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基督徒当操练“进入内屋,关上门”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3月30日 08:20 |
播放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又是一个虚幻飘渺的时代,能清楚认识生活,并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明白上帝的旨意,显得尤为不易。

最近常常看见一些七八岁孩子抱着手机躺在沙发生笑,远远的看也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走进了才发现他们在看一个又一个短视频。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孩子中间,甚至现在很多青年人、老年人也同样时如此,乐此不疲的快速翻动着短视频。

“浮躁”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正因如此我曾无数次的感谢上帝让我经历的痛苦——平穷的痛苦、弟兄排挤的痛苦,踏足异乡举目无亲的痛苦,这些痛苦让我早早的看到生命的本来面目,使我明白要“关上门”,去用心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去专注寻求祂的旨意。

主耶稣在教导门徒祷告的时候说:“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进到内屋,关上门”其实真实的意思乃是在于隔绝,所发生的事情隔绝在外,正如保罗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也有同样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得安息、不能很积极的回应上帝的呼召,并不是因为我们此刻的环境很差,而是因为我们忘记不掉曾经的荣辱。

就像有一位弟兄谈到教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说:“我能做到不去和他们有争执,但是你让我与他们和好如初,我做不到。”原因就在于他无法忘记,他把自己与往事纠缠,同时用昨天的眼光看今天的人,这样就失去了与弟兄和好的机会。

关上门,断绝属世界、属肉体的事情,才能找寻到生命的价值。我们羡慕保罗的能为上帝大发热心、忠勇至死,但是他曾在旷野受训练三年的时间,我们不知道着三年的时间保罗有怎样的遭遇,但是从白色殉道士脚步中我们略微的能看见那些修道主义者所付的代价:“禁食或遵守食物禁戒、完全沉默、保持警醒,甚至打苦鞭苦待自己……”这些带有镇压肉体的苦行味道的操练方法,在今天看,我们似乎会感觉到太过极端,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今我们太少时间“关上门”,我们似乎任凭着肉体、任凭着情欲、任凭着贪婪滋生。

想到初代教会的时候,因为一代基督徒的努力,到了后期基督徒非但不会再因信仰而被社会大众排斥,有时甚至成为获得社会赞誉的原因——凡基督徒皆道德高尚,此为金漆招牌,信誉保证。

时至今日呢?信仰所要求的代价愈少,信徒的属灵与道德水平便愈趋下降,教会日渐世俗化、属灵氛围低落,圣徒们不在依靠上帝而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试问在这样的状态中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如今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学习关上门,这不仅仅是在人前,更是在一个人的时候,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面对手机的诱惑,唯有我们能对世俗说“不”,才能获得属天的祝福。

忽然想起圣方济各,虽然他出生于富裕家庭,但他放弃财产和家庭,过清贫生活,进行隐修,他穿着粗布衣服,赤脚,而且照著《圣经》的说法连拐杖也没有,四处呼吁大家要反省悔过。他关上了属于世界的门,据记载他常有数周,甚至长达40昼夜的独处、禁食生活,在这样的时间里,他体会着人、自然、万物,更纯粹的认识造物主。

纯粹而单纯的生命,不仅仅可以认识上帝,同样可以明白父的旨意,完成人生的价值。就像特蕾莎修女曾说:“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末后的时代,物质的丰富,无法掩盖精神的贫穷;光鲜的外表,无法隐藏心灵的虚空;社会的进步,无法修饰爱心的冷漠。”

耶稣说:“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或许也正是吸引人眼球的事情太多,让人迷失在不法的事情之中了吧。

“进到内屋,关上门,祷告暗中的父”,对于基督徒而言,进入到内室不是全部,最终的目的乃是要祷告“暗中的父”。上帝不会在喧叫中与我们争辩、祂也不会在我们不愿意顺服的时候勉强我们做事,相反祂愿意我们出于爱心去顺服祂的旨意,而着恰恰在于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进入深处求问祂。

祈祷的目的主要不在于向上帝祈求,甚至不在于与上帝沟通,而在于寻求与上帝契合。真实的祷告,并不是求上帝为我们做什么事情、让上帝满足我们那些条件,真实的祷告乃在于让祂的旨意在我们生命中亨通,在于我们在隐秘处明白祂的旨意,从而知道生命的方向。

或许这就是保罗之所以能说出:“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这话的秘诀吧。

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经上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存可喜悦的旨意。”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如今“关上门,仰望祂”。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