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2日
微信

读书与默想|清教徒伦理与资本主义的产生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2月03日 22:14 |
播放

马克斯·韦伯,全名马克西米利安·卡尔·埃米尔·韦伯(德语:Maximilian Karl Emil "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男,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西方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杜尔凯姆并称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

1904年,马克思·韦伯发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他提出,清教徒伦理产生了资本主义精神。他首创了这一说法,从而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轰动,掀起了一股韦伯热。尽管对韦伯理说有着各种不同看法,但此说被公认为是当代基督教与西方文明比较研究中的大突破,对人们弄清基督教与近代西方文化发展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韦伯认为, 宗教的教义能够产生相应的伦理思想,而这种伦理思想又能推动世俗社会的发展。这在近代西方工业社会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兴起的因果关系上尤为典型。他发现,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当时的很多新教徒成为了资本占有者和成功的企业家,而许多的天主教国家在经济上也不如新教国家发达。新教路德宗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平平,反而促进经济因素发展的是加尔文宗的神学教义及由此构成的新教清教派和虔信派伦理原则。

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初起源于“一种具有伦理色彩的生活准则”,它即来源于清教伦理。

加尔文的先定论,先定论又称“前定论”,宗教改革时期由约翰·加尔文提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

按照韦伯的分析,清教徒以加尔文神学中的“前定论”为其精神核心,他们曾用不知疲倦的职业劳动和主动性的自我克制来克服当时流行的宗教怀疑论。虔信的清教徒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加尔文信条于其生产实践中加以理解和运用,将自己孜孜不倦的职业劳动视为宗教上洁身自好的理想方式,并把这种劳动所得成果理解为上帝对自己的恩惠和拣选。

这种苦修般的拼命劳动和节俭,使得清教徒的宗教伦理观发展为最初的资本主义精神,促成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原始积累。韦伯把资本主义理解为一种精神原则,认为它乃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只产生于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之中,而绝非某种全人类普遍共有的历史特性。

他指出,资本主义精神的出发点即“非理性地将自我投身于职业劳动”而对其劳动成果加以“理性算计”的职业思想。这种职业观最初乃是宗教性的,来自受加尔文“前定论” 所支配的清教伦理。只是当资本主义精神全面展开、走向成熟之后,才不再需要这种宗教伦理的支持,独自形成今日世俗工业社会的发展。

直至今日,在基督新教的长老会的教会体系中,仍然有继续沿用这种加尔文的神学思想的新教团体。即便是在如今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浪潮中,也依然有很多基督徒带着起初清教徒的精神在努力的工作,其目标是为了更好的建造主的教会和献身于福音的传播。



注:《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宗教社会学 宗教与世界》/马克思·韦伯·上海三联书店出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