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微信

中国富人当知施比受更为有福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3月28日 03:26 |
播放

昨天胡润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有670万之众,而其中的亿万富翁则达到6.35万,这两个人群的平均年龄分别是39岁和41岁。

调查显示,这个人群最关注的旅游、养生和子女教育这三者。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出国留学还是最普遍的方式。调查还显示,高净值人群每年的赠礼消费平均15万,占平均年消费的10%;亿元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则超过26万。手表、红酒是常见的礼品,而且喜爱在香港、欧洲等购买奢侈品消费。

高净值人群目前进入守富阶段。高净值人群生活方式主要分三个阶段:创富、守富和享富。白皮书称,中国高净值人群经历了利用奢侈品品牌凸显社会地位的创富阶段,已步入以低调、适用型的生活方式为主的守富阶段,并逐步向以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代表的享富阶段过渡。

一份报告让人可谓几分欢乐几分愁,欢乐的是更多的中国人逐渐富裕起来了,而愁苦的是富裕起来的国人还未有“富裕”的财富观。人当勤劳致富,并品尝富裕带来的果实,但富裕并非只是为了个人享受,而是为了回馈社会和人类。

反观西方的富豪们却常常把财富捐给社会而非留给子孙让子孙在金钱堆上睡大觉,特别是巴菲特和盖茨的裸捐更是让许多富豪效仿。

浙江华福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周忠德也是温州一位基督徒商人。他非常推崇巴菲特和盖茨等许多富豪的慈善之举。他表示,他们这种行为与西方文化中“施比受更为有福”的观念息息相关。圣经几千年前就教导“施比受更为有福”。“什么是施比受更有福呢?他们认为:自己财富来源于上天恩赐的才能、时机和环境,既然白白得来,那就要白白舍去。西方有句箴言,‘怜悯穷人帮助穷人,等于借给上天,上天必会偿还。’正因为这种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融入到他们生命里,所以在西方像皮尔盖茨、巴菲特那样捐献的现象,屡见不鲜,早已习以为常,这就是皮尔盖茨、巴菲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答案。”

周忠德表示,中国富人们需要知道“施比受更为有福”。对于很多富人将过多的财富留给子孙这一做法,周忠德弟兄表示,其实比起把过多的财富给予后代一种人格更加重要。他举出《资治通鉴》汉宣帝期间,太子老师疏广年迈之后给后代留德不留财:“有才德的人钱多了,就会削减他们的志气,无才德的人钱多了,就会增添他们的罪过,我情愿留德不留财。”盖茨、巴菲特的做法其实是非常有智慧的,他们不仅造福于社会,更重要的是,留福于自己的子孙。

中国越来越多的富翁、富豪涌现,可比起炫富、守富,更需要尽量明白财富并非为了占有,而是为了给予,“施比受更为有福”,比起夸耀我们拥有多少,更荣誉的是我们拿出去多少、奉献了多少。中国富豪当赶快进入到以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代表的享富阶段,这才是真正的“享受财富”,使用财富。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