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微信

周忠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 周忠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1月12日 01:46 |
播放

2011年12月25日上午,阴沉沉的天色压着瑞安大地,我们(黄雪融医生和陈小燕)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缓缓地走进陶山殡仪馆,莅临温州首例遗体捐献者徐启荣老人遗体告别会,在徐老先生的遗像前,一株株静寂的菊花,一个个肃穆的花环,一声声哀恸的呼唤,一阵阵难耐泪水,寄托着人们对徐老先生的无尽哀思。

      徐老先生的遗愿,催人泪下。他在临终之前,仍睁着眼睛望儿子,儿子看到他想说话,就俯下来把耳朵贴在他嘴边,他喘吁吁地从嘴里挤出最后一句话,“把我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给医院,变废为宝惠及后人。”儿子们不忍让他痛苦而僵硬地说下去,向他说,“爸啊,请你放心,我们会依照你的吩咐去做的,一切照你的意思去做。”他听到后,脸上浮现一丝满意的笑影,就慢慢地阖上眼睛。老伴和子女们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周围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窗外,草已枯尽,从树上飘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慢慢落地了,徐老先生安详地走了----。

徐老一生自强不息。在14岁时,因患病而留下残疾。但他身残志坚,他不甘沦为不能自食其力的人,发奋图强,刻苦学习,他终于在粮食战线成为统计能手、行业标兵,1978年光荣地当选瑞安市人大代表,实现了自己要报答祖国的心愿。

27日下午,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的马慧香博士,用徐老先生的眼角膜成功地为贵州绥阳小伙子喻章胜施行移植手术。来自农村的喻章胜到温州之前,他左眼角膜已经穿孔,若不及时进行角膜移植,将会永远丧失光明。遵义医学院的医生告诉他,“眼角膜全国都奇缺,贵州可能没有,你尽快到上海或重庆问问。可是当他打听到手术费要几万元时,就算有了眼角膜,他也不想治疗了,因为他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全家人每日都锁着一筹莫长的眉头,良久地对坐,他自己止不住热泪涌流,他瘫在床,万念俱灰,就在他绝望的时候,贵州医生联系了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得到浙江华福慈善基金会资助。喻章胜全家惊喜万分,他和父亲急忙从家乡踏上列车奔向温州。喻章胜重见光明后。一见到我们,就兴奋地爬起来双手紧紧地握住我们,激动地说,“我的眼里充满温州人的爱,我百年后也要捐献眼角膜,把光明留给他人,报答温州好心人。”并填写《公民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表》,我们难掩心中喜悦,劝他要好好养病。

29日下午,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的马慧香博士,用徐老先生的另一只眼角膜成功地为湖北张细雨女士施行移植手术。来自农村的张细雨女士3岁时,因发高烧导致其右眼失明。成年后,她嫁给了一位聋哑人,婚后生了两个孩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她的老公从六楼摔下,造成身上多处受伤,再也不能从事体力活了,使本来一贫如洗的家,濒临绝境。今年3月,她到温州打工,仅靠每月1800元收入,维持家用。谁知噩运又降到她身上,几天前她的左眼突然看不见东西了。医生告诉她,“她的角膜已经穿孔,要使不及时进行角膜移植,左眼视力也保不住了。” 当她听到手术费要1万多元后,就不想治疗了,因为她拿不出这么多钱。此时此刻,她如掉进万丈深渊、彷徨无助。她沮丧地回到宿舍,竟一病不起,在昏暗的灯光下,寒冷的冬天里,老乡凄楚地守侯在她身边,她几天都没吃一口饭,没合一下眼,泪水湿满了床被。温州眼库的陈小雁得知情况后,便联系了我们华福慈善基会,张女士得到华福的资助。在温州天使的精心护理下,张细雨女士重见光明,她重燃希望,恢复往日的笑容。我们去探望她时,她眼潮着、泪噙着,瞅着我们的脸,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你们温州人大恩大德,我永远会铭记于心。” 我们安慰地说,“你是新温州人,我也是温州人,咱们都是温州人。”说得三人相视而笑。

徐老先生啊!你用爱点亮了两人眼睛,你的遗愿实现了,愿你的慈爱之心在天上得到欣慰。虽然你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爱却留在人间,你的精神却永驻人世,你仍如明灯一样照亮着这个世界,你是吾辈的楷模,你的博爱襟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简介:

周忠德:温州儒商。归信基督之后,对于慈善与企业家社会责任深有负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与温州20多位基督徒企业家共同捐资成立浙江华福慈善基金会,援助灾区,同时也确定了助学、助残、助医、助老的援助计划。该基金会最有负担的是为全国众多的眼角膜病患者带来光明的福音,先后发起推出了“爱在春天——云贵高原明眸工程”、“爱在光明——中国首个眼角膜复明基金”等系列公益慈善活动,他们还打算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专门做角膜的基金会

身为华福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周忠德弟兄辗转于全国各地,推动眼角膜的捐献、帮助眼角膜患者爱心捐献。他最大的心志是促进我们国家角膜捐助慈善事业上的飞跃,让全国数百万频于失明边缘的角膜患者更多享受到光明与希望。他最大的心愿则是更多国人看到眼角膜捐献会带来的果效、观念改变。他常常感慨的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将死后捐献角膜写进了法律,仅有1500万人口的斯里兰卡,人们去世后捐献的角膜不但供本国人使用,还被提供到世界各地。但目前在国内,受传统观念影响,自愿捐献眼角膜的人很少。“只要观念变了,事情就大不一样。如果每个人死后都愿意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那就一定不缺眼角膜供体了。”

忠德弟兄也盼望藉着此专栏来分享更多华福慈善基金会的生命故事与他作为一个基督徒商人对于人生、事业的许多思考与沉淀。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