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微信

一东北牧者分享:高举灵性or 神学? 教会牧会切勿陷入钟摆效应

作者: 田玖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9月25日 10:04 |
播放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是中国教会发展飞快的时期。那个时期人们进入教会可以用涌入来形容。教会里见证特别多,尤其是很多人经历了病得医治或从被鬼附的恢复自由之身,往往一个人得医治,全家都跟着信主。

可是由于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能读懂圣经的人不多,从而忽视了圣书真理。这也导致虽然经历了很多神迹,但弟兄姐妹对福音的理解并不深入,甚至福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愚昧偏激的想法。比如一部分习惯了求神拜佛供大仙的人们在不明白真理的情况下容易把基督信仰当做另一种偶像来拜,觉得信耶稣很“灵”,所以相信,一旦“不灵”了,就不信了。另外还有一些人则过度强调神迹奇事,或者说是高举神迹奇事和个人的属灵恩赐,也造成了教会的混乱。

2000年之后,中国教会从农村的复兴开始转为城市教会的复兴之后,越来越多的牧者和传道人开始重视神学教育。神学院遍地开花,意味着中国教会开始理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中国教会的管理。但是一味朝着神学化发展这个方向一定是正确的吗?

不少牧者先后经历过教会的灵性复兴时代、以及后面的高举理性和神学的时代,他们也在自己的位置上反思。M牧师就是其中一位,他认为教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平衡是关键。

灵性与神学对教会的冲击

M牧师是一位生活在北方的基层牧师,也经常到各地教会走访服事。他在几十年的牧养经历中对中国教会的发展也有切身的感受。

M牧师表示中国教会在过去大约四十年的发展中主要遭遇了两波冲击。一波来自灵恩派,尤其是极端灵恩派(M牧师认为灵恩派不是异端,但是有极端现象)过度强调方言、扑倒、灵歌、灵舞,认为不说方言不重生等,此时的教会偏灵性,偏感觉(经验)。第二波则是回归神学,因为觉得教会与圣书真理偏离了,所以教会开始大规模地开展神学教育,结果却是矫枉过正,教会又走向偏理性,偏神学,从而忽略了祈祷和灵性生命的塑造。

M牧师亲身经历了教会的起起伏伏,也亲耳听到这两种不同的声音,看到这声音背后所产生的问题。他表示:“教会历史如同钟摆效应:一段时间注重灵性,注重神迹奇事,轻看真理;一段时间偏理性,注重神学教育,否认神迹,结果是教会失去了圣灵的能力,不能医病也不能赶鬼了。甚至有些教会牧者不承认有鬼了,把被鬼附一类的疾病都归结为精神疾病;再过一段时间,大家又祷告追求,想要回归灵性,想把人们从理性中拉回来,结果又拉过了头,认为神学都是人的理论,没有可取之处……”M牧师认为灵性和神学都是好的,但是牧会不能陷入到极端里面:片面高举灵性、或者它的相反面——片面高举理性和神学都是问题。

如何找到平衡

教会常常游走在理性和灵性(或感性经验)中间。M牧师主张教会要找到平衡点。那么如何平衡呢?

M牧师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时期的改教运动为例来讲什么是平衡。

M牧师指出,加尔文、马丁路德改教的背景是不能忽视的。改教的背景是当时的天主教很落寞,落寞到一个地步,教堂需要修理但是没有钱。那怎么办?于是当时的教会就弄了赎罪券,开始劝人为自己购买赎罪券,以保证自己进天堂。后来又发展到人还可以为死去的亲人买赎罪券。 M牧师形象地描述:“当时的说法是,当你的钱‘叮咚’掉进奉献箱,你的亲人就从地狱‘嗖’地上了天堂!很明显这种教导已经完全违背圣书,这是靠金钱,靠行为得救。但得救是上帝的恩典,人是因信称义,绝不是靠人的行为。”

在M牧师看来,这个时候高举上帝的主权,是必要的,坚持改教也是必要的。马丁路德以及加尔文的改教运动在当时实现了平衡。但今天这个时代跟加尔文改教时期的背景则完全不同,现在没有教会让人花钱买赎罪券了,大家转向因信称义,强调恩典,不再强调行为了。甚至很多人把因信称义理解偏了,他们认为,既然是因信称义,那么我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得救。甚至有人认为既然我已经得救了,犯什么罪都没有关系了!反正会得到赦免的!因为,因信称义完全不需要看行为。这样,人已经是失去了平衡。

在这个处境下,M牧师则建议我们去思考雅各的神学——“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他强调,“十字架的中心是平衡性,救恩是上帝的主权,但也需要有人的回应。因为得救的基督徒有责任有义务活出生命中那份尊荣和圣洁,需要活出与救恩相称的见证来。回应不是得救的条件,但却是得救的彰显。当钟摆已经偏向人的行为,那我们就要把钟摆拉回来,告诉人只因恩典。而当人们觉得无论怎样都可以得救,那就要告诉他得救的人需要活出你的行为来。”

M牧师想表达钟摆要向真理的方向拉,真理本身是平衡的,是在中心,不能无限制地往左,或者不限制地向右。

平衡的认知

回到灵性或神学的问题上也是一样,教会到底该偏向理性还是灵性?M牧师强调,“对于成熟的教会,成熟的基督徒来说,一定是既要有神学真理的框架和理论作为指导,又要有生命的祈祷和生活见证。真理和灵性(生命)都有,才是平衡。”M牧师也指出,神学虽然不能代替真理,但神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真理。而灵性成长是每个基督徒都要经历的,神迹奇事以及属灵的恩赐,也是普遍的现象,也是我们经历上帝,认识上帝的途径之一。总之,我们需要平衡,既不应当否认灵性,也不应该否认神学的意义。

M牧师呼吁我们回归圣书,他从圣书看健康的教会应该是这样:“弟兄姊妹热心读经,同时渴望圣灵的恩膏。理性上明白(需要神学教义的指导)上帝的道,感性上火热。弟兄姐妹在真理和圣灵的带领下带着爱心、信心和谦卑顺服的心参与服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