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微信

牧者分享丨不要对人心存盼望 乃要单单仰望神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2月06日 09:38 |
播放

“不要对人存有盼望”,看似是一句消极的话,但目的却是让我们更单纯地依靠基督。

当对人无所期望时,也就不会失望,这样本身对自己是最优质的选择,同时也不会给他人造成负担,进而我们内心中也非常容易产生感恩的心态。然而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不幸福的原因,乃是因为对他人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心中容易产生怨言。

圣经中多次让我们看见“人心比万恶都诡诈”,圣经中记载的第一宗凶杀案是发生在兄弟中间;圣经中第一宗单亲家庭,乃是发生在亚伯拉罕的身上;甚至兄妹之间的性侵案件还是发生在大卫的家庭中。其实当看见这些案例时,都不用提及罗得和他女儿的事情,就足以证明人心中的丑陋和诡诈。

每个人心中的恶毒和丑陋,之所以没有像圣经中那么完整地被显明出来,一方面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受着社会环境、文化的制约亦或者没有相应的机会,如果有了这样的机会,或许人性就会像“斯坦福监狱实验”一样被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的原因,乃是因为我们没有完全知道对方的思想,就像昔日的杭州杀妻案一样,虽然住在同一张床上,但因为不知道对方的思想,也无法了解对方心中的恐怖和丑陋。

这就是人性,随着社会和时间的推移我们看见人性里面的丑陋行径越来越多:给朋友泼硫酸、奸杀、偷窃、纵火等等行为都让人不寒而栗,甚至有些变态的行为连写小说的作者都不敢写,现实中却血淋淋地发生了。

这就是被罪玷污的人性。所谓的“罪”不仅仅是一个行动,而像耶稣所说:“看见就动淫念的,就是与她行淫”,耶稣将罪定义到了思想中。而思想中罪产生原因,乃是从人违背了上帝的要求开始,然后罪行就开始在人的生命中衍生了不同的存在状态,骄傲、贪婪、自私、凶杀、嫉妒等等,当这些罪在人生命中时,行为也就受其影响。

对于现如今很多的焦虑、抑郁、恐惧的问题,很多人说是心理问题,当然也是心理的状态出现了异常,但根本原因乃是因为人失去了本应该有的自由,被罪严严地辖制着,从而出现了心理状态的异常。

由此可见圣经中说:“投靠耶和华的,强似依赖人;投靠耶和华的,强似依赖王子”,这里不仅仅是指耶和华的能力而言,更是指心中所存的意念而言。昔日的大卫曾说:“我情愿落在耶和华的手里,因为他有极丰盛的怜悯,,我不愿落在人的手里,”这正是因为大卫对神本性认识之后所产生的行为。

“不要对人存有盼望”,这本身是一个智慧的心态,这样才不会陷入到莫名的失望中,在婚姻中、家庭中、两性关系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对方理所应当做某些事情的心态,只是这时候我们忽略了对方是一个个体人,同样受着情绪、行为、文化等等限制,甚至也同样被罪限制着,这也就产生期待与现实不统一的状态,直接导致失望的产生。

当然也不要对所谓的辅导员、心理专家有过多期待,如果心理专家能帮助世界人都喜乐的生活,那么为什么每年还会有那么多跳楼自杀的人呢?对于一个同是生活在肉身中的人,或许人可以给我们情感上的共情,在某些方面也能给予专业的指导,但如果人连自己罪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又如何帮助别人过一个喜乐、圣洁的生活呢?

保罗曾说:“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神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福音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拯救罪人,而人能相信、能盼望的对象也唯有基督。

“不要对人存有盼望”,乃是要将目光完全转向神。

就像昔日的大卫一样,当陷入在痛苦中的时候,不是依靠势力、也不是依靠金钱,乃是单单依靠耶和华。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一样,在艰难的时候乃是要学习仰望神,因为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哪怕是夫妻,在人落难的时候都会出现离弃的情况,但神永远不会离弃人,也不会不管人的需求。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我的祷告神为什么不听”,其实并不是因为神没有听我们的祈求,乃是因为神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帮助我们,因为经上说:“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悯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祂不仅爱人,更是有能力拯救人。主耶稣昔日也曾在肉身中体会了人一切的艰辛,但他没犯罪,同时他也死过,死亡却没有将其辖制住,反而耶稣胜过了死亡。所以要问谁能将人带入喜乐、平安、祝福的地方,那也唯有基督,因为唯有他有这个能力救人。

生活在世间,人都喜欢依靠自己看见的人,都习惯将事情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但“不要对人存有盼望”,哪怕是自己。乃是要单单依靠神,将目光完全投向祂,唯有祂是不误事的神。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