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
微信
简介
李道南

李道南,西方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成长于苏北农村,现定居苏州,供职于一家日资企业。十五年前在中专学校读书时接触基督教并慕道,后于读研期间受洗归主,之后参与大学生团契服侍,至今有十年之久。业余参与文字事工,并作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关注当下城市化给传统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基督教在社会巨大转型背景下的角色和功能。以宗教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基督教所遇到的危机和机遇。

李道南—作者文章

  • 论偶像的倒掉

    他们的故事足以说明,网红的光环都是一样的,却各有不同的覆灭路径。也许有一百种成为网红的路径,却有一千零一种光环覆灭的方式。
  • 如何更深理解巴特:上帝的超越与权威

    传统基督教神学的上帝高高在天上,人们对上帝的把握只能依靠上帝的启示。而这启示最终的标准却成为权威的基础。因此,传统基督教在高高扬起上帝大旗的同时,也为权威提供了合法的基础。
  • 上帝需要我们的感恩和回报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传统道德中有这么一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家一点帮助,应该用远超你收到的帮助来报答。感恩,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回报是感恩的现实表现。
  • 冲突与融合:基督教在与民间宗教的竞争中胜利了吗?

    当一个新的宗教进入一个族群的时候,这个族群的本土文化对新来的文化必然是充满排斥的。这个外来文化如果想在这里落地生根就必须经历漫长的竞争过程。这种文化竞争具体到宗教上,就是神话的竞争与融合。
  • 存在主义是什么?

    围绕纷繁的存在,对他们的论述和把握有两种方向,一种是静态的,一种是动态的。前者是本体论,后者是存在主义。这两者的论争贯穿了整个历史。
  • 悦影评|倾听微小声音,关怀每个弱者:观《霍顿与无名氏》

    第一次听说电影《霍顿与无名氏》是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英语老师讲述了这部电影的大概情节。当时看完电影并未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和想法。二十年后的今天,和孩子再一次看这部电影,才发现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尤其对于教会中的我们来说更是如此。强大的教会有时候也需要倾听个体信徒的声音,尊重他们的想法...
  • 观察|疫情后基督教的一个现状:信徒的原子化趋向明显

    袁姐妹并不是个例。通过她的经历,我大致可以了解现在基督教的一个现状。那就是信徒的原子化趋向明显。
  • 吊桥效应之后:如何在见证中经历上帝?

    深夜,一位女孩子在酒店中熟睡,突然刺耳的火警铃声响起。待她醒来的时候,浓烟已经从房间门缝中涌进房间。在惊慌失措中,她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在她恐惧地蜷缩在床上心里瑟瑟发抖地想这次必死无疑的时候,门被撞开,一位陌生男士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她的面前,把她的手拉住就往外跑。此刻,那个粗糙有力的大手,给予她的是从...
  • 纵观| 宗教与城市意象的发展史

    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将苦难作为教义关注的核心。犹太教关注的核心是代价,违背上帝命令和契约的代价。亚当夏娃吃禁果提到的是代价,吃的时候必定死。
  • 反思| 你和上帝的亲密关系也会来到“七年之痒”吗?

    在我们所听到的见证中,最真切、最感动的大概都产生于这种初信蜜月时期。然而随着生活的稳定,我们信仰生涯也进入了另一个处境。我们度过了难关,人生步入可预期的轨道。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不再为明日的危机而伤神,于是乎我们和上帝的关系,也就进入了婚姻的七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