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微信

比起关注环境 更要深知:福音才是我们的青山 建立悔改的信仰是根本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4月25日 13:25 |
播放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对于当下的基督徒而言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如果说,宗教意义上的基督教是柴,它们是大山上的青青丛林,那么信仰就是深埋地下的根,大火或者寒冬,可以摧毁山林,但是大火过后,这些被燃烧的灰烬,就会成为新的肥料,滋养那地下的根须,春天来临的时候,依然会有一山的葱翠。

基督教在耶稣升天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受到罗马帝国的打击,以及罗马帝国宗教的排挤。但是基督教却承接住了这些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影响历史,并塑造历史的宗教。因为基督教的信仰是什么都毁灭不了的!

青山最重要,只要青山的根在那里,不论多大规模的野火也无法消除取之不尽的木材。在恶劣的环境中,信仰才是最重要的,福音才是我们的根本。

但是,在当下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却容易陷入另一种窠臼,那就是把宗教看成福音的全部。在遇到逼迫的时候,在不能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就认为我们的信仰要被消除了。任何针对基督教的逼迫都是不可怕的,这个世上还没有什么手段能消灭我们的信仰。因此,不论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正当那时,有人将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搀杂在他们祭物中的事告诉耶稣。耶稣说:“你们以为这些加利利人比众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这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从前西罗亚楼倒塌了,压死十八个人;你们以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吗?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

罗帝国的总督,为了羞辱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以达到让犹太人惧怕的目的,故意破坏犹太人的宗教禁忌。那就是在加利利人献祭的时候,杀害了这些献祭的人,并把他们的血掺进祭物中。这对犹太人的刺激很大。因为在他们看来,吃了带血的祭物是不洁的,何况现在给上帝献上了不洁的东西呢?那岂不是罪加一等。

犹太人面对这个问题,首先考虑的不是彼拉多的逼迫和挑衅。而是祭品的不洁与罪的问题。在犹太人文化中,身体的疾病和苦难,都是因为罪引起的结果,都是上帝对犯罪的惩罚。因此,人们不是思考罗马人的殖民,而是罪的问题。

犹太人对自身的担心,超越了对上帝的信仰。正如我们对自己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禁忌的关心,超越我们对上帝的信仰。当我们处于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像犹太人一样,关心着自己的罪,关心着自己的身体疾病和苦难是因为什么罪所受的惩罚,反而忘记了我们的信仰。

因此,耶稣说那些献带血祭的加利利人并不是比其他犹太人更有罪。正如从前西罗亚的房子倒塌,砸死了十八个人,同样不是因为那些没被砸死的人罪更轻。耶稣把门徒的视角由罪引向了信仰,告诉他们悔改才是最要的。如果不悔改的话,都要像那十八个被砸死的人一样灭亡。

耶稣与门徒的理解不同之处在于,耶稣在意的是新生命的建立,新生命的成长,那就是悔改。门徒在意的是老生命的完整。

什么是悔改呢?这个词本身就告诉我们悔改是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意味着断裂,也意味着新生。悔就是反思自己过去的生命,是不是走在上帝的正道上。然后以悔改作为一个标志,建立新生命,不再重复以前的生命轨道。

建立新生命的悔改,才是我们要做的信仰日常。耶稣说“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悔改是日常要做的。这不需要什么仪式,不需要什么场所,需要的只是用来敬拜上帝的诚实心灵。悔改也是真正敬拜上帝的日常活动。

不悔改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尽管我们遵守了律法,我们遵守了仪式,我们按时聚会,我们追求圣洁的生活,但是这些如果没有悔改都没有意义。没有悔改,我们的生命依然在老的生命轨道上。

悔改是信仰的内容,悔改让我们不再重复昨天的路。当局者固然可以阻止我们敬拜的行动,固然可以拆毁我们敬拜的场所,但是却无法阻止我们的悔改,无法阻止我们在悔改中建立的新生命。

悔改的信仰,就像地下的根须,尽管树干和枝叶被野火烧毁,被利刃削去,但是只要有信仰在,只要有建立新生命的悔改在,我们的生命就会不断成长。一旦野火熄灭,根须就会长出新的森林。

耶稣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我的朋友,我对你们说,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做什么的,不要怕他们。” 我们今天的遭遇,也同样是那些只能杀身体,然后并不能做什么的环境,这些有什么可怕的呢?

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与其去关心每天的罪和惩罚,去关心恶劣的环境,不如为寒冬之后的春天做好准备。只有在即将到来的春天,长得更高大,才能不再惧怕寒冬凛冽的北风。

信仰才是我们的根基,才是我们的青山,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仰,就是留住了青山,我们就不怕没有柴火在严冬驱寒!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