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微信

牧者时评:从林书豪热反思打破传统传福音模式必要性

作者: 基督日报 | 来源:杨彰兴牧师 | 2012年03月01日 03:35 |
播放

谁是把福音传播得最迅速、影响最广泛且最具魅力的布道家?是葛培理牧师?布永康牧师?还是唐崇荣牧师?在我看来,非NBA美籍华裔球星林书豪莫属。

一鸣惊人的林书豪在NBA赛场上掀起了一股热潮,媒体称其为“林来疯”(Linsanity),他成为美国各大电视、广播、平面及电子媒体争相报导的焦点人物。不仅如此,林书豪的魅力席捲全球,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数亿华人都把林书豪视为偶像。据搜索引擎谷歌(GOOGLE)统计,截至2月21日,网路上对于林书豪(Jeremy Lin & Linsanity)的全球搜寻总数,达到4亿2425万笔(且仍持上升趋势),远超拥有3亿搜索量的“篮球飞人”乔丹(Michael Jordan),“林来疯”的名字果然名不虚传。
 
众所周知,林书豪是信仰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无论在公开演讲,还是接受媒体访问中都敢于分享自己的信仰见证,并把所有的荣耀归给神。随着林书豪的爆发,林书豪的球技和他对基督信仰的热心一併成为大众的焦点和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连很多牧师在讲台或者自己的社交网站上都用林书豪的见证传福音。正如林书豪所言,基督信仰在他人生中佔居极大的份量,可以说没有基督信仰就没有今天大放光彩的林书豪,所以他常自称“为上帝打球、为天国的奖赏而活”。正因如此,所有媒体对林书豪的深度报导都离不开他的信仰,这有形无形的助福音大大传开。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林书豪的信仰见证藉助传统和新兴媒体的平台传给了全球数亿民众,他对信仰的忠诚和执着很自然地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其如此高速、广泛的传福音果效令很多着名的佈道家、名牧都望尘莫及。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林书豪透过各大传媒分享见证只是他基督生命自然的流露,整个过程他未花一分钱;相比之下,若要办一场布道会需投入巨大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所以,在林书豪面前,传统佈道会显得相形见绌。因此在兴奋之余,我们有必要从“林书豪”」去反思、检讨传统传福音模式以及教会、神学院对传道人资格有形无形的限制的规定,因为这样的反思将有助于基督教大幅加快本地传福音和普世宣教的工作。
 
更多的“林书豪”需要涌现出来
 
林书豪的爆发让人看到了基督信仰的力量与重要性。所以,在我看来,林书豪之所以能大放异彩,最重要的不是靠他的球技,而是他身上有基督教信仰的精髓:信、望、爱。首先就“信”与“望”而言,无论在场上还是场下,林书豪在一切事上都努力祷告仰望主的带领。其实瞭解林书豪的人都晓得他的成功之路并非平坦,但他的宝贵在于身处挫折中对神的信心不摇动,仍带着盼望向着神赐给的美好梦想去奔跑。例如去年底,林书豪被休士顿火箭队裁掉后险些崩溃,幸好他在人生低谷之际靠着对神的信心以及对成功的渴望重新站起来。正如林书豪去年在台湾接受GOOD TV专访中所见证的那样,“在困难的环境中,神会用各种的苦难引导我们更亲近他,这是我永不放弃的力量来源。”在“爱”的方面,林书豪的爱表现在爱上帝、热爱篮球以及爱所属的球队以及每位队友。篮球是团队的体育运动,林书豪带领球队赢得比赛靠的不仅是他出色的球技,还有他重视团队的合作,他的爱心在队友之间的亲密合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为林书豪感谢主的同时,我开始反思改变今天传统佈道模式的紧迫性。在我看来,林书豪是非常典型的带职事奉的基督徒,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林书豪而言,篮球场就是他的职场;林书豪真诚分享见证就是传福音,而他的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与神同在的结果。总之,林书豪在职场上、生活上很好的为主作光作盐。
 
教界很早就有人提出职场宣教的课题,职场宣教被看作推动完成大使命的重要力量。林书豪的例子实在让我们看到职场宣教的威力。由此可见,若要早日实现耶稣的大使命,必须在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都涌现出大量“林书豪模式”的基督徒。
 
反观今天很多传统教会所固守的传福音模式,仍以较被动的佈道会为主,对牧师尤其是名牧、大牧太过于依赖。其实这并非合乎圣经,圣经教导是“人人皆祭司”,例如初代教会的信徒皆为神的祭司,第一个为主殉道的司提反和第一个向外邦人传福音的腓利都不是所谓的全职传道人,他们就是最好的典型。
 
再回过头看林书豪,他说到底是一个真正遵行耶稣教导的基督徒,仅仅一个林书豪就在短时间内把福音传至全球几亿人,倘若再多几个像林书豪一样的基督徒,世界就被福音翻转!在此,我由衷希望林书豪的热潮能刺激教会动员所有基督徒在生活、职场上活出福音的力量,期待更多的“林书豪”涌现,从而形成持续不断的“林书豪模式”基督徒的热潮。
 
传道人的资格并非一纸文凭能衡量
 
林书豪热给今日教会带来的启发不仅是寻求传福音模式的转变。接下来,我要与读者们共同反思传道人资格有形无形的限制的规定,就再来从林书豪讲起。
 
据我所知,林书豪去年曾在北加州一所大型华人教会登台分享见证,好评如潮。现在林书豪在接受各大媒体访问时,分享见证仍是他话题的焦点。其实在我看来,无论在教会的讲台,或是透过媒体分享见证,林书豪都是很自然地谈起讲福音,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过去传统的教会讲台如今换成了大众传媒;以前林书豪的见证是讲给坐在教会内的人听的,而现在所有从传媒获取信息的人都有机会成为林书豪见证的受益者。
 
几乎所有的教会都对林书豪“讲福音”乐见其成,但回到今天教会的现实情况来看,林书豪根本连登台的资格都没有!因为很多教会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基督徒若要投身传福音事奉必须接受系统的神学装备;若要成为传道人、牧师,必须拿到一个神学学位才可以。看教会的聘牧广告,很多都是要求“道学硕士”以上的学位,即便是较低的事奉职位,也是要求应聘者有相关的学历证书。然而,传道人的资格岂是一纸文凭能衡量的?这是否合乎圣经的教导吗?从神学院毕业的学生就一定都能胜任传道人的职分吗?答案如何,让事实说话:
 
刊载于2007年6月第六十八期《大使命双月刊》的一篇题为「美国教会的危机」的文章是值得我们反省的。该文指出几项关于美国主流教会牧师的统计。
 
“八成神学院毕业生在事奉的前五年内打退堂鼓。九成牧师对在神学院所取得的造就与装备感觉勉强应付或低劣。九成牧师觉得他们学到的神学知识和实际的事奉相脱节。进入事奉前,七成的牧者表示有神的呼召;但他们事奉三年之后,仅有一半的人觉得神的呼召还在。八成的牧师及84%的师母对他们的事奉感到乏力并且失望。美国每月有1,500位牧师因道德问题、工作疲劳或教会内部不和而离开事奉岗位……”
 
这份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但请不要忘记,美国得天独厚的神学教育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在世界各国是名列前茅的。因此,神学院的一纸文凭并非能为毕业生未来的事奉质量打包票,更不用提其它国家的神学院了。而据我所知,华人教会的情况亦不非常乐观。这是所有教会、神学院以及准备接受神学教育的人都值得检讨的地方。
 
造成美国神学院与服事工场严重脱节的原因非常複杂,非一言两语可以完全说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现今的欧美的神学院往往注重学术知识过于灵命造就,很多所谓“有名”的神学院,就是有名在“学术”上的成就。在我看来,这是问题的主要原因。
 
若是回到圣经的教导,我们不妨反思一下,作神的仆人到底需要什,饿资格呢?提摩太前书3章提及教会领袖(监督、执事)的资格时,无不强调敬虔的生命,这根今天教会所强调的学位大相径庭。所以,若是按照现今教会招聘同工的资格,绝大多数的初代教会的使徒都无法被录取,因为他们都是无学问的人。不仅如此,近代的大布道家司布真、慕迪,以及中国教会的属灵巨人王明道、倪柝声都是没有进入神学院接受所谓的神学训练;宋尚节虽读了神学院,但上到一半就被校方强制送到疯人院。我不是全盘否定神学院的价值,更不是反对基督徒读神学院;而是表明一点:倘若纯粹是为了传福音、服事主的缘故,基督徒未必一定需要进神学院接受装备(有志从事神学研究的人除外)。今天,看着在篮坛冉冉升起的新星林书豪,以及他对全球传福音运动的巨大推动力,使我更加确信这一点。
 
回归初代教会的模式 让家变成教会
 
除了神学教育学术化趋势与圣经教导愈来愈远外,传统教会的模式亦需要检讨。现今传统教会危机重重,限制了福音运动的脚步。“美国教会的危机”一文中又指出了美国福音信仰信徒的比率从1900年的佔总人口的42.2%将至2005年的14.7%。不仅如此,美国一些宗派的教会面临分裂、牧者的丑闻,更是影响教会的形象和事工。
 
不仅如此,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去年底作出的最新调查结果指出近百年来基督徒佔全球人口的比例变化不大。换言之,该结果告诉我们,全球的传福音运动距离耶稣大使命的目标仍原地踏步。总而言之,在严峻的现实挑战下,我们需要对传统的教会模式深入检讨。
 
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各地的家教会运动兴起,为普世基督教及宣教事工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研究世界基督教会繁殖运动的知名学者David Garrison在他的新书《教会繁殖运动》中指出,”几乎所有的教会复兴、繁殖运动都经历了家教会的阶段,而掌握家教会运动方向盘的就是普通信徒。”七年前,我在纽约史德顿岛开始了华人家教会,经过这些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对家教会的理念及其运作有更深的理解,深信推动家教会运动乃是神的心意。
 
追溯起源,家教会是初代教会最盛行的教会模式。当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之后(即政教合一),家教会被定为非法并遭取缔,所有基督教的聚会都要在教堂内举行。从此以后,基督教开始国有化,之后再逐渐演变成今天传统教会的模式。
 
我先前接受基督日报的专访时,深入分享了家教会的理念及其运作方式(推荐读者朋友浏览相关文章《回归初代教会的模式:改变世界从家庭开始》),并把它和传统教会作出了鲜明的对比,以见哪种教会模式更适应当今及未来福音运动发展的潮流。因受篇幅所限,这桩不再过多重复。
 
我认为,这种回归初代教会模式的家教会有更适合栽培“林书豪模式基督徒”的土壤。倘若有更多的教会和基督徒愿意支持并投身家教会运动,我相信成就耶稣大使命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首先,现今传统教会对传道人设立学历门槛,而神学院培育出来的很多传道人在事奉中半途而废。然而,家教会主张信徒皆祭司,人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传福音。
 
其次,传统教会的传道人对大部分的事奉一手包办。而家教会鼓励所有弟兄姊妹都投身事奉,并在事奉中学习事奉,在事奉中更新自己的生命,落实信仰的精要——信、望、爱,达到彼此相爱、彼此顺服、彼此勉励。
 
第三,传统教会的信徒往往安于现状,成为属灵的消费者。而家教会鼓励弟兄姊妹带职事奉,把福音带进职场、带进社区,在职场和社区中活出基督的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
 
第四,传统教会行政体系複杂,经济开销庞大,福音事工进展效率缓慢。而家教会既小又简单、增殖快,本身又是零开销,信徒直接把金钱奉献给最有需要的地方(不限于基督教机构),如宣教组织、福音机构以及社区慈善与福利机构等。
 
总而言之,今日基督教实在需要更多林书豪模式的基督徒,而家教会的模式更适合栽培林书豪模式的基督徒。我相信,当传统教会、神学院对打破自己的固有的模式,放下成见接纳家教会运动时,会有更多的“林书豪”涌现出来。这些“林书豪”将掀起影响更大的福音浪潮,势必翻转世界,完成耶稣留给我们的大使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