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微信

基督徒该如何克服性格中的缺陷?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4月17日 09:24 |
播放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谈到“性格”一词,我想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当人不仅人有性格,其实动物也有相应的性格。

记得之前去一个弟兄家里做客,他家养着两只猫。当我去的时候,一只猫就非常的热情,不仅靠近我身边,还让我摸它。而另外一只猫就非常的胆小,从始至终都躲在沙发底下不敢出来。

很有趣的一件事,不仅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性格”这件事产生了一些思考。其实圣经中也记载了不同性格的人,比如急躁如彼得、小信如多玛、热切如玛丽亚等等,这些拥有鲜活生命、同时在圣经中被记录的圣徒,虽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性格特点,但是这些性格特点如果不被十字架塑造的话,依然不能被上帝所喜悦。

忽然想起发生在彼得生命中的一件趣事。耶稣在迦百农的时候,有收税的人来见彼得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彼得说:“纳”。然后彼得进屋将这件事告诉了耶稣,虽然耶稣认为“儿子就可以免税了”但因为“恐怕触犯他们”也同意了纳税这件事,就吩咐彼得往海边钓鱼,并且说:“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

看到耶稣对彼得的吩咐,我想到了姜子牙用直钩钓鱼的事情,直钩钓鱼很难,但是钓出口里有钱的鱼怕是更难。但是耶稣为何又让彼得去做呢?我像莫过于对他性格的塑造。

彼得的性格太过于急躁,心急发言、心急做事,这种性格及至到了耶稣被卖的那一夜依然没有改变。但是耶稣却在耐心的训练彼得的性格,直到末后他能倒钉十字架,能没有挣扎、没有反抗的说:“我不配与我的主同钉十字架”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的性格像极了基督,心里是那么的柔和与谦卑。

“上帝要使用一个人,必然会先训练一个人”,正如上帝要使用彼得之前就不断的在训练他一样。其实对我们自己,或者是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甘于降服在上帝的手中,如同陶器在制作者的手中任凭被塑造,这本身就是祝福。

当然,对于基督徒的父母而言也应该注意引导孩子的性格成长。

儿童如果有和谐的性格发展,则有助于家庭的和谐氛围。

实际生活中可以清楚的看见,一些孩子性格相对暴躁、易怒,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较紧张,同时会让父母有很强的挫败感,也容易激发父母的血气。而性格柔和一些的孩子,更容易与家人沟通,也容易与人保持和谐的关系,更有助于家庭对孩子的引导。

有良好性格的孩子,也相对容易接受新鲜的知识,容易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就我本人来讲,在每次给孩子们授课,想要得到好的效果,自己殷勤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孩子们课堂的反应,也直接会影响我授课的效果。

如果孩子的性格好,愿意参与到课程互动、课程作业中,那么课程就会很容易进行。但是如果孩子性格比较沉闷,或者对老师的反应不以为然,就会导致课程效果不是很好。

对于孩子而言,性格的价值还不止于此。记得有一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赞同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却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人的命运和道路完全在上帝的手中,但是个体的性格却会影响他在这条道路中的姿态,正如彼得虽然在上帝的旨意中他必定会成熟,但是却因为他急躁的性格会多走弯路一样。

当然具备积极、健康性格的儿童更有可能在学业、职业和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例如,自信、坚韧不拔的性格有助于儿童在面临挑战时坚持不懈;同理心、善良的品质则有助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关系。

细细想来,美好的性格在服事上帝这条道路上同样重要。之前遇见一位传道人,在弟兄姐妹面前还很好,但是当他和同工独处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发脾气,后来这样的情况传到了弟兄姐妹的耳中,虽然他的教导很好,但是这样的行为却让人非常不得安慰。

可见,无论是在儿童时期,还是在成年之后,都要养成良好的性格,不能被肉体、情绪、血气所左右。

而儿童期正视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接受正规的校园教育,涉足基本的家庭劳作,这一时期的儿童也开始了解身边文化的特征,并通过周围的文化塑造自己、定位自己,这一时期的所见、所闻,都会对儿童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协助儿童的性格发展,或许我们从今天开始,就应该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性格教育。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Tyler Nix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