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微信

查常平博士宣讲天父建立人的公义:论爱仇敌

作者: 作者:查常平 | 来源:基督时报蒙作者赐稿 | 2011年06月21日 01:19 |
播放

编者按:爱,是我们人人所渴望的,而仇敌,则是我们人人所竭力避免或者甚至是恨恶,爱那爱我的、恨那恨我的,是我们生活中所秉持的公义原则,但在基督信仰中所宣讲的大爱中,真正的公义可以超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律法层次,去爱仇敌、用爱来吞没仇恨,本文为查常平博士6月19日的主日讲章,他引用圣经马太福音中的”爱仇敌“的相关静文来谈”天父建立人的公义”。

天父建立人的公义――论爱仇敌  
经文:马太福音5:43-48        
       

43“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44只是我告诉你们,你们要爱你们的众仇敌,你们要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45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女。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46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47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48所以,正是你们将会(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最近,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我不知道大家有着怎样的思考?我们很多弟兄姊妹都读过《生命季刊》,主编王峙军牧师的伉俪“呼吁基督徒为药家鑫父母亲祷告”,她回应药家鑫父亲说:“读这些文字,忍不住流泪。眼看着自己的亲骨肉——那独生的儿子,不是自己一天一天地看着他长大的吗?那孩子不是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吗?不是自己生活的中心、是自己的希望吗——眼看着他堕入深渊、死亡,做父母亲的心该是何等伤痛!又有谁能体会那种伤痛!人生还有比这更大的悲剧吗?我们真的是同情药先生、药太太!主耶稣说:与哀哭的人一同哀哭!我们的泪也与药先生夫妇一同流淌。”

“药先生、药太太:节哀保重!信耶稣吧,唯有耶稣能够救你们!唯有他的爱可以安慰你们!我们诚挚为你们夫妇祷告。我们一直在为你祷告,很多基督徒都在为你们祷告。愿上帝的爱和安慰临到你和你太太!信耶稣吧,向他呼求,唯有主耶稣是鉴察一切的,唯有主耶稣是赦免我们一切的罪的,唯有他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救主!请开口向耶稣祷告吧,他会听见的!”

“的确,这是两个家庭的悲剧。我们也同时纪念张妙的父母亲,张妙的丈夫和女儿。他们所经历的,是与药先生夫妇一样的痛。能安慰他们的,也唯有主耶稣基督之爱!我们会同样地为张妙父母亲、丈夫、女儿祈祷、代求。呼吁弟兄姊妹们举起你的手来,迫切为这两个家庭祷告,愿神的大爱医治、安慰他们的心灵。”

 但是,大约二十年前的1991年11月1日,卢刚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他枪杀5人后自杀。其中一位被枪杀的名叫安妮。她的三个兄弟一起祷告,写信给卢刚的父母亲友:“我们刚刚经历了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悲痛……在我们伤痛缅怀安妮的时刻,我们的思绪和祈祷一起飞向你们――卢刚的家人,因为你们也在经历同样的震惊与哀哭……安妮信仰爱与宽恕,我们想要对你们说,在这艰难的时刻,我们的祷告和爱与你们同在……”

华欣在该校读电脑博士课程,他亲身经历了该事件。他因为这封没有仇恨的信而信主,后来成为牧师:“‘我们的信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啊?竟让冤仇成恩友!”

是的,我们基督徒相信爱与宽恕,这种爱包括对于仇敌的爱,对于伤害我们的人的爱。

1.世界之爱与恨(5:43):今天的世界,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爱”。但在国人看来,最廉价的是什么?其实也是“爱”。很多非信徒认为只要两个人喜欢就可以“爱”在一起。在生活中,一般人会经历哪些爱感呢?性爱(romantic, sexual love)在希腊文中为Erōs(又译“欲爱”),即人的本性之爱,是人在天性上出于本能对异性和同性的爱,侧重于对对方的身体的赏心悦目;亲爱在希腊文中为Storgē,指亲情尤其是父母与子女、子女之间的“自然之爱”或“家人之爱”。药家鑫父母失去的就是这种亲爱;第三,情爱,它最为完美地呈现出爱感的自然向度与人文向度,是个体生命的肉体与精神同另一个个体生命的精神与肉体的合一交通。情爱“要的则是所爱的人”(路益师)。他们宁愿两颗心一起破碎,也不愿失去对方而快乐;友爱在希腊文中为Philia,是由内心发出的对于最近的人的挚情,“指两个人之间互相吸引和悦纳的任何感情”(Leon Morris语);最后,安妮的兄弟所流露出的,就是耶稣在这段经文中使用的圣爱。它在希腊文中为Agapē,意味着“不论人怎样的待我们——侮辱我们,损害我们,贬抑我们,我们总是以善意待他。”“这是一种坚决的努力——只有藉着上帝的帮助方能办到——以善意对待那些专门要损害我们的人,叫他们得益。”(巴克莱)因此,这是一种和人的意志、情感、理智相关的爱。在圣经之前的希腊语文献里,几乎没有出现独立的agapē。如果联系到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受难才是这种圣爱的表达,也就无足惊奇了。

在《旧约》中,有没有“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这样的话?《利未记》19:17-18:“不可心里恨你的弟兄;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不可报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国的子民,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后面半句出自犹太人对于前面半句的推论。在犹太人心目中,他们没有《新约》所说的“邻人”观念。或者说,他们的“邻人”乃是那些“爱他们的人”或者他们的熟人、同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爱他们的敌人。犹太教中的爱色尼派,“对于团体内的任何成员都有大爱、对于一切外人却有大恨”。[1]这跟我们一样。为什么?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不可能爱仇敌,我们不可能爱社会的罪恶。我们的目标是要摧毁它们。”

由于耶稣基督本身,人才能成为另外一个人的邻人。当我们通过耶稣基督来接近上帝的时候,我们彼此也互相接近、走到一起成为邻人,成为“人类”中的一员。由于耶稣基督,我们才能够成为邻人(太22:37-40)。这是基督教的核心伦理。“要爱邻人如己。”雅各称此为至尊的律法(雅2:8)。这样,在耶稣基督之外的世界,并没有基于上帝的“圣爱”。

2.你们要爱你们的众仇敌(5:44b evgw. de. le,gw u`mi/n( avgapa/te tou.j evcqrou.j u`mw/n)):首先,耶稣的话,从“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中的单数随后转化成复数的“你们”。这个“你们”=教会。其次,什么叫众仇敌?每个人在不同的层面会有自己的仇敌,如在生活中你遇到的那些恩将仇报的人,在民族战争中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家人的人,在信仰中那些迫害你的人,他们都可能成为你的仇敌,成为你所恨的对象。耶稣的这种教导,违背人的自然本性。人同仇敌保持距离,这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但是,耶稣说:“你们要爱你们的众仇敌”。在这个意义上,基督徒没有敌人。他不仅没有仇敌,而且因为爱而有力量把仇敌变成朋友、变成邻人。不过,耶稣不是要求基督徒像亲爱、情爱那样满怀感情地爱仇敌,而是希望基督徒为了仇敌的得救而牺牲自己,“爱是不对邻人作恶,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avga,ph tw/| plhsi,on kako.n ouvk evrga,zetai plh,rwma ou=n no,mou h` avga,phÅ”(罗13:10)这并不意味着基督徒纵容邪恶与罪恶。基督徒给出的圣爱,需要尽量阻止邪恶,有时甚至在爱中管教对方。这就是我们在《马太福音》23章读到耶稣谴责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的讲论的原因。耶稣命令我们爱仇敌本身,而不是爱他们的品格、行为、教导等等。

3.你们要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公祷(5:44c kai. proseu,cesqe u`pe.r tw/n diwko,ntwn u`ma/j):耶稣把爱仇敌的命令与祷告的命令联系起来。当受逼迫的人为逼迫者祷告的时候,他免除了自己陷于苦毒的处境。他要为什么而祷告呢?首先求上帝饶恕逼迫者,其次为自己与逼迫者的和平关系而祷告,再次为其得救而祷告。耶稣和司提反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众人“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扫罗也喜悦他被害。”(徒7:59-60)保罗或许深深地记得这一幕。他信主后写道:“‘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12:20-21)人心的公义:“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5:10)

 这样,我们要为仇敌祷告到什么时候呢?“我们要祷告,更多地祷告,直到我们感觉到上帝的爱感临到让我们困惑的人。”[2]

4.动力一:你们可以成为天父的儿女(5:45  o[pwj ge,nhsqe ui`oi. tou/ patro.j u`mw/n tou/ evn ouvranoi/j( o[ti to.n h[lion auvtou/ avnate,llei evpi. ponhrou.j kai. avgaqou.j kai. bre,cei evpi. dikai,ouj kai. avdi,koujÅ):我曾经当面问过英国圣公会的坎特伯雷大主教Rowan Williams一个问题:当我看到中国的一些恶人的面孔,我实在无法为他们祷告。他回答说:恶人在行恶中受苦,耶稣的受难同样也是为了他们摆脱恶的辖制。耶稣关于基督徒要爱众仇敌的命令,难道是基督信仰所独有的伦理主张吗?当然,这样的教义,也出现在犹太教、佛教、道教乃至希腊地区的文化中。但是,“他的爱仇敌的命令,不是回应世界的和谐而是回应上帝的意志。爱仇敌这种极端的要求,同上帝在他的国度的闯入中对于罪人以及无家可归者的极端的爱相呼应。这就是为什么耶稣把他的要求和终末论的应许联系起来的原因:你们将成为上帝的儿女。”[3]耶稣在此给出了我们遵从上帝诫命的动力。“如果我们过着这种反文化的方式的生活,我们最终将以某种特别亲密的方式经历父神——我们将成为上帝亲密的儿女;我们将在个人的经验中成为我们在恩典的事实中所是的——上帝之家的成员。”[4]约翰从反面论证说:“上帝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凡从上帝生的,就不犯罪,因上帝的道存在他心里,他也不能犯罪,因为他是由上帝生的。从此就显出谁是上帝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上帝,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约壹3:8-10)

天父的儿女应当像谁?当然是像天父。那么,谁是天父呢?作为创造与救赎的主,耶稣用两个自然界中的现象来说明天父的公义与慈爱:上帝让太阳照恶人与好人,降雨给义人与不义的人。上帝的日照雨施,毫无偏心。他没有看见恶人就把阳光带离,没有看见瞎子就不把光明赐予他们。这乃是人人关系中公义的根源——上帝的义是一种普遍的义。今天是父亲节,请问我们做父亲的,如果你的儿女成年后一再让你失望,你会依然爱他吗?根据我的观察,至少非常难。正因为难,所以我们需要信主,靠着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向天父学习如何做父亲,如何在你的儿女年少时鼓励他们,并且在恒心、耐心、诚心、信心、爱心上成为儿女的榜样。

耶稣还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勉励基督徒所做的要超越常人,即要善待你的仇敌(5:46-47)。耶稣质问道:谁不爱那爱我们的朋友呢?谁不向自己的弟兄问安呢?连为罗马人服务的犹奸税吏以及不信的外邦人都能够做到这些,既然如此,基督徒又有什么可以夸口的呢?其动机在于为基督得着仇敌本身。另一方面,耶稣并没有否认基督徒要爱朋友,他只是说基督徒的爱应当非常宽广,以至于要涵盖众仇敌。在中国文化里面,我们缺乏的就是这种爱。以前,每次运动来的时候,我们被教导这个社会95%是好人,只有5%是坏人。但是,不断把5%的人归入坏人、敌人,最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好人啦,而且彼此为敌,活在互相警惕与仇恨中。社会由此而慢慢走向瓦解、崩溃。然而,“在一个以争斗为特征的世界,基督教信仰竭力在每种情形下以上帝的国度为基础建立上帝对人无条件的肯定(yes)的记号。这就是爱仇敌的涵义。”[5]

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座的信徒:我们是否真有一颗爱仇敌的心?你可能会说“我做不到。”为什么?“当你面对仇敌时,首先思想一下你自己原来怎样与上帝为仇,思想上帝对于你的同情。”(朋霍费尔语,出自1938年讲道)思想“在十字架上,世界的审判者在替代性的救赎中成为了为世界而被审判的那位”(卡尔·巴特)。你也许会说:“我没有时间和专门的技能去帮助那些苦毒的、甚至杀人的人。但我有爱作为邻人的弟兄姊妹的心?”这很好。那么,请问你的爱表现在哪里呢?“我为他们祷告!”如果你不花时间同其他的弟兄姊妹分享、交流,请问你为什么祷告呢?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教会的公祷要有具体内容的原因。

5.动力二:正是你们要完全:(5:48  e;sesqe ou=n u`mei/j te,leioi( w`j o` path.r u`mw/n o` ouvra,nioj te,leio,j evstin))这里的完全,不是说基督徒可以达到完全无罪的性格,而是说在目标和职责上可以成熟。在犹太人的思想中,诺亚、亚伯拉罕都属于完全的人,因为他们在主观上全然顺服与客观上遵从了律法的一切要求。“凡是毫无保留地遵从上帝诫命的人,都是‘完全的’。”[6]圣经中的完全,分为:得救上的完全,耶稣基督一次献祭,使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这是在过去耶稣基督为我们完成的;成长中的完全,基督徒现在在建立基督的身体过程中“向着标竿直跑”(腓3:14)。这就是我们教会今年的目标:“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教会”。今年大半年已经过去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在教会里面如何通过事奉来爱他人的恩赐没有?如果没有,希望在我离开的这三个月你能够恒切向上帝祷告寻求,到我们再见时,有人愿意出来担任执事和预备长老,预备教会向长老会过渡,以便更好地完全自己的人生、更好地事奉弟兄姊妹;第三,就是盼望中的成全,就是将来从死里复活。保罗用下面的话来形容这样的完全:“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腓3:10-12)。顺便说一下,圣经讲的“完全”,不是指希腊智者追求的德性,也不是儒家说的修身养性最终成为圣人,更不是道家所说的修炼内丹成为仙人。基督徒的完全,是指他们具备的宽广而整全的心怀,“指门徒能够共同地用来拥抱他人的胸怀的广度,它不是他们个人能够攀登到的高度”。[7]

我们在人际关系上,从来没有人达到完全的地步,我们对弟兄姊妹、配偶、儿女、同事、仇敌都有亏欠。但是,耶稣基督要我们竭力追求,效法天父,善待一切好人和坏人,学他的样式。人类因对仇敌的无条件的爱并主动为他们祷告而成为一体,成为“我们”,成为“天父的儿女”(5:45)。这里,耶稣说“正是你们要完全”,他的意思是信徒只有在教会这个共同体中才能真正实践出上帝的诫命。最近,随着教会人数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弟兄姊妹开始思考我作为基督徒究竟意味着什么?什么是教会?基督徒就是通过委身地方教会在世界中遵从耶稣基督的教导、在行为上效法他的人。其中,如果有人称自己是基督徒而拒绝委身地方教会,除非有上帝特别的恩典,我相信他很难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教会是耶稣在世界中实施救赎的主要器皿,是一切渴望追随耶稣的基督徒的崇拜团契。”[8]

总之,只要我们在信仰生活中爱仇敌、为那逼迫我们的祷告,我们就能够成为天父的儿女、成为胸怀宽广的成熟的基督徒。这就是说:“没有正统的雅量是虚无,但没有雅量的正统比虚无更糟。”在这条命令里,耶稣吁请我们“要以圣爱的热情去爱甚至包括那些反对、颠覆和逼迫我们宝贵的基督教信仰的人。这是一种平衡的行为,因为它吁请我们将保守与自由的精神、真正的信仰与真正的爱、福音信仰与普世情怀、教义的正统性与道德的普遍性结合起来。”[9]

我“还有末了的话:愿弟兄们都喜乐。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上帝必常与你们同在。”(林后13:11)

 


[1] Frederick Dale Brunner, Matthew A Commentary, vols.1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4 ), 268.

[2] Frederick Dale Brunner, Matthew A Commentary, vols.1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4 ), 271.

[3]Ulrich Luz, Matthew 1-7 A Commentary, translated by James E. Crouch (Minnesota: Fortress Press, 2007), 286-7. 

[4]Frederick Dale Brunner, Matthew A Commentary, vols.1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4 ), 272.

[5]Ulrich Luz, Matthew 1-7 A Commentary, translated by James E. Crouch (Minnesota: Fortress Press, 2007), 293. 

[6]Ulrich Luz, Matthew 1-7 A Commentary, translated by James E. Crouch (Minnesota: Fortress Press, 2007), 289-90.

[7]Frederick Dale Brunner, Matthew A Commentary, vols.1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4 ), 276.

[8]Frederick Dale Brunner, Matthew A Commentary, vols.1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4 ), 278. 

[9]Frederick Dale Brunner, Matthew A Commentary, vols.1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4 ), 269.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