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微信

基督徒该如何理解懒惰是一种罪?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3月22日 12:01 |
播放

你了解懒惰吗?
你所认为的懒惰和懒惰的真相有多大的差距呢?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懒惰的定义,类似于一个人什都不做,整日游手好闲的生活。但懒惰的本质并非如此,真正的懒惰定义是,一个人无法朝着正确的人生路径和目标去生活,即便忙碌,但却没有任何的进步,它其实是隐藏在你我心中很深的一种罪。

箴言书的作者用“门在枢纽转动,懒惰人在床上也是如此。”来巧妙的形容了懒惰的人生活的特质,就是以固有的三分田地为中心,过没有改变与进步的重复的生活。懒惰的人是不愿付出时间,精力和热情的,面对生活常常是维持固有的思想和行动的策略,因此懒惰的人,很讨厌去制定目标和新的异象。而真正殷勤的人,他是会发现自己的定位与人生真正的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精准地做计划,愿意打碎原有生活模式,殷勤生活的过程是不容易的,但是殷勤的人愿意挑战这一切的,他们面对具体的目标,乐意付出代价。

而懒惰的人,更擅长于幻想与做梦,因为这样的生活不需要付出代价。对于芭蕾舞演员来说,她们美丽的舞姿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脚步的伤痕和痛苦,那是她们为梦想,为了目标付上的代价。懒惰的人以床为中心,以一种过去固定的模式为中心去生活,是不会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也很难会有为了达成目标而甘愿做出牺牲的。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懒惰和勤奋的人之间的区别。一个是可以想象,但不去做,另一个是可以想,更是会殷勤地去做。

——对准上帝的需要的殷勤

但对于基督徒群体而言,其实有着对殷勤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殷勤和忙碌,首先要对准上帝的需要,为了他的需要而苦恼和忙碌,这样的勤奋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也许你会觉得,我每天很忙碌了,事奉教会 ,在职场工作,为人父母的我,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上帝的心意是希望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在祂的旨意和方向中行走。忙碌不代表你不是懒惰的人,有的基督徒很忙碌,但是他仍旧是懒惰的,因为他没有去思考上帝的心意,只是固定在自己的世界,没有思考,没有与上帝的事情有交集,这样的忙碌也是一种懒惰。虽然肉体层面是非常勤奋的在生活,但是错开上帝的旨意,我们的灵性的生命其实就是在过一种懒惰的生活。

所以,对于基督徒群体来说,我们需要跳出自己忙碌的表象,我们需要查看,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有些人的忙碌并不是在活出生活的意义,而是被生活本身拖着走的,即便是忙碌到流鼻血,也不一定会从心里面去思想上帝的心意和祂的荣耀。

我们所做的事情,我的职分,我的工作是否可以让我的心灵与上帝的心意相通,是否可以不断地荣耀祂的名,是否可以造就身边的人。其实,越是没有清楚及正确目标的人,越会以忙碌为借口,在神面前过懒惰的日子:以忙碌为借口,在属灵上赖床并过着放任的生活,通常会以忙碌为借口而不祷告、不读圣经。即便你从不缺席于主日礼拜、周三聚会、周五铸告会等,但若这些都只是例行公事,这样的敬拜就等于是在做世上的事一样了。我们需要为没有真正改变而认真苦恼和担忧过,没有为要明白真理而热心实践过,这样的生活只不过是宗教生活,并不是信仰生活。

如果我们一直养成不愿做义务范围以外事情的习惯,后来就连义务也会渐渐变成一种只剩下外壳的形式而已。这样我们是不会因为所听到上帝的圣言而悔改,反而会选择性的接受和遗忘,因为我们不希望上帝话语留在心里触动我们的良心。因此,这样的人是不能够全心的献上敬虔的生活,在这种心灵的懒惰里,他的情欲会不断地爆发出来。

——得胜懒惰的品格

懒惰是一种罪,一种偏离上帝旨意的任意而为的生命选择,最终浪费了上帝赐予的时间和蒙福的机会。

基督徒灵性层面的懒惰不仅会糟蹋自己的灵魂,也会破坏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会破坏别人的信仰生活。懒惰的人常常会看环境,但殷勤的人知道,环境永远不会站在人这一边,殷勤的人选择克服拦阻和战胜环境的生活。他们会脱离外在形式的生活,会深入观察自己的灵魂和生活的品质,并存正直的心倾听自己灵魂的心声和诉求。因此,基督徒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有明确的生活和信仰的目标,而且要照着目标活出殷勤的生活的榜样。

与此同时,在工作与人际关系中,我们要尽力做到负责,不推脱自己的责任,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付上忠心和代价。我们要竭力地追求信实的品格,这会带来有规律的生活,因为有规律的生活会塑造殷勤的品格,会给手中所做的事情带来果效。盼望,基督徒群体可以在各自的领域成为殷勤爱主的榜样,给那些在懒惰生活状态中挣扎无望的人带来盼望与力量。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