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微信

周忠德:施比受更为有福

作者: 周忠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1年12月22日 02:08 |
播放
周忠德将收集好的捐献的眼角膜小心翼翼地交给医护人员。 周忠德将收集好的捐献的眼角膜小心翼翼地交给医护人员。

比尔盖茨、巴菲特的裸捐(几乎把自已财产全捐)之举,引起了无数国人的深思。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要了解他们,先还要从西方文化说起,在西方文化中,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早已融入他们生命之中。什么是施比受更有福呢?他们认为:自己财富来源于上天恩赐的才能、时机和环境,既然白白得来,那就要白白舍去。西方有句箴言,“怜悯穷人帮助穷人,等于借给上天,上天必会偿还。”正因为这种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融入到他们生命里,所以在西方像皮尔盖茨、巴菲特那样捐献的现象,屡见不鲜,早已习以为常,这就是皮尔盖茨、巴菲特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答案。

他们这么做果真有福吗?

先看看《资治通鉴》里有一段疏广疏财的故事。在汉宣帝期间,太子老师疏广因年迈,要告老还乡,宣帝实在留不住他,只好同意他辞职,并赏给他20斤黄金,太子为感谢恩师自己又加上50斤,他叩谢皇恩后,就返回到老家东海兰陵。他算是荣归故里,锦衣归乡,受到家乡父老热情欢迎。他回家后,吩咐家仆卖掉70斤黄金,一部分钱用办酒宴款待家乡父老,另部分钱用于修桥铺路办学堂,天天的宴席,使乡里一下子热闹非凡。可是,他的亲戚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贴在疏广耳边说:“你应该节省点,好为子孙后代多留点财产。” 疏广哈哈大笑,“你以为我真老糊涂了,不惦念子孙吗?我如此花钱,正是为子孙后代着想。”大家听他这么一说,更觉得奇怪,问道:“你这样怎么是为了子孙后代呢?” 疏广站起来,对他们说:“我家原有的田地,只要子孙能够安心耕种就可以过日子,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现在,如果我再给他们增加财产,就会有多余了,这样做,不是教子孙懒惰吗?” 接着,疏广语重心长地说:“有才德的人钱多了,就会削减他们的志气,无才德的人钱多了,就会增添他们的罪过,我情愿留德不留财。”由此可见,皮尔盖茨、巴菲特这么做是非常有智慧的,他们不仅造福于社会,更重要的是,留福于自己的子孙。

 华福慈善基金会从成立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做一切善事,无非是想推广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无非是想实现北宋大儒司马光千年心愿。但愿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能深入人心,融入生命,出现一批批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巴菲特。

                201174


作者简介:

周忠德:温州儒商。归信基督之后,对于慈善与企业家社会责任深有负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与温州20多位基督徒企业家共同捐资成立浙江华福慈善基金会,援助灾区,同时也确定了助学、助残、助医、助老的援助计划。该基金会最有负担的是为全国众多的眼角膜病患者带来光明的福音,先后发起推出了“爱在春天——云贵高原明眸工程”、“爱在光明——中国首个眼角膜复明基金”等系列公益慈善活动,他们还打算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专门做角膜的基金会

身为华福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周忠德弟兄辗转于全国各地,推动眼角膜的捐献、帮助眼角膜患者爱心捐献。他最大的心志是促进我们国家角膜捐助慈善事业上的飞跃,让全国数百万频于失明边缘的角膜患者更多享受到光明与希望。他最大的心愿则是更多国人看到眼角膜捐献会带来的果效、观念改变。他常常感慨的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将死后捐献角膜写进了法律,仅有1500万人口的斯里兰卡,人们去世后捐献的角膜不但供本国人使用,还被提供到世界各地。但目前在国内,受传统观念影响,自愿捐献眼角膜的人很少。“只要观念变了,事情就大不一样。如果每个人死后都愿意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那就一定不缺眼角膜供体了。”

忠德弟兄也盼望藉着此专栏来分享更多华福慈善基金会的生命故事与他作为一个基督徒商人对于人生、事业的许多思考与沉淀。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