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微信

游记| 鼓浪屿八卦楼的历史浮沉与反思

作者: 田玖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2月01日 09:42 |
播放

今年7月份出差到厦门,有幸游览了鼓浪屿。

出差之前对鼓浪屿完全没有概念,也没去查资料,心想可能就是一个景色优美的旅游胜地吧。到了厦门,突然想起几年前整理过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的故事,隐约记得她出生在鼓浪屿一个基督徒家庭,冥冥中觉得这可能是一个与基督有关的景点。 

充满福音文化的鼓浪屿 

真正来到鼓浪屿才发现,难怪有人说 “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此行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也是一场文化盛宴。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景,看了很多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听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还收获了隐藏背后的人文精神。鼓浪屿信仰文化底蕴之深厚非我所能想象。 

在鼓浪屿我们看到了年代久远的教堂、医院、别墅等风格各异的建筑。导游为我们介绍了这些建筑的来历以及相关的传教士的故事如传教士郁约翰、大卫·雅裨理,以及受到基督文化影响的许许多多的鼓浪屿历史名人。其中包括“体坛师表”马约翰、“万婴之母”林巧稚、创办以解放婢女为宗旨的“中国婢女救拔团”的许春草……。此外还参观了爱国华侨胡友义先生捐赠的亚洲最大的百年管风琴——“波士顿-灵光堂Casavant Opus 700 管风琴”(制造于1917年),并欣赏了专业人士的演奏。 

想要傲视群雄的八卦楼 

但是,在众多的建筑中,有一座特别的建筑与鼓浪屿的文化产生了张力。这座建筑有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因其红色穹顶上有八道棱线,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并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故称为“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八卦楼如今看上去宏伟壮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之一。

导游介绍,此楼建于1907年,由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宣教士)设计、台湾望族林家三房林鹤寿兴建。富商林鹤寿在厦门从事钱庄生意,一直有个梦想,建一幢在楼顶就能鸟瞰厦门、纵览全鼓的大别墅,希望成为岛上的"基督山伯爵"。

郁约翰的设计萃取了古罗马、古希腊、阿拉伯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整座建筑宏伟壮观,大方流畅,尤其是顶层天台,视野极为开阔,厦鼓风光尽收眼底,模仿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八角形圆顶是点睛之笔,正符合林鹤寿的初衷。

但由于建筑体量巨大,装饰精细,用料极为考究,很多材料甚至需要进口,然后人工搬运。工程耗资巨大……建筑过程一言难尽,此楼断断续续建了十三年。

主人林鹤寿虽然不断变卖家产,甚至以大楼做抵押向日资台湾银行贷款续建,但是这个建筑平面17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23平方米,高26.6米,共3层,另有地下隔潮层和一个10米高红顶的巨大建筑就像一个无底洞,掏空了林鹤寿所有的积蓄,最后还是因资金运转不过来而停工了。并且破产后的林鹤寿远走他乡,离开鼓浪屿再也没有回来。此楼一度沦为烂尾楼,后来日资台湾银行续建了最后的八角穹顶,大楼总算完工。八卦楼几度易主,曾经做过日本人的“旭瀛书院”、抗战时期的“难民收容所”,几经周折,如今作为厦门市“风琴博物馆”被使用。 

总之,原主人耗尽一生积蓄想要建一座傲视全岛的大房子,遗憾的是他却从未住过这豪宅一天。导游也感叹:"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八卦楼作为一座杰出的建筑,在鼓浪屿自然有其历史意义。但是八卦楼背后的故事却与鼓浪屿的文化大相径庭。好像一座警钟矗立在那里。 

是啊,一个人穷其一生想要为自己及后代建一座可以响彻一方的建筑,但耗财耗力之后,却一天都没能住进去。这又是一个多么耐人寻味的故事!可以想象,建筑的主人当年一定也是备受打击,心灰意冷而远走他乡吧。 

多少人如同建筑的主人一样,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财富都投入到某一个我们认为可以“傲视世间一切”的丰功伟绩上,最终却失去了一切!基督徒为什么而忙碌?为什么而奔波?愿你我都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