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微信

反思耶稣给彼得洗脚:谦卑去爱 不要束缚他人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3月10日 11:59 |
播放

【约翰福音13:1-8】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一向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晚餐的时候,魔鬼已把出卖耶稣的意思放在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心里。耶稣知道父已把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回到神那里去,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开始洗门徒的脚,并用束腰的手巾擦干。到了西门.彼得跟前,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他说:“我所做的,你现在不知道,但以后会明白。”彼得对他说:“你绝对不可以洗我的脚!”耶稣回答他:“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份了。”

成为基督徒意味着承认耶稣是我们的救主,我们是蒙恩的罪人。但个人得救并不是基督徒信仰的全部,我们还需要更深的走进耶稣基督的心意之中,继承他所托付给我们的大使命,甘愿成为基督的工人。信仰道路上,让人的心灵疲惫的原因很多,但从内在来看,最大的疲惫来自于我们对神的误解。比如,彼得对给自己洗脚的耶稣的误解,犹大对耶稣所走的道路的误解等等。

耶稣的爱与谦卑
我们很容易从人情的角度看谦卑,四旬期的焦点是瞩目耶稣的十字架。上帝从起初给了我们诫命,给了律法,旧约有十诫命。可当我们不知道神给诫命的理由的时候,我们的信仰会与神有误解。保守自己的信仰并不是主耶稣向着我们的心意,如果守住律法只是为了我们自己,这其实是法利赛人的信仰层次。基督徒跟从主的话语,彼此相爱,这是上帝爱的命定。

主耶稣行在了我们前面,主耶稣给彼得洗脚,让彼得感到震惊,耶稣在那里用戏剧化的方式 把自己的谦卑呈现在门徒们的面前。但是比起这个洗脚所呈现的彼此相爱的谦卑的表记,耶稣的道成肉身是更大一种谦卑。对于彼得来说,全身已经洁净了,这更大的洁净的工作是耶稣已经为他完成了,彼得当时并不明白。

耶稣带着权柄的谦卑,这个是基督徒信仰中最难理解并看到的神的作为。

犹大跟主三年半的时间,他看不到耶稣里面这样的爱和荣耀的世界。他希望实现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就属于自己的梦想,他和主耶稣的道路错开了,最后走向了背叛的道路。信仰中,最怕的是错位和误解。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神的工作,很诚实的领受的神的工作。这个只能够藉着十字架能够做到。法利赛人把经文解释的很好,从十诫到600条诫命,例如:有收庄稼的时候,要留下一些给拾荒者,其实是很厚道的。

可是到了耶稣的时代,这些律法变成了人的权势,人抬高了律法的权势,变成了狼狈为奸的一种对人的辖制。比如法利赛人控告耶稣在安息日治好瘫痪病人,其实神是一直都在工作,安息日是人敬拜神的日子,但人没有资格辖制神的工作。当人把律法拔高,把信仰里面的规则变得比人重要的时候, 律法成为人的偶像,人就看不到神的爱和心意了。

守律法是进入福音预备
我们读经,听道,如果我们只是觉得这是个规则,我应该用这个要求别人,那我们就从信仰的本质上偏离了。耶稣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
法利赛人听了这样话会很不高兴,法利赛人的立场是,我一辈子为谨守律法而努力。但是变成了只有律法,看不到人里面的痛苦,没有爱了,这是对神的误解,这是偏离了神的心意。

举例子来讲,看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痛了,立马就哭泣,这好比是人类的无法时代;然后长大一些,给孩子一些律法,基本是否定的,很多是不让做,不让摸的律法,为什么给律法呢 ?其实是为了爱和保护。你不许玩刀、火、电等,这个诫命什么时候解除的呢? 等到看到别人的孩子用刀削好了苹果给妈妈,并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这样是矛盾的吗?其实在爱里面是没有矛盾的。

当我们把神的律法拉低到我们自己的层面,这样自己的信仰会来到错乱。会觉得自己的妈妈不公平,别人的孩子为什么可以玩刀。同样,有的孩子十几岁就开始做饭,看了也觉得很奇怪。但是根本问题不是玩刀和玩火的问题,爱就成全了一切律法,律法总归是为了爱,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进入到神的心意里面。

在律法里面成长到进入到神的爱和心意的世界里,自然就活在律法的层面之上了。这个时候律法对于我来说,不再是辖制了。解释圣经的时候,如果不能够造就灵魂,那就出错了。约翰福音 在讲耶稣的生命和荣耀。民数记中摩西数典百姓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而大卫数典百姓是为了自己的荣耀,惹动了神的愤怒。

基督徒不要把自己变成守律法的工具。我们需要更深的进入到律法背后的实质。耶稣说,我来不是要废掉律法,律法的一点一划也不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律法叫人知罪,叫人敬畏,叫人被建造,从而积极寻找神,四旬节期间,让我们更深的默想耶稣的爱和十字架里面的荣耀的世界,灵性生命来到很大的成长。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