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微信

年终盘点•基督时报| 2020-2022年期间 中国教会呈现的十大发展新趋势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1月03日 10:44 |
播放

马太福音记录说在彼得宣告耶稣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之后,耶稣说:“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这世间一直充满着各种风浪、迷茫、绝望和彷徨,但不论这世间经历怎样的时代,或者患难或者疫情或者低谷.....然而上帝一直在宝座上稳如磐石,上帝也一直带领和保守他的教会经历不同的时代、直到今天。

2020至2022年的三年疫情,是令人疲惫不堪的。但即使现实看上去是令人无助和绝望的,上帝却总是在无助中不离不弃,在绝望中打开希望。

回顾和总结过去三年,中国教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变化,特别是在2022年中国各地不少教会已经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新趋势。伴随着2023年疫情防控等各种环境的巨变,可能有些趋势也因此再度受到影响,比如大家已经习惯的线上聚会可能会重新被实地聚会取代,但整体而言,不少发展趋势仍然值得关注。

以下是本平台根据过去三年的观察,文章、点击率、关键字搜索、重要性等综合因素,列出的当下中国教会呈现出的十大发展新趋势(以下排序根据内容主题,与重要性无关):
1. 微/小型教会
2. 小组+门训
3. 无墙/流动教会
4. 线上化
5. 家庭祭坛
6. 读书会
7. 心理咨询
8. 营商宣教
9. 社区
10. 大健康

 

-----------------------------------------------------------

1.微/小型教会

自2000年后至2020年左右,中国许多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尤其是欧美和韩国等超大型教会模式的影响,有意识地把把所服事的教会建造成为大型堂会的想法非常普遍。但至2017年尤其是2020年疫情后,现实导致大型堂会的模式已经举步维艰。

化整为零,重新认识到小教会的宝贵是很重要的一个趋势。尤其是有关注当下全球教会发展新趋势的牧师学习到微型教会或者一间教会模式的宝贵,有牧者表示:“我认为未来中国教会也应当更多需要走微型教会的路线,我认为这是中国教会未来一定要看到的一种宝贵的模式。我们必须认真考虑我们的现实处境,我们的处境跟那些超大型教会可以说完全不一样......中国教会的牧者们一定要认真考虑我们自身的处境,慎重的选择,不能够完全照抄照搬那些超大型教会的做法。”

2.  小组+门训

自2015年前后,“小组”成为中国教会牧养中的热门关键词之一,虽然是做教会下面的小组,还是转型成为小组教会,仍旧是存在分歧和讨论,但人人都知道牧养需要做小组,几乎已经成为许多教会的共识之一,尤其是在城市教会。

除了小组,门训也是有关牧养中的热门关键词和共识之一。过去数十年虽然中国基督徒人数增长众多,但真正成为耶稣基督门徒的人却不多,这是过去10年愈来愈牧者意识到的中国教会深刻的问题之一。故此,透过各自门训课程、家庭/职场/生活课程等,不少教会希望将信徒转化为门徒,成为中国教会的后备中坚力量。

3. 无墙/流动教会

“无墙教会”是这几年全球兴起的一种新概念、新模式,2020年疫情后加剧了这一趋势,中国教会也不例外。“家庭化、小组化会成为后疫情时代‘无墙教会’的一种发展表现方式。”一位南方教会的牧者在参加某教会的礼拜前曾这样说到,这所教会恰恰使用的方式也是“无墙教会”的一种表现,他们为适应当下疫情实地聚会难因素,将原有的固定场所礼拜形式,改为灵活租用不同的场所使用流动式实地聚会的方式。

事实上,“无墙教会”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近二十年在华人教会逐渐兴起的一种新观念,其“无墙”主要是指教会应打破教会的“高墙”,以及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宗派与宗派、教会与社会和世界之间的壁垒、隔阂与鸿沟。对此,不少牧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的还付诸于实践,就有了基于社区服务、社会关怀、宣教型教会等不同的教会与事工。有华人教会牧者认为:“在末后的世代,无墙教会的系统将取代传统的会堂崇拜,成为会友得着属灵供应的来源”。要建立无墙教会,即在各个家庭、社区、商场、校园、社群建立微型的教会,聚会地点不限制在固定的地点,主日聚会时间可以不限定在周日,每个聚会点不超过百人。

4. 线上化

大约2015年,杭州一位牧者就已经开始透过QQ、微信等各种方式牧养信徒,在当时他发现不少人对于他的做法还持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许多牧者认为“互联网是魔鬼”,尽量少碰。

但疫情之后,实地聚会的艰难直接催生了线上聚会热。当时,有信徒可以一天收到超过3场的网络聚会链接。

疫情发生后,线上牧养的重要性愈来愈被牧者和教会感受到,但张力仍然明显。比如到底要不要云圣餐的争论已经持续了1年多,虽然的确有一些三自教堂公开实行了云圣餐,但是到底这是不是有效的圣礼仍旧是个非常具有争议性和分歧性的话题。而线上牧养带来的从一个实体上把握教会的教会观念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有教牧同工已经提醒说,当教会在聚会形式上越来越分散时,那么教会在本质上也会遇到消散的危机,因此从共同体的角度上来更新教会观是很有必要的。

5. 家庭祭坛

“神家后代的延续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基督徒家庭信仰教育的衰败,导致信二代流失问题凸显,”.......当下许多教会里面一些不健康的现象的背后都与家庭中的信仰传承有关系。正是因此,不少中青年的牧者意识到,恢复家庭的重要性、让基督成为一家之主是重新要建立起来的传统,因此各地教会和基督徒有不少再度复兴家庭祭坛的信仰传统,让福音从家开始。

有牧者从以色列人的历史去看家庭祭坛的重要性,当以色列人被灭国之后,有将近 2000 年的时间,他们在全世界各地颠沛流离。可是在两千年之后,他们还是可以重新地建立他们的国家,基本还是在说一样的言语。那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家庭教育体系,因为他们通过家庭祭坛的方式来保留着自己族群的文化和信仰传统。

6. 读书会

过去几年来,读书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灵命更新、信仰成长和教育的新的模式补充。一方面,受到基要主义、反智主义传统影响的传统教会大多对于读书抱之以负面的态度,“唯读圣经”的态度比较明显。但伴随着年轻信徒的成长需要,尤其是年轻信徒倾向于对话和思考的氛围,故读书会开始在一些教会和基督徒群体中兴起,除了阅读属灵书籍之外,一些文化、通识类的书籍、阅读和讨论等也受到欢迎。

有一位过去五年致力于推动城市基督徒群体参与读书会的牧者认为“读书的时候,很多人通过书籍的表述帮助他们从困惑中被带出来。因为书籍的表达不只是一个教义,还有教育性的、人文类、灵修类和综合类。这些书籍的表述更有个体性的感受,给每个人更多的启发。读书是这些基督徒群体觉得有必要在聚会和生活之外的有益补充,这种补充反过来也使他们的教会生活受益。我相信很多教会可能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关于他们整体的提升,也有益于他们对整个信仰体系的理解。我觉得这是辅助性的,从文化使命角度来讲,是一个必要的手段。这不单指读书,还包括:音乐、文化、旅游等,这都是在通过普遍启示的角度去影响人。”

也有热爱阅读的基督徒认为:“基督教是一个有圣书的宗教,读书应该成为信徒参与乃至敬拜上帝的一种方式。...读书可以成就一个民族,成就一个国家,同样也可以成就一个个人,那么读书就一定可以成就基督教,成就一个教会,成就一个基督徒。”

7. 心理咨询

2022年3月份,世卫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度增加了25%。陆林院士表示,新冠三年期间,因疫情隔离在家的人士,有接近1/3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失眠及急性应激反应;有超过10%的人,在疫情发生之后都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而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

过去五年多里面,中国教会对于心理咨询和辅导的重视度明显提升,不少基督徒也以心理咨询机构的方式参与到对社会人群的服事之中。

尽管国内教会在心理咨询方面还是相对保守,并且怎样的心理咨询属于圣经性的仍旧存在很多争议,但是在各地陆续看到有牧者和教会同工开始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和尝试,也积累了一些成功案例。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但服务“心”时代,势在必行。相信有上帝的医治在前,基督徒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辅导在后,基督徒在心理健康这个领域更有优势。

8. 营商宣教

过去20年来,西方教会宣教策略中发展出所谓“营商宣教”(business as mission),过去五年来尤其是疫情带来的经济危机中,愈来愈多的中国教会牧者同工开始关注到营商的重要性。

有华人教会牧者总结说:“营商宣教是可持续和有盈利的商业行动;定意对人和国家带出天国目的和影响;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和灵性的果效并实现整体转化;关照世界最贫困和最少听闻福音的人群。”

中国教会一直以来受基要主义、圣俗二元主义的影响颇深,“越穷越属灵”的观念比较流行,对于商业、经营、赚钱、奉献等常常有许多不健康或者失衡的认识。越来越多的牧者开始转换想法,认为教会要有经济自立思维,也鼓励基督徒要在各自的领域创造社会价值。有牧者认为要弃绝穷人思维、有钱就腐败的错误逻辑,基督徒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而是能够服务社会、成为有影响力的一群人。当然他同时强调教导真理的重要性,否则的确会出现有钱腐败的现象。 

9. 社区

社区,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热门关键词和未来趋势。愈来愈多的教会人士和基督徒看到:社区或许是我们下一步服事的趋势所在,因此也开始尝试做出一些更新和探索。

历史上,中国基督教的复兴和人群的走向息息相关。曾经,1980-90年代是农村教会的复兴,因为当时最多的人群在乡村;2000年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群开始从农村移动到城市,随之伴有的是城市新兴教会的出现和复兴。

而如今,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加强社区建设是如今已经开始的新趋势。涌入到城市中的人群逐渐散落居住在大大小小的如同新的“城中村”一样的地方——社区。而伴随着的一个问题就是:社区,作为当下这个时代人群聚集的新方式,可能是下一步服事的禾场所在。教会要进入社区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社区是人口最多、民众需求最大的地方,也是见证信仰的最好地方。

10. 大健康

一场疫情下来,让国人的价值观有很多深刻变化,人们再度发现比如物质、金钱、地位,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宝贵的是健康。而与之相对的是医疗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资源的匮乏。

加上老龄化等各种现实问题(据全国老龄办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大),大健康的问题更为凸显。

有牧者同工发现,教会未来需要看到的一种新趋势即使以大健康的方式走进社区,用物美价廉的医疗设备和健康的食品、生活产品切实地服事到社区百姓,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医治和安慰。比如当教会用物美价廉的大健康服务和健康食材走进社区时,社区百姓见到疗效后,教会再去给叔叔阿姨和他们的家人分享基督的好消息就会容易许多。就像在中东地区,通过康养疗法帮助一个家庭调理好身体,那么一个家族都会接纳你所说的话。教会可以把社区服务作为重点领域。教会可以参与养老服务,照顾居家的老人;可以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把大健康的理念和服务带入到社区中,在人群中发光发热。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