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微信

教会在交接棒与传承的事情上如何做得更好?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9月20日 19:33 |
播放

“沒有继任者,就沒有成功。”(There is no success without a successor.)

                                                                        ──约翰·麦士维(John C. Maxwell) 
当代教会牧者交接棒与传承的困境是什么?
牧者是否需要在视角与态度上做出改变?
教会健康的传承系统有哪些基本原则?

中国教会从改革开放到如今,40年左右的时间里,许多当时教会的创会牧师、主任牧师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龄,本该积极做好交接棒的工作,在教会使命传承上显出基督的智慧与胸怀,但实际情况却不够乐观。无论是大体量的教会,还是一些基层教会,无论规模如何,教会里的老牧者在交棒与传承的事情上显得力不从心,或是迟迟无法做决定。即便造成教会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教会终究要在交接棒与传承这件事的困境中突围,从而让教会的发展可以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如此才能够持续性地祝福这个世代。

对于中国教会而言,在交接棒与传承的问题上,主流教会的特点是师徒制的传承模式。这种模式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力不从心、缺少眼光与信心、后顾之优与个人主义等等。

因忙碌而力不从心

在这个模式下的交接棒的困境通常是因忙碌而力不从心,牧者因为要负责预备道、讲道、探访和事工建设,通常这些事情会消耗绝大部份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在培养有潜力的同工成为未来接棒人的事情上,多数牧者都会选择把这件事放在优先级的末尾来对待。因为忙碌的牧者生活,力不从心的把交接与传承放在了重要而不紧急的位置上对待了。

没有传承的眼光与信心 

有些牧者的心里是没有栽培门徒与培养接棒人的异象,有些牧者,虽然他会有培养人的能力与恩赐,但更愿意在行政管理和牧养当下的羊群的事情上津津乐道。没有想要把牧养理念与经验心得分享给年轻的传道人的意愿和远见,也不愿意放手让他们在教会的牧养与带领上有所尝试和突破。这是牧者在传承的眼光与信心的方面需要改观的地方。

后顾之忧与个人主义

有些牧者即便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他会担心自己退休后,自己的收入降低或无法保障,这样对家人,比如儿女支持能力变弱。或因为自己退休后个人的影响力变弱,内心无法接受这个落差,也会让牧者迟迟不能有勇气开始培养新人。

有些牧者也会受到一些新的思潮的影响,有些牧者认为,自己努力的为主工作就好,不想介入他人的生命,不想让自己找那么多麻烦,培养一个人是一个工程,是生命之间的磨合和碰撞。他们不希望年轻的传道人介入他们自己本来就很繁忙的生活。

从圣书的角度看,从旧约到新约,有许多真实的例子在讲如何按照上帝的心意做信仰的师徒传承,不胜枚举,牧者需要认识到交接棒与传承这是符合上帝的心意的事情。牧者需要遵行圣书中的教导,成为一个按着上帝的心意去事奉的人,肯付代价去培养新人的牧者。

交接传承是异象 而不只是工作

教会如果想在交接棒和传承的事情上做好,牧者首先要改变固有的观念。当教会在寻找、培养、筛选和确定交接棒的事情时,应该要知道它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是教会的一个不可以改变的异象,同时是需要传递给全会众的异象,是需要全教会都知道和认同的异象。

传承的前提是,教会有持续的做好门徒训练。牧者要宣扬一个观念:“没有传承,就没有复兴,没有接棒人,教会就没有未来。”然后要认识到,传承交接与传承并非易事,因此要提早做好计划。一个体量大的教会,从选择到完成实际交接,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要面对的事情是多而杂的。所以提早预备,就会更好地完成交接棒与传承的工作。

物色接棒人 看重啥?

简单来说,首先是品格第一,其次是能力,最后是经验。一个相对年轻的牧者,他对上帝忠心,有恩赐,有丰富的经验,同时有贴近时代的敏锐触觉,这样的同工牧者就是首选的重点培养对象。同时,老牧者需要提携后辈的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因为新人会有符合这个时代的看见和想法,会打破一些既有的框架,做出不同的尝试。这样可以帮助潜力同工建立长久的委身和培养。

一言以蔽之,教会在传承与交接棒的事情上需要付上对主的忠心与代价。若要做好传承与交接棒的事情,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是上一代牧者他愿意交棒,是出于真诚的心,有时间表和计划在其中。其次,下一代愿意接棒,是有人选,有培养,他是乐意去背负的。

同时这个异象从开始到成就,都是教会上上下下的共识与认同的,无论是个人的交接棒,还是团队的层面交接与传承,都是要有正式的仪式和老牧者的祝福与提携在其中。这样才会让教会在传承上更加贴近主的心意,教会里新任牧师接下来的事奉之路也会更加顺畅通达,成为全教会的祝福。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