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微信

“那里的师长像爸爸,那里的生活真愉快”:《土山湾工艺院院歌》跨世纪再现

作者: 田玖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9月01日 09:28 |
播放

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被誉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土山湾也是中国西乐东渐的摇篮。早在20世纪初,上海徐汇的土山湾孤儿院里,一群中国孤儿开始在外国传教士的指导下拿起西洋乐器演奏西方音乐。

《土山湾工艺院院歌》

近日,笔者在了解土山湾音乐文献的时候,在《上海会客厅》节目视频里听到了一首百年前的歌曲《土山湾工艺院院歌》。视频中,来自徐汇汇师小学合唱团的孩子们和一位高龄老人用沪语隔空合唱。孩子们穿着长衫、布鞋在土山湾博物馆的现场表演,而老人的声音从电视屏幕里传来。

cuz1zzne9ohtfmktdu.png

“那里是我们的家,那里是我们的家。土山湾工艺院,土山湾工艺院,它的历史悠久,它的规模伟大。巍峨的建筑,宽阔的地域,多美丽,多伟大!那里的师长像爸爸,那里的生活真愉快。啊,我们忘不了他,我们爱护他。土山湾工艺院,可爱的家……”

看着视频里的孩子和老人,听着这首动人心弦的歌曲,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尤其是听到,“那里的师长像爸爸,那里的生活真愉快。啊,我们忘不了他,我们爱护他……”

院歌的歌词被偶然间发现

这首百年前的老歌能够跨越一个世纪重新被人们听到十分不易,也实属意外。首先歌词是从一张废纸上看到的。

2008年,土山湾博物馆开始筹建,时任区文化局副局长的宋浩杰四处走访,寻找土山湾的记录。在他的拜访和反复协商之下,傅家玫瑰天主堂将从前土山湾工艺院制作的一座钟和配件捐赠给了土山湾博物馆。而宋浩杰整理配件时,意外发现一张包裹配件的纸上写着土山湾工艺院院歌的歌词,然而歌词并不完整。2009年5月10日,当年曾在土山湾当过印刷排字工的张永林老人按照其回忆重新写出了更完整的歌词。

重新谱曲的过程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土山湾工艺院院歌重见天日。但是重建天日的道路并不容易,由于时代久远,当时的很多土山湾老人都忘记了如何唱这首歌,通过多次走访,最后由李顺兴老人回忆并演唱了出来。

没错,视频中的老人就是李顺兴,是目前上海最后一位健在的土山湾老人。李顺兴,1933年出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就读于汇师小学。1946年,李顺兴的父亲不幸去世,年仅13岁的他被土山湾孤儿院收留。孤儿院供他在慈云小学完成了小学学业,后来他进入土山湾工艺院学习印刷技术并留在土山湾工作。并厂后,李顺兴在中华印刷厂当工人,退休前担任外文组组长。

2022年11月初,土山湾博物馆副馆长金志红找到青年作曲家肖河,请他根据录音帮助还原这首属于土山湾的音乐。

作曲家肖河在去年年底接受了邀约,但是这个工作并不容易。肖河表示改编这首曲子的前期工作花了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因为老人的录音没有音准和节奏,要还原是很有难度的。因此他开始收集素材,包括那个时期的音乐和历史的片段。肖河坦言自己要根据当时法国铜管音乐的编配和旋律的走向去猜测旋律。半年多的时间里,肖河多次来土山湾采风,不断修改,终于完成了这项工作。庆幸的是,音频制作出来返回给老人的时候,老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找到了当年土山湾亲切的歌声。

《土山湾工艺院院歌》再次回响在土山湾以及世人中间

202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之夜,这首由历史录音记谱再现的《土山湾工艺院院歌》第一次在土山湾博物馆向市民唱响。

院歌是李顺兴老人童年的记忆,也是对那个年代的回忆。院歌也唤醒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让我们去铭记埋藏在中国历史尘埃中的一段难忘的记忆。

 

参考资料: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5JV63NU0514A42S.html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