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微信

【基督时报观察】感恩节在中国:教会敬拜上帝 社会推崇感恩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3年11月29日 07:28 |
播放

感恩节(Thankgiving Day),本来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百多年的历史。有意思的是,感恩节如今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城市之中的教会和基督徒们,对这个节日表现出真诚的喜爱之情,并藉着中国人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庆祝感恩节。

11月29日,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参考消息》编译了一篇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26日题目为《中国制造的感恩节》。作者德布拉•布鲁诺是美国人,他感觉在国外过感恩节这个最“美国”的节日既是一种爱国义务也可以缓解思乡之情,他之前在别的国家国感恩节都很顺利,以为这不太难,但这次是他在中国发现并非如此。

他讲述了自己身处连云港这样的小城市如何采购感恩节的食材,虽然水果、红薯等比较容易,火鸡也因为中国人越来越多知道感恩节所以也能够买到了,但一些特别的比如火鸡填充馅料、南瓜派等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他只能到觉得和感恩节食物优点像的肯德基就享受自己的感恩节大餐,参考消息写到,“吃完出门找出租车的时候,听到后面有脚步声:一个穿西装的青年男子跟着我从餐馆里出来。他说:‘感恩节快乐!希望你今天过得快乐!’说完,他就扭头走了。于是,在中国的第一个感恩节就这样结束了。”

也许这篇文章说出了不少在中国过感恩节的外国人的心声,的确在异国他乡复制出美国式的感恩节大餐实属不易,让人受挫。但这只是占不大比例的、在中国生活的国外人士的感恩节状况。

但另一方面,本平台网站同工观察到:有越来多的中国本地人开始认识、并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享受感恩节,无论是在中国本土的基督教、基督徒中间,还是中国社会的老百姓里面。

感恩节在中国教会

在北京、温州、上海、深圳等许多经济发达、较为开放的城市里面,不少教会专门把感恩节列为节日进行庆祝。在感恩节到来的主日,北京亚运村的一个家庭教会他们专门作为感恩节主日崇拜,在教会专门摆放一个区域邀请大家把感恩题目写出来贴到上面作为纪念。在感恩主日这天,各地不少教会在查经和聚会中藉着祷告、唱诗、分享等度过感恩节。并不是一线城市的温州以它的经济实力著名,温州的教会也是非常强调奉献。一位温州的弟兄今年感恩节之后结束说,感恩节他们很重要的一个传统就是信徒们做感恩节奉献,今年也是如此,很多教会都强调信徒要做好奉献。

对于个体基督徒来说,也是早在感恩节之前就已经借助微信、微博等各种灵活的方式彼此问候“感恩节快乐”,并且劝勉数算一年来上帝给的恩典,向上帝献上感恩之情,有微博网友说“感恩父母养育我,感恩上帝引导我,赐我恩典,永远跟随主”,“ 感谢上帝在我的生命里。感谢上帝不管我怎样犯错得罪上帝都不离开我!用厚恩待我和我的家人!”感恩节前两天,基督徒的微信圈子里面最流行的就是转发“感恩节的来历与意义”,以及各类网络上的感恩节资源,比如一个基督徒视频事工推出的感恩节歌曲《火鸡没问题》,这是一首中国基督徒自创的幽默歌曲,风趣中却展现了感恩上帝在缺乏中的供应。这也让人看到普通基督徒的创造活力。

而来到感恩节这一天,微博上、微信上大家彼此问候“感恩节快乐”以及各类的祝福语、带领大家像上帝感恩的祷告词更是此起彼伏。比如温州的传道人许森森当天的微博早祷内容是“【早祷】今天是感恩节,主耶稣,感谢你!感谢你,赦免我们一切的罪孽;医治我们一切的疾病。主耶稣,感谢你!这一年,在风雨中感受你的同在,在患难中享受你的平安;这一年,你一直牵着我们的手,走到了今天。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要感谢天父的慈爱、耶稣的恩惠、圣灵的感动。奉主耶稣名祈祷,阿们!”在基督徒感恩节彼此的劝勉中,最多的可以算是“感恩节不只是某一天,而是每一天的生活,都有理由向上帝献上感恩的心 以马内利!”

看来,虽然感恩节并不是中国教会的传统,也不是所有的中国教会都开始过感恩节,但中国的教会和基督徒的确把感恩节做成了一个提醒弟兄姐妹数算恩典、向上帝献上感恩的日子。虽没有大洋彼岸的假期与火鸡,但却继承和保留了最开始诞生时本来就蕴含的浓郁信仰精髓。

这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众所周知的是,感恩节诞生的时候就有着浓郁的宗教与信仰色彩:一群英国的清教徒为宗教信仰漂洋过海,经历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在在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登陆上岸,从此定居下来。第一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天气寒冷、传染病肆虐和过度劳累,这批清教徒一下子死去了一半以上。第二年春天,当地印第安部落酋长马萨索德带领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了清教徒谷物种子,并教他们打猎、种植庄稼、捕鱼等。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清教徒们当年获得了大丰收。首任总督威廉·布莱德福为此建议设立一个节日,庆祝丰收,感谢上帝的恩赐。在1863年林肯总统正式设立感恩节时,也是提到对上帝的感恩。对上帝的感恩,是圣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说,感恩节的英文“Thankgiving”首先是对上帝的感谢,之后是对家人、朋友等。

然后,在感恩节诞生的美国和加拿大,由于去宗教化和世俗化的潮流,感恩节这样一个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节日已经越来越成为“假日”的感觉。对很多北美的人来说,感恩节让人想起的是火鸡、南瓜派等丰盛的感恩节大餐,以及之后“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潮。甚至感恩节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Happy Thankgiving”了,而是“Happy Turkey(火鸡) Day”了。

这可以从联合国11月28日微博上的节日问候中就可以看出来了“[节日快乐]11月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感恩节。1620年,五月花号船满载英国受迫害的清教徒到达美洲。当年冬天,不少人饥寒交迫,染病身亡。在印第安人帮助下,新移民学会了狩猎、种植玉米、南瓜,并在来年迎来了丰收。他们邀请印第安人庆祝节日,感谢其帮助。联合国总部11月28日放假!Happy Turkey Day!”

当感恩节的象征已经只留下假期和火鸡时,那还剩什么真正的意义呢?所以这也是北美许多教会领袖所心痛之处。美国超大型教会马鞍峰教会的主任牧师、畅销书《标杆人生》的作者华理克当天给教会会友发信说到让感恩节过得有意义的三种方式时,第一条是感恩节晚餐时向上帝献上感谢,第二条是做好感恩节奉献,而在最后一条特别提到“不要购物”,而是把感恩节的时间给上帝、家人和朋友。

一边是信徒自发过感恩节、彼此鼓励向上帝感恩,一边是牧者极力劝诫信徒不要把感恩节世俗化——也许透过感恩节,我们也可以看到中美教会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特点:一个的确还很稚嫩但拥有很多民间的活力,一个已经十分成熟但却要为抵制世俗化与衰落而努力。

感恩节与中国社会

说完过感恩节的主体基督教会和基督徒之外,再回头看感恩节在中国社会层面的情况。如果按照规模来说,当然它比不上圣诞节、复活节等这些大的节日,但由此却也保护了感恩节不要过度沦落于商家推销大战之中,反而在时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中国社会中保留了一份难得的朴素之情。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也开始知道感恩节这个节日,并且这一天见到面之后自然问候“感恩节快乐”,连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华盛顿邮报》作者也提到自己在肯德基结束勉强的感恩节晚餐出来时,一个穿西装的青年男子跟着我从餐馆里出来。他说:‘感恩节快乐!希望你今天过得快乐!’说完,他就扭头走了。”平常市民,特别是年轻的白领们彼此问候“感恩节快乐”已经是很自然的一种行为,虽然未必很清楚的知道感恩节的来历和意义,但已经很难碰到被问候的人反问一问“感恩节是什么”的问题。

而另一方面,整个中国社会对于“感恩节”,强调最多的不是打折和购物,反而是藉此鼓励大家要重视“感恩”这种宝贵的价值观,比如向父母、老师、家人、朋友感恩。在感恩节前后,各地出来许多鼓励向老师、父母感恩类似的新闻或呼吁。比如,11月25日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在感恩中健康成长”的活动,6000多名学生和家长、老师被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感恩事例触动到心灵深处。整个活动会充满爱,爱父母,爱老师,有的子女高呼“我爱你”,之后拥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外婆等亲人表达感恩之情。此前,在另外一场海门市海南中学的感恩活动中,心灵成长教育专家彭成进行了演讲。他讲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勉励大家怀着感恩的心对待世上的一切人和事。鞍山市铁西区的慧明小学在感恩节当天也开展感恩教育,他们说到“感恩节,虽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感恩是不分国界的。慧明小学大队辅导员借此机会和队员们一起探讨了感恩话题。队员们积极表示在校做个乖学生感恩老师;在家做个孝顺的好孩子感恩父母;在社会做个文明的好少年感恩社会。”

主流媒体们也来凑感恩节的热闹,帮助大家注目“感恩”。《参考消息》在感恩节当天发出一条长微博说“今天是11月28日,星期四,感恩节。你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了吗?一生一世不可忘记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之后又自己评论说“感恩父母,每天关心多一点。”另一家主流刊物《中国新闻周刊》在感恩节当天发出微博说:“【父亲拍摄早生三个半月的男婴成长记录】这是一段在youtube感动百万人的视频,去年7月,提前三个半月出生的男孩Ward只有不到0.7公斤,第一次抱着插满管子的宝宝时,妈妈忍不住留下了泪水……今天是感恩节,让我们感恩父母,感谢生命!”央视新闻的微博则在感恩节第二天说“【能叫“妈”是福气】她78岁,母亲100岁,她伺候母亲像照顾初生的婴儿。将青菜剁碎熬入肉汤,吹凉再喂母亲;午餐后抱母亲上床休息…她说母亲操劳一辈子,应好好报答,‘我还年轻,照顾母亲没问题。’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赞长沙好女儿吴端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尊敬老师、孝顺父母是给予最高赞赏的。但由于几十年来,传统文化被极大的冲击之后、加上拜金主义的盛行,很多中国宝贵的传统价值观越来越淡薄,人们也越来越感慨人情越来越冷漠。而“感恩节”这个本来的洋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所认识,只不过老百姓借助于这个洋节呼唤了他们所希望回归的对于他人、社会感恩的这样的传统价值观。

节日是别人的,但自己怎么过是自己的;瓶子可能还是外国的瓶子,里面的葡萄酒已经是中国自己的了——同样作为土生土长中国人的笔者不禁自问道:或许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在洋务运动中所推崇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于当下时代的一种在生活方面的嬗变?

不过,无论如何,这让人看到中国社会对于“感恩”价值观的渴望与期盼。

但让笔者感到高兴的是,“Happy Thankgiving Day”虽然在中国是刚刚兴起,但无论在教会层面还是社会层面,焦点仍旧落脚于“Thankgiving”——为感恩而快乐,而并未一下子就学来时下西方最流行的“Happy Turkey Day”——只是剩下了为火鸡而快乐。

但愿中国教会对于感恩节之后仍保持着它的纯真与质朴,也但愿中国社会也借助于感恩节越来越明白感恩的真谛与宝贵。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