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微信

凤凰大视野播出五集纪录片《寻找传教士》

作者: 郑欣荣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12月14日 09:45 |
播放

12月11日周一晚8点,凤凰卫视最有分量的节目之一《凤凰大视野》播出五集纪录片《寻找传教士》第一集。

接下来的一周里面,《寻找传教士》五集纪录片将每晚播出一集。

凤凰大视野是香港凤凰卫视极具份量的节目,洋溢历史纵深感和凝重感,是活生生的近、现代历史教材。该节目以每周一个专题,以纪录片的形式,一连五天,一气呵成,深入而立体,将重大历史事件全新曝光。一段段难忘的记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穿越时空的隔阂,触动无数观众的情感,带给我们深刻的反省和思考。

“在接下来的这一周,我们将为您带来五位传教士的故事。他们自认为带着上帝福音而来到中国,却被当时的中国人认为是怪物,是来路不明、居心叵测的洋鬼子。他们从彼此厌恶、相互警惕到慢慢交融、逐渐理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长久以来的意识形态宣传里,来华传教士的故事被刻意边缘化,很多故事也就湮没在时间的深处,有的变了形,有的淡忘了......”凤凰大视野如此介绍此次的系列专题。

前三集的主角分别是苏慧廉、柏格理、陶然士。北大陈浩武教授近年来推动柏格理和他所服务的石门坎地区的历史故事被更多国人知道。他参与了此次第二集关于柏格理的录制。他说:“从接受采访到明天下午播出,时间跨度一年多。感谢凤凰卫视不懈的努力,终于有这么一个五集电视片,让传教士这个群体呈现在今天世人面前。一百多年来,这个群体给我们传递了人类文明,但是我们一直在以怨报德,我们一直缺少一个对这个群体的深深致歉。”

节选:
苏慧廉



清光绪七年十月,苏慧廉来温州,任循道公会传教士。为了传教,苏慧廉首先学习温州话,半年后以温州话讲道,并完成了《新约》的温州话全译本。

在华期间,苏慧廉开办了艺文学堂,还担任山西大学堂校长。他曾把在中国的传教事业比喻成一个三条腿的板凳:教会是一条腿,医院是一条腿,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另外一条。

伯格理



英国人。父亲是一位牧师。柏格理12岁时进希普尔普通中学,17岁参加英国国家文官考试名列前16名。1886年与好友邰慕廉申请前往中国传教获得批准,1887年抵达上海。经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建议,他们便前往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昭通传教。1905年来到贵州威宁石门坎后,一直在苗族地区工作。1915年,石门坎出现"伤寒"。学校许多学生染病,群众纷纷到外躲避,柏格理留下救护,不幸感染,不治而逝。

柏格理在昭通生活了17年。当时的昭通人有两大恶习:一个是抽鸦片。一个是酗酒。当时,垃圾、传染病、毒品充斥着他的视野,以至于柏格理在这17年当中,做的最多事情是,在半夜被别人敲醒,去为别人抢救。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吞鸦片自杀,他用药物帮病人呕吐出来,然后洗胃。柏格理的所作所为,改变了当时昭通人对外国人的印象,用实际行动感化了昭通百姓,并为此收获了两名信徒。传教17年,伯格理才第一次获得了给信徒洗礼的机会。

陶然士


1896年,24岁陶然士来到中国。他在四川考察调查几十年后,得出一个惊人观点:“羌族人是失散的以色列人”。

他以汶川龙溪东门口村为研究个案,把所看到的羌民宗教祭祀活动与古迦南人的宗教活动进行类比,认为羌民与生活在以色列的犹太人相似,从而提出了大胆的猜想,并著书论证:“羌族人是失散的以色列人”。对陶然士“羌民是古以色列人的后裔”的观点,许多学者拒绝接受。于是陶然士的传教工作以威州为中心,出发寻找羌民,随后深入羌族地区,和羌民同吃住,观察研究羌族人,以佐证他的观点。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