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话题•如何培养中国教会新一代接棒人?(三)|比起西方聘用牧者制,师徒传承对我们可能更适用

作者: 舒华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2月12日 10:02 |
播放

编者按:教会的发展是离不开三个要素,第一,忠于圣经的讲台、第二,健康的神学,第三,对新一代牧者的培养与传承。在中国牧者群体的团契中,通常被讨论的话题最多的,是如何复兴教会的聚会人数、如何扩张更多的聚会点、亦或是牧者对客观环境的感慨和反思等等。但却鲜有牧者群体对教会如何培养“新一代接棒人”这个话题进行集体深入的讨论。

“新一代的接棒人”是指,在已经成为教会同工的人群里,牧者有意去拣选和着重培养一个或多个有潜力未来去带领整体教会的人。日前,本平台邀请多位60后、70后、80后不同年龄段的牧者就“如何培养中国教会下一代接棒人?”的话题进行对话。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享。

(三)

华北一牧师:比起西方聘用牧者制,师徒传承对我们可能更适用

继上次分享了他谈到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教会发展40年至今,到了再度要考虑新一代传承的时候后,华北一位70后的王一言牧师(化名)继续受邀,就此话题展开了他的看见与感悟。王牧师于1980年代在高校就读本科时信主,属于改革开放后的进入教会的第一批本土化的信徒,后在农村和城市教会牧养多年,同时从事慈善和职场工作。

问:您认为今天的中国教会或者说老一代牧者在培养下一代牧者时要抓住哪些关键点呢?

答:首先我们作为第一批的教会的创始者、顶梁柱,你能不能够把你的经验、把你属神的知识分享给这些新牧者,慢慢的通过门徒培训培养和挑选适当的潜在的牧者。

我年轻的时候,当时我们有一批有十来个人在一起,我们的牧师就训练我们,花出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我们放在一个宾馆。当时 1990 年代住宾馆那是非常奢侈。然后从早到晚,大家集体早上几点起床读圣经,然后祷告,吃饭,学习,问答,训练一般一周到到半个月这种集中式的学习。

现在教会牧者培养下一代牧者是否还有这个勇气和计划做这种师徒式的培养呢?做教会是有情感因素的,教会和其他的职业不太一样,其他的职业你说我在这个公司打工,明天我换到另外一个公司,我跟原来那公司是没有什么情感,而你在这个教会了事奉了多少年,你对这个教会是有情感在里。

老一代牧者培养下一代,首先要付出你的情感,人的灵魂是很敏感的,你爱不爱他,你付出没付出大家都是能体会到的,手把手的教的话,真心是重要的。我们现在只能说叫口传,口对口的传,过去是手把手教,但是现在这种我都看到很少。

为什么很少呢?现在老一批的牧师教会里事多,没时间,另外要么给你几本书,你自己看去吧,或者我就给你们上课,就完了。我认为我们还是要变成师徒一样,变成一个家里人,你把对方当成家里人,他把这个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个雇工。

第二,还是我之前强调的物质的部分,就是我们现在教会面临着如何来安抚好年轻一代牧者的生活。

这方面,有欧洲,美国,中国三种模式需要讨论。我之前也谈工资待遇的问题的时候举了两个例子。我们借鉴西方这方面的模式,那么现在国外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就是欧洲的类型,属于牧师的工资不高,但是教会管吃住,提供免费的吃住,他的工资是很低的,并不高,但是那个医疗保障和福利是保你一辈子,住房什么的教会都提供。另外一种类型是美国的类型,就属于有钱的牧师真有钱,你只要有本事,有人奉献给你,奉献多的话,这个牧师就有直升飞机,也有穷的的牧师,它是没有平均线。

再看中国教会的模式。不少体制内的教会工资待遇比较稳定,但普遍是太低。还有一些大教会的牧师的工资很低,现在我接触的有的牧师就在外面搞点副业,而且也没有那个心思在教会上。教会对于年轻的牧者,你让他花太更多的时间在教会,那你教会对他们经济上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我们要考虑。

第二个,教会对牧者家庭的关心,包括她的妻子,包括孩子上学的问题等各方面,如果牧者为了这些问题经历挣扎,也就容易在事奉和使命上偏离。

我认识不少的年轻人说信仰很好,但是你让我去做牧师我不做。他们不愿意做牧师,因为经济的收入少,社会地位没有,在国外最起码牧师还有个社会地位。

我不希望中国的教会用招聘制选择新一代牧者,这像是在招聘雇工,而不是建立传承和师徒关系。前者可以没有爱,后者师徒关系是有爱的、是更稳固的。师徒关系的培养是生命的传递,是生活和模仿,是听、看和领悟同时进行的。

牧者需要心胸宽广,现在第一代牧者强势的很多,下边人全都压住。然后这个下边人也不敢做主,也不敢就要放权给他们,不让他们有做一些事情的权力,不给他们一个尝试的机会。

但也不是说我们第一代的牧者就要完全放权了,我们还有我们的工作。中国的牧场太大了,中国太缺牧师了,所以不用担心我培养出徒弟饿死的我这个师傅的事情。

但是,有的牧者好像表面是下去了,背后还是操控,这样也不好。放弃你的权力,放弃你这些光环,这个也是考验我们老一代牧者是否真的爱下一代牧者,能不能交给其他牧者去做,我们再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曾经带我的老牧师,他到 65 岁退下来,他退下之后他干什么呢?他又舍不得教会的这些人,他就在那个门口做主日礼拜的迎宾。在门口,信徒来了,他去迎接这个弟兄姊妹,他也不再上圣坛讲道了,但大家还是很尊重他,牧师把位置让给年轻的上来。我就从他身上看到了。这个才是真正伟大的。

我们作为牧师要记住:信徒是归于耶稣基督的,不是归于我们某个人的。如果不是荣耀归于神或者是荣耀属于整个教会的话,只是荣耀个人,那么教会的传承就很成问题。 

问:您特别强调牧者要传承和师徒制,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答:你怎样去挑选?教会应该付出多少?这些都是需要付代价的。因为培养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精力的。当时我的教会的牧师培养我的时候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生活上、灵性上、关心爱护上,面面俱到。当然那时候工作压力也小,天天也没事干,大家有时间去聊天,有时间去学习,有时间去一起去来相处。

相处和花时间是很需要的。因为这个培养人就跟上学一样,你需要被培养的对象和你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要产生师生的关系或者学校的关系。学生为什么每天都要上学呢?当然要是为了学习,但是他也一种关系带来的归属感。

比如说,一个教会要培养两三个年轻牧师,那么这两三个年轻的牧师和教会有没有一个归属感?他们有没有花时间在一起。因为没有时间的投入和陪伴,是不会产生这种传承和师生的亲密关系的。所以教会要付出多少需要考虑的。

而且,教会牧者需要给新一代牧者试错的机会,不能帮助他做所有的事情以避免他犯错,只有在犯错的过程中,他才会成长。

问:对于如何选出合上帝心意的接棒人,您觉得要考虑到哪些必要的因素呢?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合神心意的接棒人呢?有什么拣选的标准吗?

答:没有标准的答案,有的人学历很好,但是灵性不好你也不能用,有的人学历和灵性都很好。我的想法是不能对学历有迷思,看之前老一代的传道人牧者很多其实学历一般,但是灵性和才能支撑了教会的成长。

我知道有的案例就是神预备好的人学历不太好,也不是神学生,但是他就是可以做好那个事奉,因有神的呼召。耶稣也是选了半路出家的12个门徒,没有专门找法利赛人等。

总之,候选人牧师是需不需要学历,他的家庭背景情况,经济收入的情况,灵性生命的标准等等都需要看。但最根本是要有教会的付出,教会要自问:教会准备拿出多大的精力和财力,一个是花时间,一个是花钱。牧师和这个牧者家庭在城市里生活的费用是要考虑的,那你的教会有没有这种预算?

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样板。比如,西方的教会已经成熟,在退休和接棒人这点上还是不错的。那么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完善的体制,这个体制意味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色,牧师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退下来。那么不会一个牧师独大,这也不符合教会健康发展的规律的。一个人的标签和他所服事的这个事工挂在一起这个不健康,比如创始人不在了,这个事工的名气和影响力就不行了,那这种情况它的可持续性渐渐地就开始衰落。

教会初期有一个创始人是很需要的,但是逐渐发展大之后,就跟一个公司一样,你不可能一个人全部都说了算,就像公司一样,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再发展呢?一个人代表了一个教会,一个牧师代表了一个教会,这是很危险的。你看我们都知道的微软的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其实他早已经不做微软了,但是微软还是在,乔布斯也不在了,但是苹果还在。

回到中国,中国这种教会的家长制本身就阻碍培养传承人的。你看咱们中国华人的企业,七八十岁的也有的还在做,还是老一代硬掌权,不想放权。你想做事也可以,但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我的老牧师是退休后在教会里面做接待,一方面他不想离开大家,一方面每周主日大家都能见到他。

而且要愿意分享。我觉得基督教最大的特点就是分享。而基督教你看耶稣基督布道讲东西,恨不得把他自己的所有东西都讲出去,把所有的秘密全部都告诉你。那么我们作为老一代的这个创始人,你能不能够敞开你的心胸,把你的秘密、把你的宝藏全部给出去?我觉得这是第一步要做到。

问:您一方面谈到中国教会家长制的问题认为中国教会要更加团队和体制化,要有接棒的制度,一方面又说道到不希望中国教会学习西方的聘用制,强调师徒和传承的关系,这两者存在着张力,就是体制化和师徒制,您觉得怎么平衡呢?

答:它分不同的阶段。基督新教传入中国,也就二百年,但是一直起起伏伏,我们真正也就 1980年代后开始比较稳定的发展了,现在仍旧是个不成熟的、需要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打基础阶段是需要试图等这个基础已经稳定了后,你再形成一个体制。

聘用制在美国和在西方为什么能够接受呢?是因为西方的教会已经经历过师徒制的,经历过就像耶稣基督带门徒的这种阶段,但中国现在没有经历,我们常常是好不容易刚刚起色,又被压下去了,又要重头来。

我们现在还在打基础阶段,这个基础并不牢。教会的体系要经过几代人来建立,它建立起来以后了你再去实行这个聘用制是可以的。比如美国都是聘用制,那为什么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呢?因为在美国哪怕你走到大街上,他不信仰基督教,他不是基督徒,他对基督教也是会有一定的认识,很多教堂就在旁边,抬眼就能看见。而中国现在基督教还是个小规模,包括我们教会内部,包括我们牧师之间还没搞清楚到底怎么做好教会。

就好像很简单的一个私人企业、民办企业创业的时候,这创业这批人是哪来的?一定是家属亲戚,同学,然后到了一定程度开始什么呢?开始向外招聘职业经理人。中国教会这个阶段还在一个初步阶段,就好像刚刚说的一个创业打基础的民营企业,中国教会还处在一个做大做强这个阶段,还没有稳固的根基。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核心这批人一定是有一个亲密的关系,战友或者是同学或者然后他们在一起经历过多少年,然后在一起共事多少年,这样基础才会稳定。

然后有了基础,开始才会发展体系,教会完善发展到一定规模了。那你肯定是要招聘制了,那个时候大家的水准已经提到一定程度了,是可以的时候了。但是我认为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基本上大部分中国的教会还是比较在管理体系、核心层次内部管理上比较薄弱,经不起各种人来人往带来的风吹雨打。

过去十多年来,我看不到不少中国教会想复制过来的一些教会体制,比如选举制等等,他们大部分并没有成功,他们做的我也了解过。我的结论是我们完全照搬国外肯定是不合适的,这个与我们的文化土壤、本身环境、我们的接受能力、教会的信仰基础根基都有关系,最后往往就会变成形式主义和另外一种的这种官僚体系,就是它失去了人情味,失去了情感的交流。

但师徒制又是有人的权威在里头。两者都不是十全十美,都需要去改进。我只是认为,目前可能师徒制对于中国教会会更好一些。我想强调的是:师徒制也是要现代化的师徒制,而不是古老的那种徒弟尊敬师傅给师傅倒茶洗脚的那种。

问:对您刚才讲的就是完全西方式的不行,中国传统式也不行,您有没有见过国内有做得比较好的下一代传承的案例呢?

答:现在还不多,现状是现在大家都不考虑这个问题,我并不是说西方式的都不行,中国传统式的都不行,我是说大家都要借鉴一下,都要开始去考虑和尝试一下。

我还是想说最开始说过的那句话: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批牧者,现在应该是到了第一批牧者们开始要考虑到接班的问题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第一批牧者,如果二三十岁算是起步,四十年后,第一批牧者已经现在六七十岁了,你难道还不考虑教会的传承问题吗?不要去面对这个问题吗?

那么怎么面对?我们可能都经验不多,但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要走好这一段路。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