊疗室等,环境较前大为改观,广济麻风病院跃成为当时国内硬件设备最好的麻风病院之一。1948年,鉴于住院治疗的麻风病人日渐增多,苏达立与医务部主任马雅各计划在浙江创办一所能容纳 400 名患者规模的麻风村。在得到国际麻风救济会经济援助后,苏达立派人在武康上柏购置了140 亩土地筹建麻风村,并于 1949 年 12月落成。这是中国最早的麻风村。1952 年麻风医院由浙江省卫生厅接管,改名为“浙江麻风医院”。
注释:
01.周东华:《公共领域中的慈善、福音与民族主义——以近代杭州麻风病救治为例,《社会学研究》第三期。
02.《杭州基督教史》/陈伟著——北京当代出版设2017重印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