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微信

健康养生|长期用眼容易造成视网膜脱落 如何预防?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3月04日 08:48 |
播放
图源:pixabay.com 图源:pixabay.com

视网膜脱落,相信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话题,更是有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然而随着社会节奏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视网膜脱落”现象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普通人群当中,视网膜脱落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那么“视网膜脱落”究竟是什么,又怎么预防“视网膜脱落”呢?

今年30岁的樊女士是一名普通上班族,因为工作需要,需要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由于长期用眼过度,樊女士患有中高度近视。前不久的除夕晚上,樊女士的右眼突然出现黑影,并且范围不断扩大、视物不清。这可把樊女士吓坏了,难道自己年纪轻轻的就要瞎眼了吗?

樊女士赶紧去了医院,在经过一番折腾之后,终于有一家医院收治了她。经过检查,最终确定原来樊女士的眼部黑影是“右眼视网膜脱离”。1月28日,医院组织医生为樊女士进行了紧急手术治疗。手术历经2小时,终于得以顺利完成。术后第一天,检查显示樊女士的右眼视网膜已完全复位,术后恢复良好。据了解,视网膜脱离是眼科急症,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视力丧失,即俗称的“瞎眼”。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眼底疾病。视网膜是眼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眼睛的成像部位,位于眼球壁的内层,像一层透明的薄膜。而视网膜脱落,并非是整个视网膜掉下来,而是视网膜的感光层和色素层之间的脱离。引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年龄增长。随着身体的日益老化,眼睛这个精密的“零件”变得不再那么的精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视网膜脱离便是其中之一;其次如果上辈直系亲属患有视网膜脱离,那自身患病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因此该病也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同时,有过严重的眼部外伤史尤其是伤及眼球内部,或既往有眼球手术史者,如白内障摘除术后未置入人工晶状体的患者,罹患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性也会增加。此外,患有中高度近视以及其他眼病,如葡萄膜炎、眼球肿瘤等,患病几率可增加。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重要慢性疾病者,其眼球内部结构更容易发生变化,如糖尿病可导致视网膜发生增殖性变性,发生萎缩、变薄等,容易出现裂孔或玻璃体增殖牵拉,继而引起视网膜脱离。

如何预防“视网膜脱落”?

高度近视患眼病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很多,因此在用眼方面要更加当心。想要预防“视网膜脱落”,首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避免长时间的紧张用眼导致用眼过度,如通宵熬夜、持续几个小时盯着电子产品的屏幕等;二是高度近视人群要积极避免可能触碰或伤害眼睛的剧烈运动,如坐过山车、蹦极、跳水、拳击、篮球、足球等。

而且视网膜脱落也并不是无迹可寻。在脱落前期眼前可能会出现闪光感、大量“飞蚊”等视觉症状,这是因为视网膜已经出现裂缝或破损,但尚未大面积脱离,如果出现上述状况的话需要立即就医,通过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视网膜脱落的发生。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