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微信

世界名画鉴赏:“保惠师”的工作和使命

作者: 荒原心语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23年05月17日 09:44 |
播放


Anthony van Dyck

安东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1599 – 1641)是一位荷兰南部画家、巴洛克艺术家。范戴克是安特卫普一位富商的儿子。在他十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师从绘画大师亨德里克·范·巴伦。1615年,他和年轻的扬·勃鲁盖尔一起创立了一个工作室。他的才华得到了保罗·鲁本斯的认可。鲁本斯在1617年雇佣了范戴克。现在所知的时间最久的留下来的他早期作品是1617年的《十字架的承受》。1620年,他第一次踏上了英格兰之旅,他在詹姆斯一世的宫廷里待了一段时间。他在意大利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提香。范戴克还发展了他的肖像画技巧,这是他最喜欢的一种绘画风格。

在意大利,他的风格由于使用了南方的暖色调而失去了一些强烈的忧郁,变得敏感起来。1627年他回到安特卫普,此时他已享有盛名,并创作了一系列的杰作,其中一幅是弗兰德斯省的伊莎贝拉大公的画像,她任命范戴克为宫廷画家。他还画了几幅大祭台画。1632年,范戴克移居英格兰,在那里,热情的艺术收藏家查理一世也聘他为宫廷画家。而这之前,查尔斯国王曾说服鲁本斯留在了他的宫廷里。范戴克得到了一份退休金,变得很受欢迎,娶了一个贵族的女儿,还有一个情妇。他也经常出国旅行。在访问巴黎期间,他得了很重的病,回到伦敦后,于1641年去世。范戴克被安葬在圣保禄大教堂。

NO.01.画作风格

凡·戴克在当时和委拉士开兹是仅有的两位主要为宫廷画像的画家,因为当时的理论认为肖像画家地地位低于历史画(包括宗教画),所以画家们都是用次要精力去画肖像,即使鲁本斯虽然为欧洲许多王室画过肖像,但也尽量避免过于亲密的和他们联系。但在17世纪对肖像画的需求比对其他画作都要大。当时鲁本斯曾经为白宫画过关于嘉德勋章的历史的天顶画,但仍然有一面墙只有草图,凡·戴克曾经想说服查理一世让他为这些墙创作一系列的壁画,可是1638年的查理一世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在他去世那一年,他曾经想从巴黎的大画廊获取订单,但没有成功。

凡·戴克也创作了一些历史画,实际都是宗教和神话题材的画,远不如委拉士开兹的历史画水平高,他的肖像画明显地有美化的痕迹。1641年当汉诺威女选侯会见亨莉雅妲·玛利亚王后时写到:“凡·戴克的精美画作让我认为英国女人都是如此美貌,王后在画中也是非常漂亮,但当我会见她时,惊奇地发现从椅子上站起一个矮小的妇人,两只长长的皮包骨头的胳膊,牙齿向外支出……”呀的批评家指责他将英国真实描绘肖像的的传统扼杀了但一般认为“凡·戴克为当时还被排斥在世界主要艺术领域之外的英国带来真正的肖像画”。此外他也创作了一向描绘风景的钢笔和水彩画。

NO.02.画作解析


The Descent of the Holy Spirit  1599–1641
Anthony Van Dyck

艺术有着一种能激发人们对圣经文本提出问题的方法、有意义的深度和解释元素,而这些往往被忽视。我们每天都会被大量的图片所淹没,但却已经失去了理解至高者通过艺术家赐予我们的恩赐能力。艺术家可以让“看不见的东西得以看见”,帮助我们有形地思考信仰(未见之事的确据)。我们将艺术与经文阅读相结合,会帮助我们了解那些古典大师们的绘画名作所描述的故事和含义。

NO.03.画作背景


Pentecost 1545
by Titian. WikiPaintings.org

这幅画的背景出自他临终别言关于“保惠师”的降临与使命的教导。他的时候到了,弟子们知道将要失去这位老师,内心充满困惑和忧愁。然而,耶稣告诉他们,他这样做是与他们有益的,他去了,将要派遣“保惠师”来,这位“保惠师”将使人永远不断的交往;祂也带给传道者能力与果效,无论在那里,祂都会与他们同行。这就是“保惠师”的工作和使命(参约16:5-11)。

NO.04.画作意义


The Descent of the Holy Spirit 1420 – 1477
Jean Fouquet ca 

这段临终别言,耶稣在继续对他的弟子们讲预言,说他必须到父那里去,这样他才能派遣“保惠师”。其中有趣的地方是,耶稣向他的弟子们指出,因着他对他们所说的话,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忧闷”。显然,他们心中忧闷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将要经历的事,也不希望他们与耶稣的关系有变化。

在我们的一生中,祂会召叫我们进入变化。有时,他会召叫我们要远离熟悉和舒适的东西,并且他会召我们去经历一些新的东西。这可能让我们害怕,也可能成为我们“忧闷”的原因。为了能够在这事上得到一些帮助,让我们仔细深思一下这段话。

我们可以记得,耶稣死前曾很多次开始慢慢向他的弟子们,特别是向他们透露:他要去父那里,他将不再以他曾经使用过的方式与他们同在了。耶稣希望他们开始明白:他们与他、与父、与“保惠师”的关系很快就会在生活中获得新的意义。但事实是,这种新的意义将要改变他们已经习惯的东西,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更专注于失落带来的悲痛,而不是专注于将来的喜乐和希望。

同样的经历经常会出现在我们所有人的生命中。虽然我们的一生中不一定经常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但大多数的人都会在人生的不同时刻经历变化。当这种变化是按照至高者的旨意而发生时,我们必须怀着希望和极大的期待去拥抱它。因祂的话也绝不会被阻扰,总能找到弘扬的途径。我们传道工作成功与否,并不在于自己的能力地位,而是完全倚靠祂的力量,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就会对祂的使命充满希望。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