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使命:看似遥不可及,却在生命中必不可少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7月30日 21:33 |
播放

谈到“使命”一词,很多人会感觉陌生。因为这个词语在生活中并不会经常使用,但是这个词语却会贯穿于整个生活中,虽然不会常常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我们却一直受着它的影响。

从企业的角度讲,优秀的企业自然会有它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企业的使命与担当最初会受着创始人的影响,逐渐内化于企业文化中,形成企业自己的特征,而使命感则是激励着个人也企业前行的原动力。从个人的角度讲更是如此,使命感的出现则是因为人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动力和价值,并以此为生命的全部追求,这种使命感会督促人更加的纯粹和自由。

当然,这使命感在罪性的影响之下,确实有邪恶的一面。

古往今来,被金钱所诱惑的人比比皆是,因此有人将贪财作为了自己生命的使命,于是大放贪婪的欲望,就像今天看见的一则新闻说“退休干部,72岁被捕前仍在收贿赂”,这就是纯正的使命被蒙蔽的现象。当然历史中也有人直到最后依然持守正直和本心的人,没有因为环境和周遭而影响,反而专注自己生命的本源,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生命才会结出丰盛的果子。

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讲,上帝创造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生命中自然有祂独特而奇妙的设计,当我们通过自我认知并明白神的旨意,将这种神的旨意内化为我们个人追求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感。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见得我们会认识到自己人生的使命。

就像圣经中所谈到的参孙,从整本圣经的角度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参孙的生命本来承担着非常大的托付以及上帝丰满的计划,他本应该帮助以色列人脱离敌人的手,本应该帮助以色列人恢复敬拜的生活,神给了他能力、智慧和时间,但是站在参孙的角度看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精力、智慧,全都放在了妇女的身上,以至于让自己满足于情欲的需要中,而没有敬重自己的使命,于是悲惨的走完这一生。

如果说的再多一些,扫罗、底马,哪怕是犹大,他们的生命中上帝都赋予了奇妙的旨意,只是当然被欲望和物质蒙蔽的时候,就偏离了神原本美好的计划。

曾有人问:“温良哥,神的计划人不是不能拦阻么?为什么人会偏离呢?”其实这就是神对人爱的一种行为,就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原本的计划是让孩子出国留学,所有的事情父母都准备好了,但是孩子就是不喜欢出国,偏偏要读国内的学校,这样的情况父母也只能尊重孩子。神对我们的爱也是如此,神给我们一个原本的计划,但是却尊重我们的选择,会引导我们前行,但是不会强迫我们前行,这正是他爱的行为。

所以人的使命也是如此,他会引导我们逐渐认识和明白神在我们生命中所赋予的托付和使命。有人获得的是普世性使命和托付,就像经上说“传福音到万国去”“彼此相爱”......有的人则会获得个人性的使命和托付,比如因为爱主的缘故专门做接待圣徒的工作,有人做主日学儿童的工作等等。无论是普世性的托付,还是个人性的托付,神都会让我们认识到。

只是区别在于,有人认识到神的托付之后就去践行,有些人认识之后却选择不闻不问,这就直接导致了人生的价值不同。正如保罗,他能将万事看做有损的原因,乃是在于他看到了托付就再没有忘记从天上来的异象,而底马恰恰相反。

由此可见,明白自己的使命不容易,愿意践行自己的使命更不容易。因为人在践行自己使命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就像福音开拓的过程中必然伴随这流血和牺牲,使命的完成必然伴随着泪水、汗水和鲜血。“没有人能坐着花轿向主交差”这是一位属灵前辈给我的劝勉。

每一次思想到这位属灵前辈我心里就得勉励,全时间的服事上帝,教会给非常微薄的经济帮助,看着他已经洗得发白的衣服,有一次我曾经问他“为什么你从来没有和教会提出要多些钱呢?”他回到说“主给的够用,这件衣服我穿了十五年,还在穿,这难道不是神的恩典么?”

很多人会说“这个时代看不见异象”,其实不然。这个时代神的异象并没有减少,只是因为人被世界、被世俗占据了心思,根本不去理会神赐下的异象,更有甚者把神赐下的异象当做笑谈,将神的旨意当做玩笑看待,这实则是对神极大的不敬。

在任何一个时代中,神都在选择和他心意的人,在任何一个时代中神也会将自己的心意托付给祂所选召的器皿。神的工作在祂没有回来之前仍然在继续,而服事祂的工人也必然需要存在。只是在服事神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明白祂的心意,需要不断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这样才会不在跟随和服侍的过程中迷茫,更不会在生活中失去放心。

使命,看似一个遥不可及的词语,但是却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倘若我们此刻正处于迷茫的状态,愿我们转回到上帝面前,单纯的等候他引导我们走好前面的路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