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微信

中国式逼婚:婚姻家庭变迁中的催婚潮下 教会可以发挥怎样的角色?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2月18日 20:58 |
播放

春节回家,对于未婚青年来说,被父母催婚几乎成为每年不变的话题。父母在孩子的婚姻问题上,真的是持之以恒,不婚不休。

外甥今年新买了小轿车,美滋滋地开回老家,尽管从未上过高速,但是为了老母亲的相亲计划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好在一路上有惊无险,顺利抵达家中。因着自身年龄、工作和车子房子的优势,顺利被安排了三家相亲对象。一个公办学校教师,一个普通设计师,一个是普通职员。最终教师把外甥淘汰了,因为她只想找体制内的对象。另一个因为女孩年龄大了三岁,也被外甥淘汰,最终只剩下这位设计师。这位设计师女孩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本科学历,已经工作了五六年,和外甥年龄相当,女孩家庭对外甥很满意,最终结果要看与女孩的相处。像我外甥这种情况,在农村很常见,每个女孩在过年期间,男孩都会踏破门槛,而男孩也一样,都会见很多女孩。

结婚,这对每个适龄青年来说,开始变得越来越被动。大姐自三年前开始,就把儿子的婚姻列为家庭的头等大事。面对大学刚毕业的孩子,婚姻焦虑开始充斥她的眉间。信耶稣的她,为了儿子那不确定的婚姻未来,不得不去频繁算命。

家长对于子女婚姻的焦虑,主要出于两个方面,一个婚姻挤压的结果,一个是婚姻家庭观念变迁的冲突。

"婚姻挤压"是个专有名词,其含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男性和女性的比例严重失调,致使一定数量的男性无法找到婚配对象,只能向下一个年龄段的女性寻找婚配,这样就带来婚姻挤压。这种婚姻挤压导致的结果是女性的婚姻年龄更早,男性的婚姻年龄更晚。所以,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其父母出于婚姻挤压的状态焦虑,都是催促子女赶紧结婚。适婚女孩的父母希望在女孩有年龄优势的时候,拥有更多选择机会,而选择一位最优秀的婚配对象,而不是选择大龄的男性青年。适婚男孩子的父母,同样担忧男女比例问题,而让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对象,不得不去向上一个年龄段,或者向下一个年龄段寻找适配婚恋对象。

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也是父母产生子女婚恋焦虑的重要原因。在父母那一代,结婚生子是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用父母催,到了一定的年龄,自己就开始催促父母,赶紧解决自己的婚恋问题。然而今天,这种关系已经颠倒过来。

据调查数据显示,今天的初婚年龄大大推迟,平均初婚年龄已经到了30岁上下。相较于父辈那一代,今天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自己的独立生活,事业、精神和自由之间的平衡。他们更在乎自己的价值,独立自由带来的精神愉悦感,而不是过早地就被婚姻家庭束缚。

根据国家统计,2022年的出生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为了对抗人口危机,很多地方开始放开生育登记,生育登记不再与婚姻链接。这意味着生育与婚姻的脱钩,生育由传统的家庭事务转变为个人事务。这一政策对传统婚姻观念带来冲击,被认为是放开婚外恋和私生子的闸门。先不考虑这一政策对负面的过度解读,这从另一方面意味着传统婚姻制度之外的一种新的家庭结构开始出现,那就是非婚姻家庭。在欧美发达国家,非婚姻家庭占有很大的比例。非婚姻家庭说男女双方组建家庭,但是不会到政府机构登记结婚,他们会生育子女,经济保持独立。这种非婚姻家庭另一种方式则是单身妈妈或者单身爸爸的出现。这种方式满足了那些不想结婚,不想受到婚姻束缚,却又想拥有孩子之人的愿望。

对于“剩男剩女”的定义中,将其年龄限制在28岁到35岁之间,如果这个年龄段还没有结婚,那么就可以被称为大龄未婚青年。在这个群体中,男性的未婚状态多是被动原因导致,而女性则大多是主动原因。因为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导致有很大一个男性群体可能找不到婚配对象,因此他们只能被动单身。而在这种性别失调的情况下,婚姻市场的女性主导状态中,大龄单身女性往往不是没有男性婚配对象,而是出于个人独立意愿的原因而主动选择不婚。在近几年的调查中,都显示大龄未婚女性中,接受过大中专教育的比例往往占据90%的大多数,本科以上的占据一半之多。这一意味着,越是高知女性,其单身的可能与大。笔者同学中,研究生学历者单身占据多数。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婚姻家庭中,为女性设定的相夫教子角色逐渐瓦解。男女教育同质的情况下,女性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来倾向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她们用自己的努力突破了传统伦理赋予她们的婚姻角色。

正是在这种婚姻家庭观念的转变情况下,新的婚姻秩序和家庭结构与父辈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产生冲突,从而为他们带来焦虑,这是催婚这一现象愈演愈烈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尽管催婚年年上演,但是父辈一代也知道新的婚姻结构已经不可撼动,他们在催婚这一剧目中,也只能充当演员,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责任。尽管催婚有时候很激烈,但是父母不再会像过去那样,对子女婚事大包大揽。他们催促子女相亲,把子女推向婚恋的轨道,但是对于婚姻对象的选择,则交给孩子的自由决定。实际上,父母在催婚这一剧目中,更多的是扮演售票员,而不是司机的角色,最终这趟列车开向何方,能否启动,这交给作为司机的子女决定。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现代婚姻中父母的角色和心态转变,尽管这种转变是被动的。

对于现代婚姻制度的转变,教会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是站在焦虑的父母一方,还是站在独立自主的子女一方,这可能取决于教会所持教义的性质来决定。正视现代婚姻家庭的变迁,教会同样需要调整自己。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