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微信

心理学家李贤国姊妹:聆听—沟通的基础

作者: 刘利亚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1年08月10日 04:50 |
播放

聆听在企业的经营中,对下一代的教育中,在教会的牧养中都很重要,如何才能更好地聆听呢?近日李贤国姊妹对于如何有效聆听简单介绍,为大家参考。

聆听产生于人与人的沟通,不会用心灵聆听也就不能很好地去响应对方。聆听在企业的经营中,对下一代的教育中,在教会的牧养中都很重要,如何才能更好地聆听呢?
男人的相处常是肩并肩(说话为了解决问题),女人的关系则是面对面(沟通是为了表达感情),李老师在课程开始前这样说到,引得大家一阵小议,“人们是宁可听具体的事,还是不切实际的呢?”多数人选择前者。

当别人讲话时,你是否在想着如何响应,还是放下自己的想法,专注地听对方在讲些什么?如果是前者,那你不会听到对方的声音。

作为聆听者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也要成为引导者,我们要也会去引导他,让他能够理清楚自己心中面对的困境是什么,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我的想法是什么,但对方没有办法按着我们的想法做的。

在一项调查中显示,企业的高管70%在有关聆听的测试中都是不及格的,如果主管没有好的办法聆听对企业的损失非常大。

李老师首先讲到了,完整的聆听有两个方面,有生理(hearing)指声音震动的声波传到耳膜心理(listening)指用心灵来听,用全人来听。据佛罗里达州的研究,人们在谈话8个小时之内会忘记50%,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不管是在公司的会议上还是教会中听传道人讲道,该说的已经说了,还是有很多人听不清楚。

五成的误差可能造成个人的损失,企业的损失。人们在聆听中有一个规律就是听比思考慢,人的脑一分钟可以思考1000-3000字,而听只有125-400字,所以我们听的时候脑子在想别的事情。现在我们要做一些扭转,所以我们在听的时候要想对方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要用聆听的心。

在圣经的箴言书12章18节写到“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箴言15:4),这两节经文指出了话语的是有力量的。

生气的背后有凭据,讲的时候会整理出很多条理,聆听就是一种医治,聆听里面就有爱,聆听的原则,焦点要放在对方的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世界,要真正接纳他现在的状况,像神无条件接纳我们一样。

听与说之间

所以在听与说之间要知道信息是如何传递的,沟通出现问题又关乎哪些环节。信息由说者送出,听者要思想回馈,再由说者确认或是修改信息。李老师接着讲到了聆听的技巧前提到了她现有三个儿子,她会与每个儿子单独“约会”,与他们沟通让对方觉得他很重要,当然还有丈夫,尤其是婚后的爱情约会是不可少的。

还有聆听父母,以前她总会觉得父母很唠叨,但后来她才知道这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就能理解他们而不是表现出不屑。

在分享到为什么要聆听时,她说到三点中有一点提到人都需要了解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有时侯人不是不知如何做,是没有力量去做,她还引用自己曾和丈夫生气7天不说话,结果对方还是不知道为何生气。她告诫大家,如果生气的方式无效就不要再用了。要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当你赋予受伤事件新的意义时,你就会饶恕对方,被治疗。

同理心——应用于聆听

聆听的基本原则有焦点放在对方身上,保持中心,不批评不诊断,对人有信心,神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自有大能,要调整自己的状态,选择一个适合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情沮丧,先调整自己,再准备好去聆听。我们软弱的时候还是可以做关怀的,我们在医治的时候自己也可以被医治,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控告。

在实际的交流中,同理心很重要性,要有能力终止自己的感觉和想法,站在别人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接纳对方,相信对方所说的,体会他的感受。

但同理心不等于同情,你的情绪不要受到别人控制,当我们在同情里面,反而会坏事。

李老师提到男人平均每天一万字在办公室讲完,女人每天要说两万五千字是在家中说的。男人就会觉得一天辛苦到家还要听妻子讲,妻子觉得自己好不容易下班才开始和丈夫讲觉得很委屈,这就是二者的不同。

当体会对方的感受时说出来,而不是了解而已,同理是要把自己所知道的表达出来。比较有同理的人都会觉察到对方的需要。她还现场举例子要大家体会什么是“同理”。

在李老师教给大家如何倾听对方的关注技巧时,她还给大家两人一组练习的时间在双方的交流中肢体语语言占到55%,38%是声音,语调,大小,音色,间量,7%是说话的声音。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是在听,而且有兴趣听,如用“嗯,啊”等。

在响应对方的话语中提到了提问的两种方式: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如何你想问更具体的,或是对方不擅于回答可用封闭式问题,如果想让对方掌握话语权或是引发对方的思考可以用开放式问题。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